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他汀类药物的时候,一定要搭配阿司匹林吗?注意不要过度治疗
一位朋友问华子,她有动脉粥样硬化,在吃他汀类药物的时候,一定要与阿司匹林一起吃才可以吗?华子说,他汀类药物与阿司匹林都是用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但是两者的作用机制不相同,也不会产生相互作用。
有些科普文章说他汀类药物与阿司匹林是一对“好搭档”,很多人就理解成两种药需要搭配一起吃才可以。实际上两种药物并不是必须联用,很多人吃多了药,不仅会过度治疗,还有可能导致副作用。
一、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性在于斑块破溃
他汀类药物与阿司匹林,都是用于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物,想理解药物的作用,就要懂得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性。动脉粥样硬化,指的是血液中的胆固醇进入到动脉内膜中,形成了粥样硬化斑块。
正常情况下,粥样硬化斑块的进展速度并不快,可能需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才会造成血管的闭塞。而且斑块增长的过程可以用药物干预,通过控制好血压、血糖和血脂,就可以极大地延缓硬化斑块的进展。从增长速度来看,粥样硬化斑块的危险性并不大。
但粥样硬化斑块本身的性质并不稳定,其表面覆盖的不是正常的血管内膜,而是一层“纤维帽”。有的斑块纤维帽较薄,而脂质核心较大,性质不稳定,有可能发生破溃。斑块的破溃表面会激活血小板发生聚集,进而诱发血栓的形成,最终造成血管的堵塞。
也就是说,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性,主要是斑块的破溃。很多动脉狭窄程度并不高的人,平时也没有缺血的症状,发生脑梗塞、心肌梗死的原因就是硬化斑块破溃所导致的。所以对心脑疾病的预防中,阻止斑块破溃最为重要。
二、他汀类药物与阿司匹林的作用
人体的动脉在青少年时期就会形成“脂纹”,之后在中老年时期会进展为粥样硬化斑块。斑块存在动脉内膜中,目前还没有不破坏动脉内膜就取出斑块的方法。不过只要斑块不破溃,危险性并不大,所以现在对于粥样硬化斑块的治疗,不是消除,而是“加固”。
他汀类药物可以抑制胆固醇的合成,降低胆固醇的水平,而且可以改善动脉内膜的代谢,对抗胆固醇导致的氧化和炎性反应,还可以使斑块脂质核心的密度增加、体积缩小,把不稳定斑块转化为稳定斑块,起到“加固”斑块的作用,不让斑块破溃。
但是有些斑块的不稳定性高,在血流冲击、动脉痉挛、收缩等因素下,容易发生破溃。为了减少斑块破溃之后引起的严重疾病,就需要使用以阿司匹林为代表的抗血小板药物了。阿司匹林的作用,是与血小板上的环氧酶结合,产生不可逆的乙酰化,从而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功能。
这样一旦斑块发生了破溃,血小板也不会聚集,阻止血栓的形成。也就是说,他汀类药物不能让斑块破溃,而阿司匹林能在斑块破溃之后阻止血栓形成。他汀类药物与阿司匹林,在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上,组成了“双保险”。
三、他汀类药物与阿司匹林不是必须同时使用
药物能产生药效,也可能产生与治疗目的不相关的副作用,所以药物治疗时,获益与风险并存。只有当获益远大于风险时,才推荐进行药物治疗。他汀类药物与阿司匹林的机制不同,在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时候,可以作为“搭档”,但并不是一定要同时使用。
一般来说,对于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肥胖等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人,但还没有发生过疾病,使用他汀类药物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控制在2.6mmol/L以下即可,并不建议服用阿司匹林。
但是已经发作过脑梗塞、心肌梗死、冠心病、颈动脉狭窄超过50%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在预防疾病复发的时候,需要用他汀类药物把LDL-C控制在1.8mmol/L以下,同时还要服用阿司匹林进行预防。
也就是说,在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时候,他汀类药物比阿司匹林的重要性要大一些,需要长期服用。是否需要服用阿司匹林,需要根据发病的风险性而决定。稳妥的方法,是由医生评估风险性,并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