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叫《竹书纪年》的奇书,为何近两千年不受待见?

猫语者

时移物换,恍如隔世

西晋初年,河南省汲郡发生了一件事,一个叫不准(音读“否标”)的盗墓贼,偷偷地掘开一座规模很大的古墓。墓穴被打开后,他摸得一把竹片,点着竹片用来观察四周,但并没发现很多金银财宝,呈现在眼前的是成片成捆的竹片,不准大失所望,因为对他来说这些东西毫无用处。他在失望之余,非常不甘心,于是,将竹片翻个底朝天,把一些值钱的物品拿了,随手将竹片扔了。

村民们看到被打开的古墓和散落的竹片,便告知官府。来了几个官员,看到竹片大小一样,上面有字,字迹整齐,数量巨大。于是把竹片拾掇到一起,装了十车运走。谁知这几车竹片,揭开了中国历史上惊世骇俗、惊天动地一件大事。

当时晋武帝正在攻打吴国,这批竹简没空整理,就一直封存着。三年后,西晋王朝完成了统一大业,皇帝下令整理这批古墓中发现的竹简。这一整理才知道,原来竹简中有一部创作于先秦时期的编年体史书。

由于盗墓者打乱了竹简的次序,给整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并且,这部史书是用古文字写的,晋代的大儒只能依据石经对照释读,让整理工作进展得十分缓慢。

武帝命当时的大学者中书监荀勗、中书令和峤负责整理,整理发现这是战国魏国的历史。竹书纪年的内容有与《史记》记载不同处,如“(殷)祖乙胜即位﹐是为中宗”,与《史记·殷本纪》等以中宗为太戊不同,但与甲骨文“中宗祖乙”的称谓却完全相合,可见竹书纪年的史料价值甚高。

大概过了20年,这批竹简才全部整理完。整理好之后,竹简上书写的内容包括《易经》、《国语》等经典名著,还有十三篇晋代人从来没有看见过的编年体史书。

这十三篇史书记载了从夏商周到战国魏襄王主政时期的历史,由此判定,被盗挖的那座古墓应该就是战国魏襄王的大墓。

由于文字书写在竹简上,并且又是一部编年体史书,后人给这十三篇起了一个名字叫《竹书纪年》。这部书出自汲郡的古墓中,也有人把这部书叫做《汲冢纪年》。随着研究工作的展开,这部书中记载的内容颠覆了人们对古代历史的认知。

在《竹书纪年》整理过程中,参与释读编辑的大儒就发现,竹简上记载的部分历史可以和《左传》相互印证。由此初步判定,应该是一部正史。

《竹书纪年》是一部编年体史书,记录了近两千年跨度含八十九个帝王的重要历史事件,由春秋时期晋国的史官和战国时期魏国的史官合作而成。从成书年限上早于司马迁的《史记》二百年左右,所以对于研究上古历史有着很高的价值。

但是在传统史学界,它被认为是一本“异书”,其中所记录的历史事件,几乎与《史记》内容背道而驰,完全颠覆了我们的历史观。

比如,《史记》中所推崇的尧舜禹禅让,在《竹书纪年》中却是舜囚禁尧,最后把尧和丹朱父子杀死,夺取帝位。与此同时,舜大肆消灭尧的死党,将其称为四凶,其中就包括禹的父亲。后来禹据夏抵抗舜,最终击败舜,将其流放到苍梧,舜遂死在苍梧;还有据《史记》记载,商朝的伊尹让太甲去桐宫反省三年,三年以后见太甲改过自新了,便将国家还给了他,《竹书纪年》却说,伊尹放逐太甲以后自立为王,七年后太甲潜回后召集旧部,杀掉了篡位的伊尹。

对于尧舜禅让,竹书纪年给出了不一样的答案:

昔尧德衰,为舜所囚也。

舜囚尧于平阳,取之帝位。

舜放尧于平阳。(放,流放)

舜囚尧,复偃塞丹朱,使不与父相见也。

再比如《史记》中的商纣无道,西周取而代之。在《竹书纪年》中却是周文王被纣王拘押,不是因为崇侯虎进了谗言,而是周文王与纣王发生军事冲突,败而受俘,后来周武王乘纣王主力东征东夷,进而偷袭商都,进而灭亡商朝,建立西周。

以上种种记载,可以说是极具颠覆性了。而由于《史记》被史学家一直称为正史。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记》更是儒家思想的代表巨作,所以与之相悖的《竹书纪年》一直不受待见,几度差点彻底消失。

事实上,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角度来看,《竹书纪年》更加贴近人性,禅让太像美好的童话,黑暗、血腥、刀光剑影之间的残酷斗争,你死我活的以命相博,才应该是早期人类社会的主旋律。

如果你喜欢猫语者的文章,

最好的支持方式就是 


欢迎光顾【猫语者】淘宝店

毛孩子的放心口粮请点下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