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体式,大道至简
形意拳非常重视三体式桩功的训练,有“万法源自三体式”之说。现在杂志上,网上关于三体式的文章很多,三体式的练法,要领,规矩也被挖掘和描述的越来越细,但对初学形意者,这些条条框框反倒成了阻碍他们入门和进步的障碍。笔者通过自己近三十年习武和近年来教学的经验,三体式桩功的训练应该是大道至简的。
首先,我们要明确三体式训练的目的是什么?关于这点,说法很多,有讲撑筋拔骨的,有讲练下盘功夫的,有讲练气血运行的,诸如此类。其实这些都是不可强求的,大家都知道形意拳有明暗化三个次第的修炼,在明劲层,三体式就是培养出整劲,形成合理的间架结构并能承受一定的外力冲击而保持不散架。所以,在我所学这一支,三体式练的对错有个很简单实用的判断准则,正确的三体式,应该是满足“推不动,拉不动,扯不散,打不烂”这四项基本原则的。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达到这个训练目的,做到“推不动,拉不动,扯不散,打不烂”?暗劲和化劲层的形意拳,我们在这里暂且不讲。但在初学形意的明劲层,我们就是要打破那些以玄解玄的东西,用现代的力学来解释和指导我们正确的站三体式。所以我以为,只要调整身形,形成一种非常合理的受力结构拱形,就能达到“推不动,拉不动,扯不散,打不烂”的效果。
大家都知道,拱形是力学结构里面最合理和稳固的一种结构,所以很多要承载重物和巨大外力的建筑,例如桥梁,体育馆,都经常使用这种结构。我们在站三体式的时候,就是要让自己的两腿形成拱桥一样稳定的结构,而上身,就必须彻底放松,做到含胸拔背,虚胸实腹,命门要做到后凸,小腹则要充实,臀要收,档要兜,这样丹田才能充实起来,上身受到的力量也才能传导到脚上去。
那么怎样做到这些要求?首先,两腿脚要形成一个拱形,就必须收臀兜档拧胯跟,膝盖不能太过弯曲,应该顺着拧胯跟的劲微微外掰,这样,大腿和小腿由于拧力,就合成了一个支撑整体,加上上身的重力一压,自然就形成了一个圆拱的结构,是非常稳定的,拳论上说要“如坐高凳”,就是这个理。
在练的时候,只要收臀拧胯根,找到“拱”的感觉,就可以了。至于上身,八卦讲背如背锅,太极讲含胸拔背,一身备五弓,都指出后背一定要圆起来,才适合对抗和发力。具体步骤是先放松上身至有点象罗锅一样,深呼一口气,将气沉到并充实到丹田,再微微调整保持身形中正,就可以了。至于头,颈,手,肘,肩等都是末节,关键是大的身形站对了,其他方面的要求慢慢体会,也就自然能“不期然而然,莫知至而至”。但如果站成耸肩仰头,缩颈抬肘,也是不合规矩。
本支的三体式入门时要求前手尽量外撑,食指尽力回挑,做到鼻尖脚尖食指尖三尖相照,也即在一个垂直面上,后手放在小腹那里,拧裹下压,就可以了。因为手外撑而食指回挑,前后的劲就都有了,肘也自然会有下坠之力,并有撑筋拔骨之效,三尖相照,也就保证了头、颈的正确姿势,并合住了整劲,外力就很容易通过身体传导到腿脚形成的拱结构上,这样就站对了。
武术的训练就是循序渐进,循序渐进才是最快的。我曾常听人说站桩是个系统工程,殊不知很多前辈出身朴实,哪里懂什么系统工程,只是简简单单一站,就出了后人门不能企及的功夫,为什么?就是因为大道至简,只要用心专一,抓了主要矛盾,自然能成功,否则只会事倍功半甚至无功而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