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针:三焦(才)
学中医的都知道三焦,首先能想到的是人体中脏腑三焦,上焦,中焦,下焦统称为三焦,是六腑之一,在经络学说有手少阳三焦经,而在黄帝内针中讲述的三焦却是名同义不同,内针中讲述的三焦和三才(天、人、地)息息相关,在内针中,三焦或三才都离不开“三”。
早在老子的《道德经》中首先写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是宇宙万事万物中所遵循的规律,只要是在宇宙中的事物,都得遵从这个规律而存在,老子这句话我觉得可以从后往前看,万物生于三,三生于二,二生于一,一生于道,按照中间的逻辑关系来说,万物生于道,宇宙中的一切一切都是由道所产生的,那道又是怎么产生万物的呢?我们从前往后看,道生一,一就是太极,太极图:
太极,相当于给出了一个银河系,宇宙中有无数个银河系构成,每个银河系中都有一个大太极;一生二,二是阴、阳,此时在太极里的阴阳二气便有了特定的运动规律,阴阳鱼:
阴阳是相互关联又相互对立的事物,在二气的运动下,就产生了三,而三即是由两个对立的方面相互矛盾冲突所产生的第三者,此时的三,我想可以理解为运动,阴阳二气的运动,由于阴阳的运动而生成万物。
所以,万物的产生必须是由三来参与,也就是由阴阳的交感来参与。在黄帝内针中有一个很好的的例子,在西医的观念里,人类繁衍后代是由男性的精子与女性的卵子结合在一起产生的,而在中医的观念里,男女的交合是一个因素,单纯的男女交合并不能产生一个新生命,还需要天地间的二气运动的参与,有天地才有万物的一个观念,这个观念指导了中医的整体观念的思想,人是一个整体,人与环境是一个整体,人与天地是一个整体,所谓天人合一。我在读彭子益的《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一书中,看到彭子益解读二十四节气的章节中深受启发,对于此前我对中医所讲的整体观念很模糊,直到在这本书中我才对此有较深的体会,此后,我更加密切地关注自然。
内针运用着由三构成的整体观念,这个观念在黄帝内针中是个重要的参数,无论是用针还是法理,都体现得淋漓尽致。
三阴三阳:
1.三阴:太阴、少阴、厥阴
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
2. 三阳:太阳、少阳、阳明
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
以上十二经络在黄帝内针中统以三阴三阳概括,三阴三阳即是阴阳,也是三焦,可以说三焦中有阴阳,阴阳中有三焦,阴阳与三才的交合便是六,在黄帝内针中的六经便出现了。
在内针中,三焦处处可见,在人体中划分:前鸠尾穴,后至阳穴以上为上焦,应天;前鸠尾穴至神阙,后至阳穴至命门穴为中焦,应人;前神阙以下,后命门以下为下焦,应地;
同样在人体中,肩髋为下焦;肘膝为中焦;腕踝为上焦,
人体中不仅仅只有以上两种分法,三焦中有阴阳,阴阳中有三焦,因此,三才中有无限个三才,在人体的任一部位都可以分为三才,这还得取决于医者怎么去看待。黄帝内针在三才中的运用中处处体现,可以说,失去三才就无法运用黄帝内针,这在后期会有阴阳倒换和同气的概念引入,三才的运用就能体现得更加灵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