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知识宣传——肥人多痰,瘦人多火
吴文博 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医院
“肥人多痰,瘦人多火”出处
朱丹溪在《格致余论》中首次记载“而况,肥人湿多,瘦人火多”。这是判断人体基本状况的一项宏观标准。意思是说形体肥胖的人大多阳气偏虚,体内有痰;而形体偏瘦的人则往往火旺,易口渴、头晕。
解释
健康体态是不过胖亦不能过瘦。过胖其水液平衡失调,水滋泛滥,导致高血压,高血脂,甚至水肿,周身无力,即所谓的“富贵病”。过瘦则血枯精灼,阴虚火旺,胃液干涸,食少纳呆,头眩失眠,当然,过胖过瘦有先天的因素,后天的环境、情绪、生活的优劣等造成。但疾病有进有退,人体亦可能时胖时瘦,阴虚阳虚可以互相转换。瘦者多寿,肥胖命短。但世间胖人长寿亦不少,瘦人未必都长寿。人应时时调整自己,顺应四时冷暖,饱食暖衣之外,要懂得用精神生活统领时月,长寿便不在话下。
中国医学认为,体病多因脾胃功能低下,气血不足所致。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健,气血盛,则肌肉丰腴,肢体强劲。反之,则身体消瘦,肢软乏力。
现代研究认为:肥胖使大多数人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病、冠心病、心力 衰竭和房颤等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恶化,包括葡萄糖耐 量受损、糖尿病的风险也都在肥胖的环境中增加。
传统中医认为:肥胖与体质密切相关,有研究表明痰湿质和气虚质是与超重和肥胖有较强正向关联的体质 类型,也就是说,肥人多湿、多痰、多虚。
瘦是“本分”。胖犹如水上浮萍,瘦似水中蛟龙。俗话说“有钱难买老来瘦”。瘦人虽阴虚火旺,但真气存内,虽有眼干涩,咳嗽,失眠等,却不失健康的体态,思维,认知能力尚佳。所以瘦人多火。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