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上海是苏州的后花园
众所周知,上海是一座国际化的大都市,以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而享誉国内外。紧邻这样的城市,苏州跟着着实沾光不少。
小桥流水的苏州,有着2500年的悠长历史,星罗棋布着举世闻名的私家园林,
被誉为生态旅游城市,也被评为最适合宜居的城市之一。也因此,被称作:“上海的后花园”。
30年河东30年河西。这句话,苏州体会最深。仅仅在100多年,鸦片战争之前,上海还只是苏州的一个属县而已。1958年之前,上海的嘉定、宝山、上海县、川沙、青浦、南汇、松江、奉贤、金山这9县也还属于苏州。
苏州自阖闾当吴王,命伍子胥建城以来,一直是重要的文化经济城市,发展到唐代,它的地位已经仅次于都成长安。
明、清两代,苏州的发展达到了鼎盛时期,每年向中央政府缴纳的粮、税占到整个国家的十分之一,苏州的土地出售价格居全国之最,商业街铺更是一房难求,比现在的首都北京还要高,其他地区只能望其项背。
清代,苏州被称为继北京之后的全国第二大城市,实际繁华程度已超过北京,是名副其实的全国经济中心;也是全国的文化中心之一。明清两代,共收录状元204位,苏州就有34上榜,有钱又有闲的士大夫都把归隐苏州作为一种时尚,据统计,仅私家园林就有281座。
经济地位决定政治地位,不光是上海属于苏州,统辖范围之内,也包括了无锡、常州、镇江。
鸦片战争之后,南京条约的签立,上海作为开放的通商口岸,商道转移,各种商品不再以苏州为集散中心;另一方面,苏州传统的手工业遭到机器工业的强势竞争,优劣不言而喻。
经济的富足,自然成为兵家必争之地。苏州的繁荣和富庶,对于洪秀全来说,具有巨大的诱惑力。
1863年,李秀成带兵攻打苏州,为了不让这些富庶落于太平军之首,清军做了个荒唐的决定,烧城,一切变为灰烬。浩劫之后,苏州沦为一座空城。十里之内,再无人烟。
在清军和太平军长达十余年的战火中,苏州及战乱区的官绅、商贾、地主纷纷逃入江南地区唯一完全的地方——上海租界。这就给上海的崛起带来了必不可少的经济条件:资金和人才。
各地难民也大规模地涌向上海,带来了大量地劳动力。这些人以他们地资金、智慧和技能,带来了上海都市化和经济市场化得繁荣,和当时的外侨共同缔造了近代上海的繁荣。
追忆往昔,不得不让人感慨。现如今的苏州,不得不接受上海强势的辐射,不知道有没有忍气吞声?在我的有生之年,想要看到苏州赶上上海,大概是不大有指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