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健身行业预测:进窄门、走远路、见微光
春节假期即将结束,给所有朋友拜个年,姗姗来迟的行业预测又跟大家见面了。
其实预测真的是一件吃力不讨好且风险很高的事情,说对了有人觉得你是蒙的,说错了大家更是笑你满嘴跑火车。
去年此时,全世界人民都见识到什么叫做世事难料、命运无常,如今我国疫情虽然得以控制,但仍然没有到放松警惕的时刻,2021年仍然充满了巨大的不确定性,这无形中又增加了预测的难度。
必须承认,也许这篇文章99%的内容都是错的。但不去寻找趋势的话,就无法制定对策,不制定对策就无法采取具体的行动。
正如本文的主题:进窄门、走远路、见微光。这不仅是一年一度我要求自己必答的命题作文,更是抛砖引玉,希望吸引同道中人的共同探讨,为开年做一次思维总动员。
——————
先说一个基础判断,只要疫情不来捣乱,在全球资本流入、经济向好的大环境下,用户的钱包鼓了,今年健身市场复苏的速度也许会超过我们想象。 今年春节贺岁档的《唐探3》中提到过一个“奥卡姆剃刀”原则,在1月底结束的2021健创大会上,我也同样提到过这个概念。那么健身行业中的“奥卡姆剃刀”原则是什么,那就是:如无必要,勿增实体。不要为了无谓的规模而堆积门店,也不要在用户留存率达不到50%之前去开辟所谓的衍生服务和产品。 事实上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全国绝大部分地区,疫情对于健身场馆的影响已经可以忽略不计。甚至因为就地过年的政策,这个新年假期很多大城市坚持营业的门店,都出现了异常火爆的锻炼场景,虽然属于特殊时期的特殊景象,但也是一个不错的开始。 地下场馆除外。 这里并不是一棍子打死所有地下场馆,但未来在考虑选址时,当回想被疫情支配的恐惧,很多人或许会放弃这个选项。 目前来看,健身创业仍然属于“高危行业”,特别是对于健身爱好者来说。做健身,首先要确定自己的价值观,把这个当生意还是当兴趣。 健身行业这几年,事实上并没有“劣币驱逐良币”,因为能生产良币的人和机构太少了。传统健身人仍然把持着行业声量,新品牌的崛起还需要时间。 在群众基础、消费水平、气候条件、营商环境等诸多条件影响下,商业健身市场南强北弱的格局还将进一步加剧,人才、资本也会更倾向于孔雀东南飞。 南强北弱,并不是说北方市场完全不能做,而是发展阶段和市场容量的不足,使得新模式新玩法落地的难度更大。 从之前几次推送的反馈来看,天下苦商健久矣。但《反脆弱》的作者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曾经写道:你看不惯的事物或现象,其消亡的过程往往要比你认为的时间长数倍。外加市场回暖,用户回流,大型传统商健都将获得宝贵的喘息之机,这也意味着很多原本岌岌可危的健身房,还能继续在你眼前蹦跶。 不过在竞争激烈的一线城市,大型商健也无法完全固步自封,会籍卡价格透明化、线上化,以及按月付费的政策是大势所趋。当然感受到压力的不仅是同等级的竞争对手,很多缺乏特色的健身工作室也将面临考验。 但传统模式的自我革新并不会一帆风顺,改革的决心、节奏,会受到营收效率、管理思路、利益分配等多方面影响,步子大了怕扯到蛋,牵一发而动全身,博弈、拉锯,甚至倒退的局面将反复出现。 悲观的讲,市场回暖也许还会放缓行业反思的进程,总有人记吃不记打,赚快钱的思维卷土重来。在健身行业,到底是仓廪足而知礼节,还是温饱思淫欲,真不好说。 品牌IP建设不仅仅是一种高大上的说法,而是如今漏斗型获客方式日渐失效的时代,基于用户裂变的一种必要手段,其本质是用户带用户,从存量中寻找增量。 练吧仍然会继续在行业里推动品牌建设的思潮,但根据此前的经验,很多创业者想做品牌,却往往连基础的服务流程和用户体验都没办法做到位。这时候要立品牌,好比教给小学生微积分,除了个别神童外,大部分人没办法消化,不如先从最基础的那两点做起,会更现实。 换句话说,场馆、教练、培训机构,都要考虑清楚自己是否在用户心目中拥有不可替代性。 不要奢求教练去理解你的品牌和企业文化,除非先灌输基础的职业观,以及消除他们一夜暴富的梦想。 有魄力的健身场馆将继续致力于优化人力成本,甚至不排除在某些城市和区域市场内的健身企业达成员工薪资的微妙平衡,这也意味着从企业端,健身教练轻易获得高薪承诺的时代很难重现。 不过传统零基础健身培训机构,仍然会将“做教练轻松月薪过万”的口号喊得异常响亮,甚至变本加厉。在市场空间压缩、招生成本剧增、管理模式团队理念固化的现状下,很难奢求这些机构能做出真正的改变。 可以肯定的是,从2021年开始,零基础健身教练培训不再是一本万利的好生意。 自建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对于那些拥有品牌美誉度的健身场馆,性价比会更高。 健身企业做教练的入职培训时,如果在专业课、服务标准的基础上,再增加一些财务常识讲解,或许可以让教练们更能理解企业运营成本的概念,降低离职创业率。 教练的收入水平逐渐趋于合理与稳定,不管对于行业整体还是每一个教练个体来说,绝对是利大于弊,也能为行业沉淀和筛选出更职业化的教练群体。 不管怎样,教练作为行业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仍然是决定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环节。甚至可以说:得教练者,得天下。但教练群体收入及职业前途的两极分化会大大加剧,能教会练共情力强的教练不仅收入有保障,在人才市场也会日趋抢手。而那些“三低”(专业度低、情商低、文化水平低)教练的职业前景将日趋黯淡。 但要澄清的是,文化水平并不和学历完全挂钩,没学历并不一定没文化,起决定性作用的是每个人的学习能力和思辨能力。众所周知,国内的大学基本不教这些,更别说搞体育专业的。 鉴于前人的经验教训,教练对待创业的态度会更加谨慎和实际,越来越多的人会认同职业经理人和一线教练也是不错的职业选择。 如果就此说教练的创业梦想烟消云散,肯定不是事实。今年也许除了教练以外,大量培训师也将加入到自立门户的行列,毕竟相对开馆,培训个体户的成本更低。 这一定程度上也源于如今获取流量的颗粒度大大变细,个人账号和社群的流量及转化效率可以比肩甚至超越企业行为。 随着短视频直播平台对于健身内容的大力扶持,今年还将涌现出更多的健身内容创作者,但变现方式仍然是个让人惆怅的问题,针对减肥和小白人群的线上减脂营还会是最大的现金牛。 短视频制作与各大流量平台的内容运营能力将成为每一个健身企业市场部的刚需,随之而来的培训也将变得抢手。 随着疫情逐渐被控制,互联网健身平台的增长相对放缓,如何提升活跃度和粘度,将是头等大事。 从前年开始,我表示不再看好海外品牌在中国市场的生命力,今年观点不变。中国健身市场的明天,必将是中国本土品牌的天下。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