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科综合证明汉藏语系源头起源于河北桑干河流域磁山文化人群

根据复旦大学人类分子学家李辉教授最新研究成果,汉藏语系起源于桑干河—永定河流域。这是基于遗传学,考古学,语言学和历史文献四个学科证据综合推演得到的结论,可信度极高。考古学发现,最可能的结构是磁山文化8000年前分出裴李岗继而发展成仰韶文化,6200年前分出红山文化,5300年前红山南下。语言学发现,汉藏两个语族两次分化,分别在6200年前和5300前,分别对应红山文化形成和仰韶文化贵族被迫西迁。遗传学发现,Y染色体仰韶主要是F46,红山文化贵族主要是M117,两者同源于中间者(河北桑干河流域一带)。再看古史文本,有炎帝族群与黄帝族群以桑干河涿鹿为界。每个学科的证据都是历史留下的一个小视角,拼在一起,历史的结构就渐渐清晰了。

不仅如此,现代汉族人的形成主要源于红山文化(黄帝部落)南下与部分仰韶文化(炎帝和蚩尤部落)和高庙文化(太昊少昊部落)的融合。5300年前,红山文化(黄帝部落)南下,在河北桑干河流域的涿鹿一带战胜了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和后岗一期类型(分别对应炎帝,蚩尤),红山文化贵族融合了仰韶文化部分人群,形成了最初的汉族,而仰韶文化人群贵族战败后被迫西迁,发展出了马家窑文化,并最终成为今天藏族人的祖先。受红山文化人群南下影响,湖南高庙文化(太昊部落)被迫西迁,进入湘西山地,成为今天苗瑶族的祖先。

可见,河北 北京一带的桑干河流域在中华文明起源形成过程中,先后起过两次大的重要作用。一是,10000年前,桑干河流域磁山文化人群孕育了粟作农业革命,成为汉藏语系源头。二是,5300年前,红山文化南下,在河北桑干河涿鹿,阪泉一带,击败了仰韶文化,黄帝战胜了炎帝和蚩尤,定都涿鹿,从此中华文明由此走向大一统开端,由征战走向融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