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指导家长配合幼儿园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宋菁) 园所概况
内容摘要:
幼小衔接,一直受到幼教工作者普遍重视的问题,但是幼小衔接单单靠幼儿园教师是远远不够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明确指出:“幼儿园以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足以说明幼小衔接工作非常需要家庭教育的参与,教师应合理的指导家长做好衔接工作,家园合力才能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关键词:
幼小衔接 指导 参与 能力
孩子成为一年级的小学生是他们人生的重要转折期,也是孩子一生正规教育的重要起点。而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后,从生活方式、学习内容、师幼关系、活动环境各方面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导致进入小学一年级的新生经常会出现心理紧张、注意力不集中、对学习缺乏兴趣等现象。对小学新生活的不适应是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怎样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良好的生活学习态度与习惯呢?单单靠我们幼儿园老师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幼小衔接”是幼儿园和家庭共同关注的话题,更多的需要家庭教育的参与,家园合力才能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相对于幼儿园教育来说,家庭教育有其独到的优势。家庭教育几乎是一对一进行的,这就使得教育力量更加集中,教育优势更加明显,更适合个别教育的展开,因此在家庭中进行幼小衔接教育更加值得重视。我们要多与家长,让他们知道幼小衔接的重要性,便于家长在家庭中有目的地做好幼小衔接工作,使孩子入小学后能尽快适应小学生活。那么教师如何指导家长参与和配合幼儿园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指导家长与幼儿园保持密切的联系,与幼儿园教育保持一致,家园共育,做好幼小衔接教育。为了让孩子轻松、愉快、顺利的进入小学生活,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生,幼儿园和班级将有计划、有目的开展一系列的活动,教师要及时向家长介绍活动内容以及参加活动的重要性,鼓励家长按时参加幼儿园各项有关幼小衔接的活动。如:幼儿园和班级都会通过家长学校讲座、家庭教育咨询、家园小报、家长会、家园联系栏,参观小学、毕业典礼等活动,向家长介绍有关孩子进入小学的一些准备工作。活动之前教师要热情的向家长介绍活动内容和注意事项,建议家长安排好自己的工作时间及时参加,认真旁听、观看、记录,并利用这些机会,引导家长在家里对自己的孩子进行相应的教育。
二、指导家长激发孩子对小学生活的向往之情。一般说来,孩子到了六、七岁的年龄,心理和身体各个方面都基本上具备了接受小学教育的条件。这一年龄阶段,由于环境、家庭、学校的影响,孩子开始羡慕小学生的生活,羡慕新书本、新书包、新铅笔盒,羡慕红领巾等。儿童心理的发展和客观环境的影响,使他们产生了上学读书的强烈愿望,时时刻刻流露出要成为一名小学生的美好情怀。此时,教师引导家长细心体察孩子的情绪和心态,和孩子一道,以满腔热情来迎接他们的新生活。比如,父母一起故意用羡慕的口吻对孩子说:“宝宝长大了,真了不起,马上就要成为一名小学生了。” 让孩子产生当小学生的光荣感、自豪感。
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家长利用节假日或散步的机会,带着孩子到校园转一转,熟悉熟悉环境,乘机诱导孩子:“这所学校多美丽,多干净呀!这里的老师可有学问啦,他们教小朋友认字、数数、唱歌、跳舞、学知识。在这里读书,你也会跟小哥哥、小姐姐一样变得更加聪明、能干。”在家当孩子拿着书,缠着你讲故事时,家长可以乘机告诉他:“等你上学了,自己就能读故事了。到那时,你就可以当爸爸、妈妈的老师,可以讲故事给爸爸、妈妈听了。” 家长还可以和孩子一起回忆自己学校生活的一些趣事,以此来激发和培养孩子对学校生活的向往之情和渴望获得知识的热情。
