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血管壁成像(5)
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可显示颈部及颅内大血管管壁,对判断脑动脉狭窄是否动脉粥样硬化、动脉夹层、烟雾病、血管炎等有一定帮助,同时可显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现斑块内出血、溃疡、破裂等易损斑块因素,是脑血管病高危人群卒中筛查或介入治疗前的补充检查手段。
作者:stari
来源:1影1世界
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
(HR-MR,VWI)
颅内其它疾病的应用
由于多种原因,双侧颈内动脉终末及大脑前、中动脉起始部的狭窄、闭塞;颅底侧支循环小血管形成,在脑血管造影DSA图像上呈烟雾状;也可出现一些不典型表现,如受累部位不典型,烟雾状血管不明显或一侧受累。
女,26岁,颅脑MRA示双侧大脑中动脉主干闭塞,VWI示大脑中动脉管壁呈向心性狭窄,管壁呈细线样,信号均质,周边伴有侧枝细小血管流空影。
脑动脉夹层是指各种原因导致大脑动脉内膜撕裂,致使血液经破口进入血管壁而形成的壁内血肿,进而引起血管腔狭窄、闭塞或瘤样扩张的一种疾病。是仅次于动脉粥样硬化的第二大卒中致病因素。
颅内夹层动脉瘤在影像学上具有在个典型征象内血肿、内膜片和双腔征。
DSA仍是诊断的金标准,但并不能很好显示上述三个征象。
HRMR-VWI则能更清楚地显示血肿、内膜瓣、双腔,三个征象,甚至还可以进一步观察管壁和管腔的形态学特点, 显著提高检测脑动脉夹层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男,56岁,突然出现右侧肢体麻木,语言模糊。头部MRI及ASL示左侧颞顶枕联合区脑梗死,为新鲜病灶,脑血管造影DSA示左侧颈内动脉偏心性狭窄。
同上例,HRMR-VWI示左侧颈内动脉内高信号,轴位可显示双腔片,真腔小低信号,假腔大,内部高信号为血肿及新鲜血栓,矢状位可显示腔内螺旋状走行的内膜片。
颅内动脉瘤靠CTA、MRA等多可发现,DSA可明确诊断并进行介入治疗。
但是,对于急性SAH和多发性动脉瘤的患者,HRMR-VWI有助于确定破裂动脉瘤,VW-MR显示SAH破裂动脉瘤外缘增厚、强化,没有破裂多数无强化;提示瘤壁的强化更常见于症状性或破裂动脉瘤。
基底动脉瘤和后交通动脉起始部动脉瘤。管壁增强扫描示基底动脉瘤壁无强化,后交通动脉瘤壁明显强化(箭头)。轴位T2FLAIR显示环绕强化动脉瘤的血肿。
好发于年轻人,多有感染病史,自身免疫性检查可呈阳性。在病理上血管内皮细胞损害,平滑肌细胞增殖,导致血管壁的增厚及炎性反应。
头部MRI发现桥脑梗死,MRA示基底动脉远段、大脑后动脉等不均匀狭窄,VWI示基底动脉血管壁向心性增厚,增强扫描明显均匀强化。提示:CNS血管炎。
TOF-MRA颅内血管不均匀、间断性狭窄,VIW显示受累血管弥漫性、向心性管壁增厚,T1WI+C表现为环形强化,明显强化,管壁强化程度反应血管炎的活动情况,治疗有效时,强化程度可以减低,所以,VWI可用于血管炎疗效评价的检查方法。
HR-MRI-VWI,作为传统血管影像方法的补充,可同时显示管腔、血管壁和斑块,可评估血管狭窄的形态、斑块的特点为、对于寻找狭窄病因、明确卒中机制,个性化治疗等,具有潜在的重要意义。
然而,目前,HR-MRI的研究、应用和推广还存在一些问题:
磁共振特殊序列,扫描时间较长,可能因老年患者配合困难影响图像质量。 脑血管直径较小,识别斑块成份存在一定困难,准确判断易损斑块不如颅外大血管。 因脑血管手术治疗的限制,脑血管斑块VWI研究缺乏病理对照研究,大部分经验来自于颅外大血管的研究结果,或是来自动物实验。所以其准确性有待进一步大样本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