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国平博士的一封致谢信,为什么看哭了千千万万寒门子弟?
酷玩实验室作品
03
虎瘦雄心在,人穷志不短。
很明显,不管是黄国平,还是任海龙,都是生活中的强者。
他们虽然天生一手烂牌,却始终努力拼搏,面对困境时每个选择都散发着鲜活的个人意志力,充满勃勃生机。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现实中有很多四肢齐全、双亲健在,处境远比这二位要强很多的人,却找各种理由怨天尤人,逃避生活。
比如去百度“啃老族吧”看看,就会发现一个崭新的世界:
这里汇聚着大量动辄“在家啃老10年”,“快30岁了还没有工作过一天”,以及变着花样交流啃老心得的“老哥”们。
这群老哥年龄分布广泛,从十七八岁辍学在家的高中生,到四五十岁的中年人,应有尽有。
点开这些贴子,他们口中自己“只能啃老没法工作”的“客观理由”各不相同。
有老哥说自己是脾气不好,上班肯定会跟同事吵,就干脆不去上班了:
有老哥觉得搬砖太累,配不上自己的身份,不如提前过上退休生活:
还有人早就“看透”了资本主义,在家啃老7年,洋洋自得:
要维持住这种生活,老哥们必须彻底抛弃尊严,在父母隔三差五的“友好问候”中,厚着脸皮才能躺平:
这样的生活过久了,人难免就丧失了勇气,等到想振作那天,才发现真的已成为了废人:
不工作还想有钱花,该怎么办呢,“老哥”们有办法——想方设法逼父母拿钱出来。
比如这位老哥就给自己“没本事的爸爸”定了“规矩”,每年至少要给他交5万,母亲要给3万,放牛羊的爷爷、出嫁的姐姐分别给5000、6000。
可以看到,为了满足这位“吸血鬼”,他的父亲下班后要去送外卖,母亲在公交公司洗完车下班要接着去私人老板那洗车,姐姐不给钱就“不许进家门”了。
假如有些父母不像这位老哥家那么“听话”怎么办呢?
这时就会有“行家”出来建议你“给老爹娘打一顿了”,或者来一场“跳楼”引起街坊四邻围观。
在这个吧里,没有人可以批评啃老,一旦你提出异议,他们就会说你反对是源于对啃老的羡慕,批判啃老一族的,都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
如果硬要问出个一二三来,老哥们也有两大法宝:一是吧内“人均社恐抑郁症”,另一个是“原生家庭害我这样的”。
比如有吧友就发帖说:
父母在小时候没让自己受到好的教育,长大之后自己想创业又没钱。至于去上班干活,每天忙上12个小时,也只能赚上四五千块钱,这不就是在浪费人生吗?还不如回家啃老来的性价比高。
有人甚至能把啃老的原因追溯到祖上
说实话,我相信这其中确实有一小撮绝望的人生,类似黄国平这种,从小就生长在几乎没有双亲关爱的环境,但又没有读书天赋,导致出现各种问题。
但在浏览一些贴子时,我还是对其中一些人的逻辑,感到吃惊不已。
比如在一个声称自己有严重抑郁症的贴子中,这位网友每隔几天就晒出到庙里蹭吃免费斋饭的图片。
看到他常去,有人就留言建议他可以到寺庙做个义工,毕竟也算个工作嘛。
可他是这样回复的:
帮和尚们干点活不行,但天天去吃免费斋饭可以。吃完了还要骂人家“商业化,不是净土”。
真不知道那里寺庙人看到,以后还愿不愿意给这些人提供斋饭了。
还有一次他去商场蹭空调,看到那么多人工作日不上班,他很愤怒:
“我是条件不允许,难道他们和我一样,不可能呀。”
我突然发现,即使在看到可能跟他处境差不多的“懒人”时,他其实也是没有同理心的,甚至本能地感到厌恶。
按照这个逻辑,其实你也很难去相信他贴子中吐槽“原生家庭”父母的那些话,无法让人同情起来。
《乡村爱情》中有一集是王大拿质问儿子,为什么自从他回来后山庄营业额就下去了?
王木生结巴着道:那不是大环境不好吗,跟我有啥关系啊。
赵本山那句话说得很对:
尾声
在黄国平博士大火前,上周还有两位老人上过热搜。
一位是在郑州街头摆摊卖菜馍的82岁老太太,在那条短视频中,有人问她这么大岁数了还熬夜出摊,是因为什么?
老太太说:“有的人愿意歇着,有的人不愿意歇着。我觉得歇着太无聊,人老了应该有个价值,一天到晚吃饱坐饿不是个事,对自己身体不好,对下一代影响也不好。”
当有人称赞老太太很励志,是年轻人学习的榜样时,老人朴实地回答:“年轻人正是发愤图强的时候,老年人应该向他们(年轻人)学习。”
另一位火了的大爷,被称为现实版“福贵”。他和黄国平有很多相似的经历:
刚出生五个多月,亲生父亲去世,三十年前母亲也走了,二十年前继父撒手人寰,时隔一日他当时的妻子也没了。
不幸似乎总伴随着他,后来亲大哥也去世了。陪伴他的只剩患智力障碍的弟弟和一条老狗。
但没过久,老狗又被人偷走。
这样的人生,本来有无数个理由可以告诉自己能放弃了。但在接受采访时,老人却说:
“向前看。我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我没得办法选择,就慢慢克服,我要把自己女儿养大,养大女儿才是当父母应尽的责任。请广大网友为我鼓掌。”
生活就是如此戏剧:
这世界上既有82岁出摊认为“一天到晚吃饱坐饿不是个事”的老奶奶,也有四肢健全不聋不傻却躲在家里啃老的“蹲子”;
既有靠自己捉黄鳝卖钱读到博士的黄国平,也有去寺庙蹭完免费斋饭还骂和尚“商业化”的后浪;
既有坚持不拿低保,要凭双手捡破烂养大女儿“往前看”的老大爷,也有脚踩AJ、手拿iPhone在网上颓着的“网抑云”们。
这几年随着李诞那句“人间不值得”,丧文化越来越火了。但根据我的观察:
身边更多人其实只是在拿这句话玩梗、说段子,作为生活中消解压力、对抗焦虑的方式,完事儿又积极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不会真有人以为躺平了、不奋斗,会有好未来吧?你看李诞那工作安排,人家是妥妥的“劳模”啊。
不管想要得到什么,都得靠自己双手。
这世界上唯一可以不劳而获的只有贫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