黄帝内针指针之鼻塞、流涕、头痛、眼部不适

伴随发热、咳嗽、咽喉不适等症状的,往往还有鼻塞、流涕、头晕头痛、眼部不适等现象。

如果出现鼻塞、流涕等症状怎么处理呢?在经刺经、在络刺络,鼻部循行的经络可考虑阳明经、太阴经以及督脉。具体可按如下方法取穴:

阳明经手部可取合谷穴附近,足部可取陷谷穴附近。


太阴经手部可取鱼际穴附近,足部可取公孙穴附近。


督脉手部可取后溪穴附近,足部可取申脉穴附近。


根据黄帝内针手(掌)头同气原理,也可以直接按压或按揉大骨空穴。此穴附近与鼻部既是太阴经络同气,也是上焦同气。


什么是同气?简而言之,就是“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同气相求,要在有求必应。这是黄帝内针取穴定位的不二原则。”

同气在黄帝内针中主要分为三焦同气和经络同气。

三焦同气,就是上中下三焦分别对应,上部与上部同气,中部与中部同气,下部与下部同气。

黄帝内针将人体躯干前为鸠尾穴以上、后为至阳穴以上区域定位为上焦,前为鸠尾穴至神阙穴、后为至阳穴至命门穴之间的区域定位为中焦,前为神阙穴、后为命门穴以下的区域定位为下焦。以四肢而言,将腕踝区域视为上焦,肘膝区域视为中焦,肩胯区域视为下焦。

前述上焦同气,就是指头部与腕踝区域为上焦同气。

经络同气主要是指同名经同气。比如手阳明经与足阳明经,两者就是阳明经络同气,手阳明经的问题,可以在对侧同是手阳明经的区域寻找同气,也可以在对侧足阳明经区域寻找同气。比如手太阴经与足太阴经,两者就是太阴经络同气。其余经络同气以此类推。

当然,黄帝内针还有头手足经络同气、颈项经络同气、肩部经络同气等等,这些都是三焦同气与经络同气基础之上的活用。

在这些同气区域找到阿是穴或同气点以后,随即可以进行按压或按揉。具体方法可以参考文末“指针应用注意事项”。


出现头晕头痛症状怎么处理呢?头部不适的问题,看不适症状所在部位,然后进行相应处理。

如果头晕头痛相对集中在头顶区域,那么可以考虑厥阴经络同气,在手部可取劳宫穴附近,足部可取太冲穴附近。


如果头晕头痛在后脑勺区域,可以考虑太阳经,在手部可取后溪穴附近,足部可取申脉穴附近。


如果头晕头痛在前额区域,可考虑阳明经,在手部可取合谷穴附近,足部可取陷谷穴附近。


以上区域的头部不适难分左右,一般按男左女右取穴。

如果头晕头痛区域在头部两侧,可考虑少阳经络同气,在手部可取中渚穴附近,足部可取足临泣穴附近。


如果是头部一侧不适,可按左病右治、右病左治取穴。比如,头部左侧不适,到右手(右足)找阿是穴或同气点;头部右侧不适,到左手(左足)找阿是穴或同气点。

如果头部两侧均有不适,可按严重一侧作为主症来定左右;若是头部两侧症状差不多,那按男左女右定左右。

以上是头部不同区域不适症状的对治方法,若是头部不适涉及几个区域或者难以辨清某个具体区域怎么办呢?可以从最严重的一个区域入手,然后根据症状变化再行选择相应的阿是穴或同气点。


如果患者出现眼部不适症状,比如眼痒、眼部酸胀等,怎么来对治呢?眼部附近循行的经络,主要是阳明经、少阳经、太阳经以及内连目系的厥阴经、少阴经。

眼部不适问题,可以首选阳明经,在手部可取合谷穴附近,足部可取陷谷穴附近。


眼部不适如何具体取穴定左右,可参照上述头部两侧不适症状的处理方法。

在阳明经按压或按揉后,随即要与患者沟通症状变化情况。如果此时眼部不适症状在外眼角相对明显,可考虑少阳经,在手部可取中渚穴附近,足部可取足临泣穴附近。


如果不适症状在内眼角相对严重,可考虑太阳经,在手部可取后溪穴附近,足部可取昆仑穴附近。


如果按上述处理后症状还没有明显缓解,且不适症状相对集中在眼球,此时还可以考虑内连目系的厥阴经、少阴经。

厥阴经在手部可取劳宫穴附近,足部可取太冲穴附近。


少阴经在手部可取少府穴附近,足部可取涌泉穴附近。

【指针应用注意事项】
1、医者、患者双方保持心平气和,松静自然。

2、根据文中所示常用穴位寻找阿是穴。若无阿是穴可直接取用该常用穴位。按揉时可选取部分穴位,也可全部选用,具体根据症状变化而定。按照黄帝内针上病下治、下病上治、左病右治、右病左治法则,在左手(足)或右手(足)一侧取穴即可。

3、用指按压或按揉时,力度适中,以患者可承受程度为限。

4、按压或按揉的同时,须即引导患者感受患处变化。若患者自我按压或按揉,亦须同时感受自身患处变化。

5、按压或按揉的时间与次数,根据患者症状变化确定。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