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嫌疑,锁定一饼做旧老白茶,我们该如何识破白茶做旧伪装术?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讲一个很励志的故事。

《尚书》里,记载了一个小人物的事迹。当时,有一个人,打算筑一座九仞高的山。

按当时的计量单位,八尺等于一仞。

凭一己之力,建一座九仞高山,实在是个庞大工程。

但这个人,颇有愚公移山精神,他堆了一年又一年,无论春夏秋冬,不管严寒酷暑,都非常积极地投身于此。

每天的工作,都是从远处挖土后,再挑土,最后再堆到山包上。

眼看着,这个大工程将要完工,有一天清早,那个人鸡鸣后起床开工,照旧一筐又一筐的垒土。

终于,眼看这座土山就要达到九仞高了,就差了那么一筐土的功夫。天下起了雪,他打算休息一下,觉得反正还有一筐土就完工了,不着急。

此后,他松了一口气,开始偷懒起来。

这临门一脚的一筐土,终究还是没能填上,那个无名氏的小人物,就去世了。

后来,因为这个故事,传下一个成语——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原本就差了一筐土,他就能差点成为愚公第二,留名青史。但是,他却算漏了这点,功败垂成。

回到正题,今天要讲一个鉴饼的冷知识。

一次,有茶友给我们发来一张2013年的老寿眉茶饼图片,按茶友原话,“我拆开看过后觉得有点奇怪,感觉像是真的,也感觉像做旧的,你看一下有什么问题。”

不得不说,那饼茶的做旧技术很高明,茶饼颜色暗沉偏褐,但又不至于是黑乎乎的状态,看起来却是像“上了年纪”的茶饼,只一眼,差点就让人信以为真。

但村姑陈却从一个细节处,一下子看出了那款茶的巨大漏洞,至于具体是什么,下文就细说。

总之,这不由让人感慨,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

再高明的伪装,也会有“功亏一篑”的一刻!

《2》

先来看那饼老白茶的“鉴茶报告”。

就事论事,从那位茶友发来的实拍图上,排除光线影响,排除滤镜问题。

那饼老白茶不对劲的地方,主要在于三点。

第一,饼纸的包装,太新了。

那饼据称2013年的老寿眉,最里层是普通的白棉纸包装。

那位茶友在拍图过来时,剥开了饼纸,露出了茶饼的正面。

一眼看去,那块饼偏咖啡色了些。

并且,将视线移到一旁的包装上,更是怪异。

因为茶饼的颜色是偏黄偏褐的,像是发黄的老照片那样,暮气沉沉,老气横秋。

但是裹着茶饼的白棉纸,却是簇新的。好比是一件新衣服,半点都没有“旧物”的痕迹。

于是,当这饼满目沧桑的老茶,衬上一旁的簇新包装时,让人感觉到非常别扭。

那是一种,强烈的新与旧对比。

可以肯定,那层饼纸包装肯定是新的,绝不是存放了七年、八年的旧物。

但这并不排除,那款茶是在存放多年后,再重新包装的可能。

所以,单从这层饼纸上,还不能给那款老茶的身份真实性下定论。

《3》

第二,那饼寿眉的叶片颜色不对劲。

茶饼表面以黄褐色为主,绿色部分几乎消失不见,有很大的渥堆做旧嫌疑。

从白茶的工艺,到压饼过程,再到自然转化,它不应该是这副模样。

当一片茶还长在茶树时,叶片颜色以绿为主,绿意葱葱,生机盎然。

等到将茶青鲜叶采下后,按照白茶的加工要求,需要及时薄摊,离地70公分摊晾,经过萎凋与细致的烘干后,才能制成散茶。

这时得出来的成品,叶片颜色依旧是绿的。

得益于白茶的简朴加工工艺,寿眉叶片颜色比起茶青鲜叶阶段,色系并无变化。

只不过因为叶片细胞脱去大量水分后,看起来绿色部分更深色一些罢了。

大家可以代入,速食面调料包里的脱水香葱香菜,它们的绿色部分基本没变化!

