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的由来,与大禹治水有关!
熊孩子”是网络语言,用来形容岁数小不懂事、爱调皮捣蛋、惹人讨厌的孩子。
“熊孩子”这个词的来头不小,与三皇五帝中的大禹有关。
01
第一个故事:
上文说过,大禹的父亲鲧,很可能家族的旗帜或者族徽是鱼、或是神龟,后来鲧因为治水而死;
一说《山海经·海内经》:鲧触犯了尧,被尧派火神祝融殛杀。
“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
《左传》昭公七年也云:“尧殛鲧于羽山,其神化为黄能以入于羽渊。”
《国语·晋语八》:“鲧违帝命,殛之于羽山,化为黄能以入于羽渊。”
羽,即羽山,在山东省临沭县县城东南30公里处,海拔269.4米。
一说《尚书·尧典》,鲧是被舜所杀。
“帝尧令舜……殛鲧于羽山”
鲧死后尸体三年不腐烂,后来不知道是谁,有说就是祝融,用吴刀剖开了他的尸体,这时禹就出来了,而鲧的尸体则化为黄能,飞走了。
《国语·晋语八》:“鲧违帝命,殛之于羽山,化为黄能以入于羽渊。”
“黄能”到底个啥子?陆居曰“熊,水居曰能。”
这样,大禹就成了有史以来“第一熊孩子”,“黄熊的孩子”,而且是剖腹产的。
《史记正义》记载黄熊,就是三足鳖,水中鳖三只足就叫黄熊。
民间有称“熊孩子”为“王八羔子”、“龟儿子”,或许也是来源如此。
02
第二个故事:与大禹的儿子“启”有关。
传说舜把尧囚禁起来,登基皇位,封禹为司空,让他继承被杀的父亲鲧的事业,继续治水。
禹东奔西走,三十岁时,在涂山遇见了涂山氏之女——女娇,春暖花开,绿染桑林,纯洁而健康的男女,在野外一见钟情,于是就怀上了启。
但是相爱总是容易,相处太难。
后来大禹治水,与女娇发生了矛盾,因为女娇所在的涂山氏仍然处于母系氏族社会,大禹是入赘女方,但此时男人当权已成主流,很可能因为这个原因,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只是让女娇每天中午给大禹送饭。
送饭以击鼓为信号,可见大禹与女娇离的并不远。
《淮南子》曾记载:"禹谓与涂与氏曰:'欲饷(吃饭),闻鼓声乃去(送)。”
但是有一天,大禹在开凿辗辕山泄洪的过程中,不小心把一块石头蹬下来,击中了鼓,于是女娇就去了,发现大禹变成了“熊”,羞愧而去,逃到了嵩山成了一个石头人,被大禹追上,大禹说“还我儿子!”
结果石头人背破碎,“启”诞生了。
《淮南子》:禹跳石,误中鼓,涂山氏往,见禹化为熊,惭而去。至嵩山脚下化为石,禹曰:'归我子!'石破北方而启生。
启,竟然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了?!
启,就是开启的意思,他是因为大禹化熊,才成为石孩子,所以这是“熊孩子”的第二个由来。
03
《吴越春秋》载:“鲧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此城郭之始也。”
《淮南子·原道训》“昔夏鲧作三仞之城。”
可见,鲧不仅是城郭建筑的祖师爷、规划师,而且已经掌握了建筑摩天大厦的技能。
鲧的熊孩子禹,治水患、铸九鼎、定九章、划九州;
禹的熊孩子启,公认的第一位帝王,被武则天追尊为齐圣皇帝,他们的功绩有口皆碑。
虎父无犬子,“熊孩子”们多是有“能”力的孩子,所以更需要社会、家长的关爱和学校、老师的引导教育。
文/金沐易經 山东省民俗学会会员
你可能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