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库全书》抄本,3800余人笔笔不苟,如出一人

乾隆年间,朱筠、王应提出对《永乐大典》已经失传的文献加以搜集整理,乾隆皇帝认可,并接着诏令编纂《四库全书》。

“四库”之名,源于初唐,分为经、史、子、集四个书库;又因涵盖了古代所有的图书,所以称“全书”。

《四库全书》是乾隆皇帝主持,由永瑢、纪昀等 360 多位高官、学者编纂,3800 多人抄写,共著录书籍3400多种,7.9万卷;存目书籍6700余种,9.3万卷;总计1万多种,17万卷。收录了从先秦到清乾隆前期的众多古籍。

《四库全书》编纂的同时,对不利于清朝统治的书籍,分别采取全毁、抽毁和删改的办法,销毁和篡改了大批文献。虽说这是乾隆皇帝以“稽古右文”为名,推行一次大规模的思想统治。但从客观上看,《四库全书》整理、保存了一大批重要典籍,有很多是珍贵善本,还有不少是已失传很久的书籍。并开创了中国书目学,确立了汉学在社会文化中的主导地位,意义重大。

如此规模庞大的编纂工作,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抄写底本。究竟是找谁来抄写,也是经过几次调整的。最初是由人保举,后改为对应征者考查,最后确定为从乡试落第生徒中挑选,选择试卷字迹匀净者录用。

这样先后选拔了3800余人,每天有600人抄写,每人每天抄写1000字。乾隆皇帝先后命人手抄了七部《四库全书》,历经十数年,字体端庄规范,笔笔不苟,如出一人,举世罕见。

先抄好的四部藏于“北四阁”:紫禁城文渊阁、辽宁沈阳文溯阁、圆明园文源阁、河北承德文津阁;后抄好的三部藏于“南三阁”:扬州文汇阁、镇江文宗阁和杭州文澜阁。

七部之中,只有文渊阁本、文津阁本、文溯阁本和文澜阁本传世至今。

从七部《四库全书》的成书时间来看,文津阁是“北四阁”中最后完成的一部,对已发现的讹误、遗漏当有所补正。并经乾隆亲校,由纪昀亲自三校抄本,保存最为完整,具有独特的历史意义。


钦定四库全书·零本

经部·毛诗讲义·卷一至二

文津阁抄本

经部·瑟谱·六卷

文溯阁抄本

史部·旧五代史·卷一至二

文津阁抄本

史部·古史·卷二十八至卷三十一

文澜阁抄本

子部·庄子注·卷一至二

文津阁抄本

子部·珞琭子赋注·卷上

文澜阁抄本

集部·楚辞章句·卷一至二

文津阁抄本

集部·汉魏六朝百三家集·卷四十

文澜阁抄本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