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一桩奇案,四个女人上吊,案子三年无解,知府破案,凶手斩首
清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直隶永平府乐亭县刘家巷内,挑水夫刘四骏挑着一担水走进了雇主家里。来到大门口,刘四朝里面喊了两声,却不见主人家回应。刘四认为天还没亮雇主还没起床,于是挑着水轻轻走进了厨房。
刘四把水倒进水缸后,来到正房来打招呼,只见正房大门紧闭,便从窗户张望。刘四这一看不打紧,正房里有4个女人吊死在了屋内。刘四赶紧叫来街坊破门而入,发现4个女人已经死去多时。邻居们赶紧到邻县叫来主人赵宗圣料理后事,赵宗圣怀疑刘四杀人灭口,便去县衙报官。县令陈金骏接到报案,立刻带着衙役和仵作去勘验现场。
陈县令等人进了赵家,发现正房被人撞开,两只湿漉漉的水桶放在门边,屋内站满了看热闹的百姓,现场到处都是脚印。检验结果表明,死者是赵家4口女眷,分别是60岁的杨王氏、30岁的赵杨氏、20岁的张王氏、10岁的银姑。赵宗圣是家里的男主人,娶妻赵杨氏,杨王氏是岳母,张王氏是杨王氏的外甥女,银姑是赵宗圣的养女。
在案发现场,妻子赵杨氏上吊的绳索挂在窗棂上,身上盖着被子,尸体则躺在炕上;岳母杨王氏上吊的绳子在房梁上,绳索下有被踢翻的凳子,尸体被放在炕上;外甥女张王氏和养女银姑则背靠背坐在一张椅子上,绳索勒住了她们的脖子。
这4个上吊自杀的女人,身上都穿着新衣服,两个年轻的女人还穿着大红色的衣服、脸上画了浓妆。穿着红色衣服,画着浓妆集体自杀,尸体眼睛突出、舌头伸得老长,一些胆小的百姓吓得不敢多看一眼,办案的衙役觉得不寒而栗,陈县令也是平生第一次见到这种离奇的案子。经过检查,尸体身上并无外伤,家中财物也没有被盗走。
可以推断,此案不是盗杀也不是仇杀,屋内没有男子留下的任何蛛丝马迹,也不可能是情杀。这4个女人身穿新衣又画着浓妆,显然也不会因为气愤而自杀。陈县令勘察了半天,实在找不到任何破案的证据来,于是认定此案是一桩邪案,即这4个女人集体中邪,想到极乐世界去过幸福生活,所以才集体自杀的。陈县令当场将刘四释放,尸体由赵宗圣自行掩埋,便打道回府了。
陈县令潦草结案,百姓纷纷传言赵家闹鬼。赵宗圣自然不信家中闹鬼,跑到永平府去继续控告。永平知府看了赵宗圣的状纸,又调阅了乐亭县县令的呈报,认为县令的判决并无不妥,便维持了原判。赵宗圣被轰出知府衙门,但他还是不服,继续到京城控告。
按照《大清律例·刑律·越诉》规定:但凡民告官,超越本地官司而赴上司控告者,杖责50大板。百姓进京控告,若控告的案子属实,则可以免去责罚,否则要加倍处罚杖责100大板。如果赵宗圣控告属实,那与此案有关的县令、知府、按察使等都有办案不力、查案不实的罪责。如此一来牵扯太广,刑部也不想得罪地方官员,于是便将赵宗圣和相关人员提到刑部审理,证据确凿后再调查地方。
在刑部大堂上,赵宗圣说出了家里的情况:
在乐亭县城内南大街有一户人家,户主人叫赵宗圣,娶妻赵杨氏。赵宗圣以贩卖布匹为生,家中相对殷实富有。妻子赵杨氏不能生育,夫妻二人过继了一个女儿来养,起名叫银姑。银姑已经10岁,长得聪明可爱。
一年前,妻子赵杨氏病重,赵宗圣于是把岳母杨王氏请来照顾妻子。杨王氏吃住在赵家,日夜照顾着女儿。杨王氏已经60多岁,深感自己力不从心,于是又把外甥女张王氏找来一起照顾,赵宗圣出门做生意时,家里就只有妻子、女儿、岳母和表妹在家。家中4个女人相处得很和谐,从来没有出现过吵架红脸的事情。而且赵家家境殷实,有吃有穿还雇了刘四挑水,没有理由会选择集体自杀的。
刑部官员重点审查了赵家的家庭关系,碍于地方官员的情面,刑部官员并不想深究此案,因为一旦翻案地方官员都要被问责,所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当即审定此案:妻子赵杨氏身患重病,由于不堪病痛折磨,故而选择自杀身亡。其母杨王氏痛失爱女,伤心之下选择上吊自杀,银姑见养母死去也上吊自杀,张王氏见舅妈死去也选择了自尽。所以,此案就是因为赵杨氏身亡引发的连环自杀事件,并没有什么蹊跷的。
如此结案也是草率的,结案的陈词也是非常牵强的,刑部官员将赵宗圣杖责100大板后放回。由于100大板会将赵宗圣打死,故而准许他分五次打完,每隔数日去县衙领打。赵宗圣家破人亡,又遭到100大板责罚,委屈得放声痛哭。此案就此结案,人们起初还同情赵宗圣,但随着时间推移,也渐渐淡忘了此案。