在散茶基础上,将白茶寿眉压成饼。需要将干燥的散茶适当蒸软后,再包揉,接着压制定型,再次烘干等,才能得出一饼标准的350克七两饼。

压饼过后,寿眉的叶片被蒸软,包揉,以及再次烘干后,叶片当中的叶绿素物质会有少量减少,但不会让茶饼叶片颜色直接由绿变黄,甚至由绿变黑。

最后在白茶饼的后期储存过程,在密封、干燥、避光、阴凉的舒适储存环境下,白茶与微弱的氧分子进行接触,不断转化。

伴随着白茶的储存年份一年年增加,茶饼的颜色会日趋深沉,但不会导致茶饼基础色的改变。

一饼叶片以咖啡色为主的老寿眉,说明它在制茶过程,极有可能经历了渥堆或高温烘干等做旧手段伤害,才会破坏了白茶的叶片内部的天然色素物质,导致茶饼外观骤变!

《4》

第三,那饼八年陈的老寿眉,芽头看起来太新了!

这是最奇怪的地方。

同一块寿眉饼,按常理来说,它的叶片、茶梗、芽头,它们理应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状态。

但它呈现出来,却是叶片颜色黯淡,呈现咖啡色为主,暮气沉沉。而芽头颜色看起来比较新,偏银白、亮白色。

这就太怪异,太不统一,太不和谐了!

说明,这饼寿眉原料的真实年份,根本就不是2013年的,而是近几年的产物。

因为,如果是自然陈化的白茶芽头,会逐渐从新茶的银白亮白,逐渐过渡到银灰素白。

白茶的茶树品种,以大白茶,大毫茶为主,这些茶树品种嫰梢生发出来的芽头,一应是身披白毫的。

只不过,白毫银针的芽头,要更肥、更粗、更饱满一些。整颗芽头像是个竹笋,壳多层多,由5-7层白毫层,密密地包裹起来。

白牡丹,芽头比银针瘦一分,白毫层略少一些,但白毫密披的状态不变。

到了寿眉这,芽头比白牡丹瘦一分,白毫层也更少了。

如果说,白毫银针是胖竹笋,那么寿眉的芽头就像细长的瘦笋。

但即便到了寿眉这,芽头的笋壳状结构同样没有改变,芽头上白毫浓密的特点也没有变化。

从白茶的芽头构造特点来看,可以看出它的“八字”比较硬,结构复杂,做旧起来难度很大。

当一款寿眉在遭遇渥堆做旧等工艺摧残后,叶片内部的叶绿素物质早已经受损,导致叶片发黄变暗,看起来快速“变老”。

但在芽头上,仍是“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坚强状态,没有明显变色。

可见那饼做旧出来的“老寿眉”在加工过程中,千算万算,还是算漏了一点,芽头颜色太难造假!

导致整饼茶,叶片模样很是沧桑苍老,而芽头却有明显不够老。

一眼看去,就让人看出了背后的猫腻!

《5》

当一个年轻演员,戴上假发,化上了老年妆容后。

粗略看去,花白的银发,满脸皱纹,却是有几分上了年纪的感觉。

但再细看几眼,就能让你察觉到不对劲。

真正上了年纪的人,手臂肌肤不会如此光滑,而是肌肉偏松弛。

真正步履蹒跚的老人,筋骨难以如此活泛,健步如飞,动作敏捷。

真正经历多年岁月沧桑的人,双眸不会这么清澈,双眸似水,眼波流转,顾盼生辉。

再回到做旧老白茶的甄别上,也是如此。

盯着细节看,绝对能看出做旧痕迹与马脚。

那款据称2013年的老白茶,它在暮气沉沉的叶片与簇新亮丽的芽头之间,自相矛盾。

这一点不论如此,它都难以自圆其说!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