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蹭热度,他们彻夜“围攻”96岁摆摊老奶奶:消费老实人,是流量时代最大的悲哀!
文|盐粒
前两天,我看见一条短视频,
记录一个96高寿仍然在卖菜馍的奶奶,虽然老了,却对生活充满了真诚,
卖6块钱一个、分量十足的菜馍,一卖就是30年,
晚出早归的生活,放在一个年轻人身上也不一定承受得起,
当时还在心里默默敬佩这样一个老婆婆,
可没想到,恰恰是这条让人看了备受感动和激励的视频,却成了老奶奶的噩梦,
这个视频一出,火了,
于是各方各路的人又开始蠢蠢欲动,渴望在老奶奶的流量里分一杯羹,
为什么我说“又”,因为这样的事难道我们看的还少吗?
前段时间的拉面哥、饺子姐,再往前的爆米花大哥、大衣哥,
哪一个不是互联网妖魔化下的牺牲品,成为下一个蹭流量的风向标或是工具,
被一群群像鬣狗一样的网红直播“围猎”、消费乃至冒犯……
对于奶奶,她不知道网红为何物,更不知道自己身上的流量有什么样的价值,
她只知道,自己不是网红,做人不要张扬,
她也知道“尝馍是假,看人是真”,
但她不知道的是“看人也是假,蹭流量是真,消费老实人是真”,
可是这样一群攀附于流量、渴望火的人,
永远也不知道什么才是最重要的,他们也永远得不到这个世界的赏识。
96岁奶奶爆红的第三天,她的摊位前已经围满了人,
大部分的人都拿着手机,直接开始直播或是拍摄短视频,
买菜馍的队伍已经排的很长了,
奶奶已然佝偻的背淹没在了人潮中,只有她重复机械的动作,
摊面、放菜馅、烙饼……
她的嘴角不再挂着微笑,脸上也布满了愁容,
自从某天,她的摊位面前就挤满了人,都是一模一样的摄像头、渴望的眼神,
问着一模一样的问题,好像也在希望她嘴里说出更多的“金句”,
四处都是建议的声音:
“奶奶,你怎么不涨价啊?”
“奶奶,这么大岁月出来摆摊家里人不管吗?”
“奶奶,你怎么不歇会。”
她已经懒得跟一个接一个的镜头说话,就埋下头做着做不完的菜馍,
这一切的噩梦,或许要从那天那个本地人来采访开始说起,
那位名叫做张志刚的人,是经常拿着摄像头在郑州转悠的河南小伙,
他不拍摄那些明星,把镜头对准了普通人,
他们的生活、衣食住行,以及他们背后的故事,这本来也是很好的事情,
老奶奶就是这样一个殷勤生活的老实人,他们聊了好一会,
被问及为什么年纪这么大了还在外面卖菜馍,
奶奶风轻云淡地说道:
“有的人愿意歇,有的人不愿意歇,
我觉得在家歇着无聊,不如找一点有价值的事情做。
我觉得人老了,应该有个价值。”
又被问到生意做的怎么样,奶奶边做菜馍边回道:
“只要是钱来得正道,没有不容易的事,
来得不正道,再容易也不容易。”
“吃的人多就多卖,吃的人少就少卖,做生意不就是这么回事吗?”
奶奶每天晚上11点出摊,第二天早上5点收摊,
早上收摊以后马上去早市买菜,下午睡觉,晚上又来出摊,
这样昼夜颠倒的日子,老奶奶坚持了30年,
30年,辛苦是与日俱增,分量也是有增无减,但价格却始终是6块钱,
奶奶说:“6块钱一个,他们挣点钱也不容易”。
为什么这样一个老实的奶奶,会在网络上爆红?
我们都知道,96岁的年龄,一个老奶奶,
她在镜头前说的话,都是时间的沉淀,
她表现出的姿态,都是生活的映照,
30年如一日的坚持,不带一丝虚伪,不带一丝慌乱。
在那个视频的最后,她还要了和张志刚的合照,并且非常坚定地说:
“我一定会去找你、去看你的。”
如此真情的流露,让人动容,
难道这个时代不就最缺这种真诚不做作、坚守不放弃的人吗?
拉面哥家门口成“网红景点”
饺子姐求“门头店”被网络暴力
山东3元拉面哥、济南8元饺子姐,和这个老奶奶,又有什么不一样呢?
