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作用力思维模型-用借力打力的思维来看待问题

一、    什么是反作用力

牛顿第三定律: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表达式为:F=-F

牛顿第三定律告诉我们,如果我推墙,墙会有等同的反作用力

二、    反作用力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物理学中反作用力现象

比如渔夫划船时,在解开缆绳的时候,渔夫会用竹竿撑岸,然后船逐渐的远离岸边,向反方向而行;在船行的过程中,渔夫也会不断的用竹竿斜插入河底,向后用力的捅竹竿,这样才能保证不断的前进。

还有划船或龙舟比赛,选手们也是不断的用力向后划拨水浪,靠着反作用快速把船向前推进,尤其是龙舟比赛,多个船员要同时保证划船的节奏,这样才能保证反作用力的叠加最大化,从而更快的推进船速,而一旦有人用力的方向或者节奏不一致的话,旧会降低船的整体反作用力,从而降低船速。

在比如溜冰场上,你可能看到这样一种现象,溜冰者用手用力的推墙,自己就会向后滑行而去。还有两个选手在溜冰场内相互手推手,然后各自向反方向滑行而去,这都是应用反作用力的原理和思维。

其它反作用力的案例,比如喷气式飞机,火箭推进的原理等等,都是应用反作用力原理和思维来解决问题的。

案例二:人际交往中反用力现象

反作用力思维,这是一个简单地不能再简单的道理,人际交往中有类似的互惠定律,“投之以桃,报之以李”,“滴水之恩,应涌泉相报”等也都是蕴涵着反作用力的思维。

人类有一些本能的不愿意欠别人恩惠的心态,而这种心态却常常被商家利用,比如我们常因为导购员的热情服务,实在不好意思拒绝对方以至于买了自己并不需要的东西。

另外,物理运动中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时产生,而在人类社会中,反作用力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发展,而且反作用力与作用力并不一定对等,你一句无心的玩笑有可能激起对方很深的愤恨。

我们施加的压力越大,受到的反作用力也会越大,在许多情况下,反作用力的大小与速度成正比关系。比如蚂蚁从空中掉下来却摔不死,因为受到空气阻力的作用,而空气阻力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案例三:企业管理中的反作用力现象

企业管理中,常常通过物质激励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让员工动起来,但是物质激励同时也增加了员工享受物质的欲望,“有钱不享受,那挣钱干嘛呢”,单一的物质激励反过来反而会降低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所以“仅有面包是不够的”,我们还要有一些同理心。看看员工最需要帮助的是什么,切身体验员工的实际工作感受和工作中的一些困境,给予一定的支持和关怀,这样会增加员工对公司的信任和理解,员工也会更加努力的工作,为公司的创造更大的价值。

在自己的新书《刷新》中,微软现任CEO纳德拉分享了自己在微软的面试经历:

面试官:“设想你看到一个婴儿躺在街上哭,你会怎么做?”

纳德拉不假思索地回答:“拨打911。”

面试官语重心长地说:“小伙子,你需要一些同理心。如果一个婴儿躺在街上哭,你应该把这个婴儿抱起来。

案例四:现实生活中的反作用力现象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同时存在,这么简单的道理,在现实生活中,却常常被人们忘却,们希望别人给与自己尊重的同时,却常常忽略了别人的感受。这样的人,就是缺乏同理心的人。我们希望别人怎么待我们,我们就要怎么待别人。

应生活中,我们的一个想法,一个行为,一个非惯性的动作都可能受到反作用力的影响

有句老话说,“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这就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表现。

其实看着人与人之间的争吵,人与人之间互相看不顺眼,人与人之间互相喜欢等等,这些都是在人际关系中非常现实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现实体现。

最重要的,其实就是要拥有一种“反作用力思维”!了解了反作用力的道理,你也能理解我们常常说的时时换位思考的必要性。对待反作用力,我们可以有三种态度:

1.   做之前不考虑太多,来了反作用力,难受了再补救。此为下策。

2.   做事前充分考量,详尽筹备,做好一切的缓冲与应对。反作用力来临时,游刃有余,应对自如。此为中策。

3.   做事前不仅准备充分,提前预测,更可以做到借力打力,用太极的思想借用反作用力,实现更大的突破。此为上策。

三、    反作用力思维的启示

其实很多事情都可以利用“反作用力思维”来处理,这种思维能帮助我们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更好地做正确有效率的事情。

比如你想让大家有挑战新高的动力,先让自己充满信心行动起来。

比如你想让大家常常自觉学习,先让自己积极学习,并主动分享。

比如你想大家放下面子,勇于认错时,先让自己在大家面前勇敢认错。

比如你想让大家互相帮助,先自己最无私地帮助一些有潜质的同学,他们被感动起来了就能无私地帮助其他人。

比如你想让大家多多跨部门交流,让自己先走出去,和其他部门的同事真诚、开心的交流。

……

然后你会发现好多问题就这样迎刃而解了,运用反作用力的思维,比你直接去教导别人所获得的效果更好,也更容易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其实,自己就是最好的榜样,想获得别人的认可,想获得更好的人际关系,想做好管理者,就要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把做人正气、真诚关心、无私的帮助、强烈积极的愿景、天天向上的行动力和分享......。这就是反作用力思维,把这些作用到你身边的每一个人,想信你定会收获大家的认可与喜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