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好同题征诗?
——《雨中等待》
作者:格式
(感谢格式老师对《现代诗选粹》“临图同题”短诗大赛的指导和支持!)
一条街,一场雨,一个人,一把伞。四个一,构成了等待的场景。街是古街,雨是大雨,标明了等待的历史刻度与现实刻度。前两个一与后两个一交错,凸现了等待者的弱势,也滋生了等待的张力。接下来,自然要追问:她在等谁?她为什么要在这里等?或者说谁给了她等待的理由?
整个场景,女性处于被抛的状态。于此,等待者首先成为诗写者他者化的目标。女性的他者化以及个我的他者化,加剧了我的好奇。于是,等待的戏剧性开始产生。冲突在继续,显然是内在的。围绕这个节点,我审视了所有的参赛作品。应该说,所有的参赛作品都没有跑题,只是在题目的逸出上个我的高下大相径庭。有的作品给足了等待的理由,但多是情绪性的。有的作品看到了等待者的韧性,却没有将等待的时长有效转化为语言的韧性,以致让我看到了诗写者的迫不及待。
常言道,善于等待的人才会等到一切。此等事理于诗也不例外。由于等待后果的不确定,所以大多数参赛作品将等待定位于苦情或悲情,由此等待中的喜悦也被无端地抹杀,不能不说是一件令人遗憾的事情。我相信,这么久的等待没有喜悦的支撑,是难以坚持的。
等待的长短以及等待的环境,都酿成了等待的故事性。仅仅将这种故事性解说成生活中的种种巧合,往往会带来修辞上的勉强。大多数的参赛作品,之所以让我白白等待了一场,就是因为它们没有高压住自己的情绪或者抑制住个我的情感。其悲怆无疑是悬浮式的。
等待是个我的拉锯。大多数参赛作品写出了等待的孤寂与清冷,而没有将语言来回抻的状态呈现出来。换句话说,就是语言的过程化不够,意象的突兀与散乱也就在所难免。这让我想起一个问题:一首诗中究竟是由语言负责还是由灵魂负责?我这样说有将二者对立起来的嫌疑,事实上参赛作品已经显现出二者单个负责的严重后果。对于具体的作品,我不再一一指出其成败的因由,只想亮出自己的一个态度:在一首诗中,灵魂为体,语言为用。最后要说的是,感谢《现代诗选粹》的信任。
著名诗人格式简介:
格式: 1985年开始写作,至今已在《人民文学》、《山花》、《上海文学》、《诗刊》、《星星》等国内近百年期刊发表诗作千余首,发表诗歌评论百万字,著有诗集《不虚此行》、《盲人摸象》、《本地口音》,诗论集《看法》、《对质》,与他人合著《十作家批判书》、《七人诗选》等。有五十余首诗作入选《中国最佳诗歌》、《中国诗歌年鉴》、《中间代全集》、《新中国六十年诗歌精选》等选本。短诗《字》获“酒神杯”全国诗歌大赛二等奖;组诗《单向街》获第十三届柔刚诗歌奖;组诗《既而寄》获第三届张坚诗歌奖2010年度诗人奖。
再三
http://blog.sina.com.cn/geshi2005
编辑:苍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