山东拉面哥他们夫妻俩,平常话不多,但十足热情、真诚和实在,
每天用10个小时、300斤的面粉,拉出500多碗面条,
在这个物欲横流、利益至上的社会,这样手作的面,理应是很贵的,
但是他从来没有把钱看的太重要,他和他老婆约定:
只要物价不飞涨,那么拉面一碗永远都是3块钱,
因为他深谙和他一样底层老百姓的不易,所以拉面不仅价格低,分量大,
有时候遇到吃不起的人,还会免费送,
这不之前有个老太太吃不起饭,他就分文不收,管了她整整一个月的拉面,
在他走红以后,也从来没有拿过别人额外的钱,
反而是一直请直播和围观的网友免费吃面,而且还帮人发视频寻找孩子,
济南8元饺子姐也是如此,她本来只是8块钱一碗饺子,不能再加,
可是很多农民工兄弟说吃一份没吃饱,就让再加两个水饺,
后来就直接发展到现在8块钱吃到饱,
她说:“农民工真的不容易,这天寒地冻的冷得受不了,
想着让他们多喝一碗热汤吃几个热腾腾的水饺,吃饱了就不冷了。”
她也深谙大家对她的关心“是因为我8元管饱水饺,暖了农民工的心。”
看到这里,我想大家都明白了,他们的共同点不仅仅是都成了所谓的“网红”,
而是他们身上出现了现代社会十分稀缺的特质:
那就是真诚、坚守和充满爱心,他们都是质朴的老实人,
即便自己已经是96岁高龄,还起早贪黑,
即便每天拉拉面腰酸背痛还赚不到钱,
即便自己卖饺子赚不到几个钱还要养活残疾的家人,
他们都是用生命在实践真情真意,或许这就是他们火爆全网的原因,
很可惜的是,这也恰恰成为了别人肆意伤害他们的理由,
奶奶如今被埋没在人群中,她对那个第一次来采访她的人说:
“现在不高兴,很累”、“尝馍是假,看人是真”
“张扬啥呀,就是个烙菜馍老太婆嘛,有啥也了不起啊。”
“网红啥玩意我都不知道。”
拉面哥也很惨,他的拉面铺成了“网红打卡点”,
每天有上万人去参观,同时直播的人数一度达到了上千人,导致手机信号都不够用,
他急得发声:“我只是一个给农民做拉面的,欢迎来吃面!但是请不要过度打扰我的生活。”
可惜也没人听,拉面哥躲到了家里,还有人叫嚷着让他出来,
他的家门口也成了网红的驻扎地,在最近的清明假期各种牛鬼蛇神屡屡出现,
有在他家门口上演猪八戒背媳妇的,
有孙悟空猪八戒齐上阵的,
还有武大郎背潘金莲的……
8元饺子姐就更为悲惨,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农家妇女突然遭到了网络暴力,
有人说她卖的饺子这么便宜,是不是“僵尸肉”、“不合规定”啊,
急的水饺姐连忙去向速冻饺子厂家要各种证件,她说:
“水饺是人家给我送的,我只要在家把水烧开就可以了,大家伙都质疑这个水饺安不安全的问题,
那个卖水饺的都把所有的证件都给复印过来了,嗯,不赔钱,顶多少挣点。”
后来经过节目的宣传,更多农民工来吃水饺姐的饺子,
可是由于摊位是非法占地经营,而且因为农民工的大量涌入,草坪也被破坏,
她收到负责人的劝阻,就小心翼翼地向节目组寻求帮助“想有个门头店”,
结果马上网友又开始看不惯:
“嫌弃摆摊的人多了,影响你生意罢了,得寸进尺”
“不是给你找的地方,是给工人找吃饭的地方,
再说,给你找门头房是不是每个摊主也得找一个,真是蹬鼻子上脸。”
大姐也忍不住哭诉道,不是自己看不起流动的摊位:
“家里都是残疾人,一家人就靠着我养活,就算是刮风下雨我也要来。”
只是越来越的同行老早就把摊位给占了,
“我就寻思着要不就把地方让给他们,自己找个门头房吧,并不是网友们说的'得寸进尺’。”
她不知道为什么网络上的人要这么对她,为什么要如此苛责、骂她,
明明我们都不认识,明明自己什么都没有做错……
写到这里,我非常寒心,
人与人的区别真的很大,可是人们却意识不到真正的区别所在,
奶奶、拉面哥、饺子姐和围观群体,或许就横跨着一道知识鸿沟,
这道知识鸿沟可能让那些人拥有优势,懂得趋利避害、懂得如何去挖掘一个人的最大价值,
可却没看见他们之间更横跨着一道鸿沟,它名为真诚、名为坚守,更名为爱,
如法国文学家大仲马所说:
“一两重的真诚,等于一吨重的聪明。”
这些人正是放弃了自己的真诚,去随意窃取、攀附那些真心诚意生活的老实人。
我想这些人,也是一群热爱生活、工作的年轻人,
但在互联网时代,他们有了一种错误的价值观,就是“流量至上”,
而“在流量至上的逻辑里,没有底线和下线,只有投机与变现。”
在他们看来,没有什么东西是不可以瞬时投机和变现的,
“30年的坚守”、“3块钱的拉面”、“8元管饱”都只是一个接一个无聊的故事,
就像赖声川老师形容刷抖音这个行为,不过是“不断地找下一个无聊的一分钟”,
然后他们就可以靠着这些“一分钟”,实现自己的“爆红”和成功。
也正如司马迁在《史记》写道: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对他们来说,一个人可以成为网红的符号、可以成为获利的工具,
就是不能成为一个值得尊重和爱护的人,
所以他们不知道如何去敬畏,生活中只有名与利,
也因为如此,他们永远也求不来那个“爆红”的机会,
也永远不能像奶奶一样得到这个世界的赏识,
因为他们本来就是空空地来、又空空地离开。
最后我想对那群自以为投机的人们说:
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