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换人生28年”姚策去世:让家事回归家事,把纷争留给法律
生母养母,亦幻亦真。恩怨悲欢,俱在灰尘。人间抱憾,天堂无怨。此生错付,来世安好!
“错换人生28年”,最终还是带着太多的遗憾、太多的不甘离开人世,对于姚策短暂的一生来说,真的是造化弄人、命途多舛。
更让姚策无法瞑目的是,即使他的离世,也没能换来两家人的隔阂、猜疑和争执的停止,甚至割裂得更深。而在网上,围绕两家人孰是孰非的争吵、谩骂也是甚嚣尘上,就像专栏作家东东枪说的:“无数人在发言,世界从来没有这样吵闹过。”
没办法,这就是当下互联网生态下的围观社会、他者时代,誉靠点赞,毁靠差评。每个出现在公众视野中的事件和人物,都要经受他人目光的审视打量、口水的喷溅侵扰。每个吃瓜群众都自觉真理在握,都自认在伸张正义,但其实跟自古以来的“张家长李家短,三个蛤蟆五个眼”的长舌妇没啥本质区别,通过臧否他人、八卦是非来刷自己的存在感和优越感而已。自以为在别人的故事里流着自己的泪,其实不过是在别人的伤疤上撒着自己的盐。
在列队骂阵的网友口中,姚策养母、生母两家的成员包括姚策本人,几乎没人能全身而退。姚策的生母杜妈被说成是“杜鹃鸟”,是“偷抱”不是“错抱”,四套房子没有一套给儿子郭威的,说明生父母心中有数,还有杜妈“冷血”,不肯让丈夫割肝救自己的亲生儿子;养母许妈是“著名表演艺术家、奥斯卡金像奖得主”,很会利用舆论,逼姚策还房,“亲生的不愿回家,亲养的不愿再联系”,应该自己反思;姚策妻子熊磊“狠毒”、“决绝”,从中作梗没让姚策养父母见他最后一面;连姚策本人生前死后都没少遭到抨击谩骂,说他不知感恩,不想还房和医药费……
反正,从当初是不是故意抱错,到房子和赔偿金、医药费的归属偿还,双方的一言一行、对彼此的态度,养母要割肝是不是做戏,生父母不肯割肝是不是绝情,姚策火化时,养父母没能见上最后一面,到底是生父母和媳妇设障,还是养父母并不真心想去……真是吃不完的咸蛋操不完的心,明明就是个观众,偏偏入戏太深。用古代一个词人文雅的话说:吹皱一池春水,关你屁事!
有人说:这已经不是家事私事,是全民关注的道德事、法律事,确实,姚策这事儿已经上升为公共事件,要想大家不关注是不可能的。但我们最起码要做到一点:没有十足的证据,不要枉加评判;对于他人的处境,尽量设身处地。我们需要一种克制和悲悯。我们是外人,我们在远处,看不清真相,也未必能代表正义。清官难断家务事,何况我等吃瓜群众!
当然,有些怀疑也确实需要深一层核查,有些纷争需要进一步厘清,但是这些只能双方家庭通过法律渠道来了断,而不是靠我们瞎吵吵来解决。他们的做法可能也确实有欠妥之处,但我们也必须认识到,人非完人,在命运如此巨大的考验和捉弄面前,很难不让人进退失据、手足无措。我们没能摊上这些烂事,也许只是我们的道德运气。你觉得你可以居高临下地指责,其实只是因为你没有置身其中。罗翔有一句话说得狠,也说得好:“人最大的问题就是习惯自我辩解,但我们远比自己想象中更虚伪、下作和幽暗。”扪心自问,你是真的关心姚策及两家人的处境命运,还是只是因为谩骂他人让你痛快,让你油然而生一种道德优越感?我们必须警惕:很多时候,我们自以为是在关注他人的命运,但其实我们在意的,不过是自己的情绪。
至于双方家庭今后会怎样,需要双方的理性和智慧来解决,能用钱解决的事儿,其实都不是事儿,而不能用钱解决的事儿,比如当时的换错疑团,也可以留待时间和法律慢慢去查。但至少在姚策离世的这一刻,双方都是伤心人,应该同病相怜,而不是困兽犹斗。如果彼此过得都不好,想来姚策的在天之灵,应该也不会安宁,而两个家庭的另一个儿子郭威,也会左右为难。
杨绛先生有云:“我们曾如此盼望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让家事回归家事,把纷争留给法律,很多是非曲直,不足也不必为外人道。因为外人在很多时候,不能帮忙只能添乱,看似安慰实则撒盐,你以为他在为你擂鼓助阵,其实人家是在火上浇油。你们打得越热闹,他们越能看热闹。到头来,你们的两败俱伤,不过成了别人眼中的一地鸡毛。
无论您漂泊到何处
这里都是您的灵魂树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