三年之后,乐亭县内发生了一起谋杀亲夫的案子。死者的侄子控告死者的妻子柳氏谋杀,乐亭县令陈金骏率领仵作到现场勘验,发现死者身上睡在卧室床上,身上没有一丝伤痕。检验完周身之后,也没有发现任何证据。陈县令查无实据,当场将柳氏释放。死者的侄子不服,坚定地认为伯母与人私通谋害了伯父,于是去永平府衙控告。新上任的永平知府单芳是个心细的官员,他亲自带着仵作来到乐亭县令勘验尸体。
在死者家中,单知府将死者身体检查了一遍,还是没有发现任何异样。他又仔细检查了死者的耳鼻等处,发现死者耳朵里有一滴浑浊之水流出。单知府让仵作挖开死者的右边耳孔,结果发现死者的耳朵里有半斤多湿透了的棉絮。单知府看了这些湿棉絮,当即明白了案情真相。
单知府立刻审问柳氏,柳氏见罪行败露,不得不承认了私通他人杀死丈夫,奸夫的名字叫张从玉。单知府听到张从玉这个名字时,觉得这个名字很耳熟,好像在哪里听到过一样。他仔细一想,原来是去年他在重新查看赵宗圣一家 4口上吊自杀案时从卷宗上看到的。张从玉是谁呢?张从玉就是赵宗圣的表妹张王氏的丈夫。张从玉被押到大堂审问,单知府还未拷打张从玉,他就承认了私通杀人的罪行。
张从玉供称:柳氏的丈夫是一个教书先生,长年到乡下私塾教书,柳氏在家守着一个杂货铺卖小东西。他经常到柳氏家里买东西,顺便与柳氏搭讪。一来而去两个人便情投意合暗生情愫,二人私通之后,苦于其丈夫干预,便设计将其夫下药麻灌醉,用棉絮蘸水从他的耳朵捅进大脑里,捅进了半斤棉花之后,其夫就死亡了。原本以为杀了教书先生就能长相厮守,结果教书先生的侄子发现了端倪将他们告上县衙,最终被单知府破案擒拿。
按照《大清律例》规定,单知府将张从玉、柳氏判为斩首,并上报上司衙门核验。单知府又问张从玉,三年前赵家4口上吊一案是不是他做的?张从玉不肯承认杀了赵家4口,只承认私通杀人。单知府告诉张从玉,他与柳氏都不可能活了,如果能供出当年那桩案子,兴许还能有一线希望。张从玉始终坚持说他不知情,单知府也没有办法。张从玉被斩首的前几日,突然良心发现似地让狱卒找来单知府,把案情的真相告诉了他:
原来,当初张从玉的妻子张王氏察觉他与柳氏私通后,威胁张从玉她要去把真相告诉教书先生。张从玉害怕妻子真的把丑事说出去,于是便答应了妻子不再去找柳氏。那一段时间,张从玉变得很老实,没有去找柳氏。妻子张王氏也保证,不会把她的丑事说出去。
后来,张王氏去赵家帮忙服侍赵宗圣的妻子,张从玉担心妻子不守承诺,会把他的丑事说给赵家人听,于是悄悄来到赵家偷听妻子和赵家人讲话。张王氏是个藏不住一句话的女人,她果然把张从玉私通柳氏的事情告诉了赵家的三个女人。
那天正好过节,所以女人们都穿上了新衣服,年轻的张王氏和银姑穿上了大红衣裙,还画了浓妆。她们陪着病重的赵杨氏一边说话,一边吃着点心。此时,窗外的张从玉听到妻子说出了自己的丑事,脑袋一热就悄悄拿了一个绳子,故意把妻子喊出赵家的院子。妻子张王氏觉得奇怪,走过去想问张从玉大晚上跑来找她做什么,结果还未开口就被张从玉用绳子勒死在了院子里。
张从玉勒死妻子时,赵宗圣的养女银姑正好出来看见,赵宗圣赶紧冲上前来抓住银姑将她勒死在门口。连杀了两个人后,张从玉知道已经无路可退了,于是又冲进房间里勒死了赵宗圣的岳母杨王氏,此时只剩下了躺在病床上奄奄一息的赵杨氏,张从玉在炕上将她勒死。
张从玉杀了4个女人后,把妻子和银姑的尸体拖入房中,伪造了几人上吊自杀的假象。他把60多岁的杨王氏老太太挂在房梁上,把张王氏和银姑的尸体绑在凳子上,把勒死赵杨氏的绳子搭在窗棱上,这一切看上去就像是4个女人上吊自杀,这一招果然瞒过了不少人。
此案真相大白,这一切都是张从玉在作恶。单知府查清了此案,却不敢将案子上报,因为上报此案翻案的话,县令、知府、巡抚、总督都有可能被牵连,甚至刑部官员也会受到惩处。最后,单知府只得依照张从玉私通杀人一案将他斩首,家产全部充公。张从玉虽然被杀,但此案的真相已经在民间流传出来,由于牵扯太广最终也是不了了之,没有人再去追究。
清代4女上吊奇案,此案曾经轰动一时,若不是单知府破解了张从玉私通杀人案,此案将永远无解。这是一桩离奇的案子,之所以成为奇案也是因为官官相护、办案不力造成的,赵宗圣一家最为可怜,一夜之间家破人亡,最终还没有办法雪洗冤情。古人云:天降横祸,也许就是这个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