三、指导家长激发孩子学习兴趣和习惯。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专家孙云晓指出:“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人一旦养成一个习惯,就会不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如果是好习惯,将会终身受益,孩子小时是培养习惯的最佳时期。而对于孩子来说兴趣又是最好的老师。鼓励并要求家长在生活中在忙再累一定要抽出时间多与孩子交流,与他们一起阅读、一起做有趣的游戏,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久而久之,养成爱学、乐学的好习惯。教育孩子阅读时要做到“三到”:眼到、口到、心到,也就是边读,边看,边思考。幼儿读物大多图文并茂,读读课文,看看图,图文对照想一想,读书就有效率,有质量。读书要用普通话朗读,口齿要清楚,声音要响亮,不漏字、添字,长期培养,可以提高孩子对语言感受的敏锐性。另外,好模仿是孩子的天性。家长一方面要在家里给孩子树立热爱读书看报的榜样,另一方面还要经常带孩子到图书馆、书店去,让孩子目睹别人看书学习的情景,再给孩子一点零钱,指导孩子挑选自己喜欢的图书,自己排队付款购书。此外,家长还可带孩子走亲访友,让孩子看看小哥哥、小姐姐是怎么学习的,用同伴的良好行为来影响孩子。
四、指导家长加强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指导利用业余时间和孩子一起阅读简单的文字读本,给连环画配故事,根据生活经验续编、创编故事等。在阅读方面,向家长介绍一些经验,建议或推荐一些好书供家长参考。通过这样的教育手段,帮助孩子积累一定的书面语言经验,为其今后进入小学学习书面语言和写作奠定基础。在这个过程中还教师还应提醒家长自身语言的规范性。在与孩子的口语交流过程中,应尽量使用普通话且语速适中,用完整的、规范的句式与孩子交流,帮助他们理解语句。语言是学习的工具,也是交往的工具,良好的语言基础对孩子今后的学习和各方面能力的发展都是十分有利的。
五、指导家长注重孩子的自理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为了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管理,教师建议家长们谨记:孩子能做和应该做的事情,应让孩子自己去做。家长要帮助他们在实际行动中克服困难,而不要代替他们克服困难,当孩子遇到困难时,要不断给予鼓舞,使其具有较强的信心和决心,教给孩子一些克服困难的方法,让孩子掌握克服困难的技巧,少走弯路。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应该从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如:自理能力较差的孩子,家长要留给他一个属于自己的小天地,指导他学会收拾自己小天地中的物品,学会穿衣、洗脸、叠被、整理房间、擦桌子、扫地等力所能及的事。另外,还要注意作息时间的调整,晚上按时入睡,早晨准时上幼儿园,在自由活动时会结伴玩耍,听指令能完成任务,使孩子在自理能力、时间概念、任务意识、责任感、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交往能力、以及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力等方面打下良好的基础,减少初上小学时丢三拉四,东拉西扯的现象,逐渐学会管理自己,进入小学后能开始忙而不乱、有条不紊的生活。
另外,当家里有客人来访时,家长可鼓励孩子为客人开门、端水;当家长带孩子外出到超市购物时,可让孩子做向导,提出先到哪个区域去选择物品,允许孩子挑选自己喜欢的东西,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决策力。
六、指导家长肯定孩子现在的学习能力。首先,家长对孩子现有的学习能力的肯定,经常表扬、激励孩子,是对其未来学习能力的信任。这在无形中让孩子对自己今后的学习能力产生充分的自信,继而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客观地向孩子阐述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困难,不能一味的打击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告诉他任何困难是可以被克服的,只要你不断努力困难就会越来越少,学习就会越来越好,否则在学习中将会遇到越来越多的困难,帮助孩子树立起对未来学习的信心和克服困难的勇气是对其今后学习最大的心理支持。
幼小衔接是孩子从幼儿园向小学过渡的一个重要的环节,重视这个环节的教育,帮助孩子顺利地从幼儿园向小学过渡,并较快、较好地顺应小学的学习生活,是每个教师、家长所共同期望的。家园配合,整合两者的教育优势是实现全面发展教育目标的关键,而做好幼小衔接教育是迈向这个目标的一个重要台阶,只有家园共同努力,共同配合,才能真正让孩子顺利地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生,为他们一生的学习打好基础,促使孩子健康而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幼儿园工作规程》及新《纲要》解读(王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