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为何不等李渊死后再称帝?你看他说了句啥

《资治通鉴》中曾提到:太子李建成性情松缓惰慢,齐王李元吉,常有过错;不受高祖宠爱。反倒是秦王李世民,战功赫赫,高祖有意让他取代李建成,成为新太子。

公元626年7月,秦王李世民在唐朝首都长安城发起了一场兵变,史称“玄武门之变”。这场政变的结果就是,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被诛杀,高祖李渊被架空,仅仅两个月后,唐太宗李世民登基为新帝。这是历史上一场迅速又缜密的政变,起因是太子李建成一党想要先发制人,将秦王李世民势力铲除干净,不料李世民预先得到消息,在玄武门设下埋伏,就这样,李建成和李元吉两兄弟,还未开始大展身手,就被扼杀在了摇篮里。

说起来,两兄弟之所以反目,这还要从唐高祖李渊起兵开始说起,公元617年前,李渊还只是个太原留守,被封为唐国公,后来在李建成和李世民兄弟的传说下,于同年年底起兵造反,公元618年,篡隋称帝,建立唐王朝,而就在李渊起兵时,长子李建成和次子李世民各带兵马,打下一半江山。

李渊答应在事成之后,立次子李世民为太子,结果没想到李渊继位后,出尔反尔,竟然册立了长子李建成为太子,而相比李建成,李世民在军中威望更高,所打下的功绩也比李建成多,自然心中多有不服,不过考虑到天下未定,李世民只好一再忍让,再加上李渊有意巩固太子地位,将他派出去南征北战,于是李世民就借机积攒威望,暗中发展自己的势力。

公元624年,李世民在击退进犯边境的突厥军后,班师回朝,被李渊晋升为中书令,相当于当朝宰相一职,也就是这个时候,李渊和太子李建成才发现,秦王势力已经发展到不可控制的局面,李渊曾对唐朝开国功臣裴寂感叹道:这孩子长期在外掌握军队,受书生们教唆,已经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儿子了。

其实他心里明白,李世民要得是这个皇位,而他为了平衡两个儿子的势力,故意册封长子为太子,如今李世民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证明,即使他不给,自己一样能够得到自己想要的。果然,没过多久,属于关于太子之位的争斗开始了,李建成见李世民功绩盖过自己,率先发难,处处在李渊面前进献谗言,想要加害于李世民。

李渊也对李世民多有忌惮,再加上太子等人的进谗,更加对李世民起了疑心,刚想要惩罚他,陈叔达劝道“秦王为天下立下了巨大的功劳,是不能够废黜的”,于是这才作罢。不过,这也为李世民与李建成一党明争暗斗留下了隐患。当时秦王府幕僚人人堪忧,后房玄龄,长孙无忌等人商量后,纷纷劝说李世民诛杀李建成,李元吉兄弟,以免祸患暗发,波及秦王府,一发不可收拾。

李世民思前想后,最终同意幕僚的建议,恰逢太子李建成和李元吉也在商量谋害秦王的大计,李世民得知后决定将计就计,公元626年,7月1日,白天突然出现太白金星,在古人看来,是要变天的兆相,到了7月2日,李世民率长孙无忌,尉迟恭等人,率先入朝,李建成与李元吉二人也一同前往玄武门,就在临湖殿前,李建成和李元吉兄弟发现异样,想要离开已晚,结果李世民直接一箭射死李建成,李元吉则被他身边的将士射死。

太子与齐王死后,李世民面无惧色的进宫向李渊汇报,实际上,李世民这架势,就是逼宫来的,李渊虽心有不甘,却不得不按李世民说的坐,册立他为太子,两个月后退位让贤,成为太上皇,那么李世民为什么要这么急着当皇帝呢?为什么不等到李渊死后在继承皇位?在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曾说过一句话,就是“朕本性刚烈,若有抑挫,恐不胜忧愤,以致疾毙之危。”

其实从前面就能看出,李世民个性刚烈,目标明确,他就是想要当皇帝,但李渊却处处防备他,甚至还故意将太子的位置给了李建成,这让李世民很是忧愤,所以他只能靠自己的能力来夺回原本属于自己的东西了,而之所以那么快让李渊退位,也是因为怕再生变故,毕竟他也知道李渊忌惮他手中的兵权,所以不会轻易传位给他,既然这样,就只能用“逼”的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