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处方治疗心脏疾病,这十条建议你要收好!

医学界心血管频道 前天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适量运动,健康有保障~

运动有益健康,因此生活中大家都希望可以借助运动来增强身体素质,但是心血管疾病患者,尤其是心衰患者,在运动方面要注意什么呢?关于运动,指南的推荐有哪些呢?小编分享运动与心脏健康的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

心衰患者如何运动才健康

 1、运动的好处是什么?
充血性心衰患者往往不敢运动,其实这样的担心大可不必。多数患者通过有规律的运动可明显改善心功能和生活质量,还能减少死亡的风险。
 2、什么时候能运动?
严重心衰发作时患者需要卧床,但在床上也应该被动或者主动进行肢体活动,以防止褥疮和静脉血栓的形成。
心衰患者只要晚上睡觉平躺时不觉得憋气、平时活动不感觉明显的气促,就可以开始运动康复。心衰患者无论在急性发作期还是在病情稳定期,活动的时候都必须注意要量力而行,逐渐增加活动量。
 3、如何运动才健康?
运动前需要做好准备工作:开始运动前应制定合理的方案。在心衰治疗控制良好的情况下,有条件的患者应在医院做负荷试验,然后在医生和运动康复师的共同指导下制定运动康复方案。
根据身体情况,判断对运动的反应,决定安全有效的运动水平。心衰患者安全而有效的目标心率的计算方法为:(负荷试验中的最大心率-静息心率)×0.6(或0.8)+静息脉率。

运动处方是心衰患者运动的核心阶段,经典的运动程序包括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活动,多采用低水平的有氧运动,持续5~10分钟。
第二阶段:训练阶段,包括有氧运动、力量运动、柔韧性运动等多种运动形式。有氧运动包括行走、慢跑、骑自行车、游泳等,还有在器械上进行的行走、踏车、划船等。
一定要量力而行,最好能由医生和康复师一起来确定,根据完成情况逐渐增加。体力差者可从每天5分钟的慢走开始,根据具体情况逐渐增加,每天合计步行30~60分钟,每周以5~7天为宜。坚持步行训练对改善心肺功能起到50%的作用。
力量运动是有氧运动的有益补充,增强呼吸肌(膈肌和腹肌)的运动可减轻呼吸困难、改善生活质量、增强运动耐量。
低重量阻力运动(如哑铃操、托举矿泉水瓶等)可增强四肢和躯干肌群的力量,减轻乏力症状,一般运动1~2组、每组重复12~15次即可使肌肉得到足够的锻炼。
托举的重量和次数可根据对运动的反应逐渐增加,以可耐受为准,即不因为运动引起不适。
第三阶段:放松运动,根据病情轻重持续5~10分钟,病情越重放松时间应该越长。
患者在家中可因地制宜的采取一些运动强度适宜且容易开展的运动形式,如太极拳、八段锦、健身操等。
 4、运动时的注意事项


1.需要观察对运动的反应,当患者出现心绞痛、气短加重、体重增加或下肢浮肿等情况时,应停止运动,虽然病情恶化通常与运动无关,但在症状控制前患者应避免运动。
2.心衰患者做力量训练时要注意呼吸方式,一定要“用力时呼气”,降低因屏气造成的胸腔内压增加。
3.心衰患者步行训练和力量训练一定要注意安全性,以适当为主,循序渐进,不要过度,应在医生的评估和指导下进行。
4.老人的平衡能力较差,练习时应注意预防跌倒,不要突然大幅度变换姿势,以免血压波动。

心血管患者的运动,指南有推荐

去年8月,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发布了首份针对心脏病患者的运动和体育活动的指南。近日,欧洲心脏杂志对指南总结性提出“十大推荐”:

1、所有心血管疾病患者,应尽自己所能每周至少运动150分钟,每周5天;或75分钟的剧烈运动,每周3天。
2、对于肥胖、高血压或2型糖尿病患者,建议每周额外进行三次20分钟的力量训练,以降低心血管风险。
3、通过症状评估、确定的危险因素和系统的冠状动脉风险评估(SCORE)等手段,初步识别动脉粥样硬化性冠状动脉疾病的高危人群。
4、动脉粥样硬化性冠状动脉疾病引起的心脏不良事件高风险者,如果要进行高强度运动,则应通过运动负荷试验或功能成像等手段进行风险分层。
5、在给心力衰竭患者开运动处方之前,优化药物治疗、评估功能和风险分层至关重要。
6、有规律的体育锻炼是预防普通人群发生房颤的基石;然而,终身耐力锻炼可能会增加一些中老年男性房颤的风险。
7、轻度肥厚型心肌病且5年风险评分较低的无症状者,可参加所有竞技运动,晕厥可能导致潜在致命创伤的除外。
8、患有严重瓣膜性心脏病、左心室功能差、致心律失常性心肌病和活动性心肌炎的患者不应进行高强度运动。
9、接受抗凝治疗和植入ICD的患者,应避免参加可能导致潜在创伤的活动。
10、对于有可能患有严重心血管疾病、希望参加高强度运动或竞技运动的个人,建议采用共同的决策,告知个人运动的影响以及并发症和/或不良事件的潜在风险。

本文来源:北大人民康复和中国循环杂志

责任编辑:赵星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