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读书随笔: 让孩子们在活动中获取真知
让孩子们在活动中获取真知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100个建议》读后感
建议:学科教学中的学生积极活动的内容
让孩子们在活动中获取真知
原文:积极活动好比是一座把言语和思维连接起来的桥梁。凡是着迷于一件有趣的劳动,在劳动中不断地揭示出各种关系和相互联系的学生,他的思想就不可能是混乱的,言语也不可能是迟钝的,因为学生不仅在劳动,而且在思考,在推断各种因果关系,在规划未来的工作。
如果你们想使自己的学生成为善于思考的人,想使严整的、明确的、合乎逻辑顺序的思维通过清楚的说明和解释表达出来,那么你就应当吸引他们参加富有思想内容的劳动,把知识体系的关系和相互联系在劳动中体现出来。请你记住:劳动不仅是一些实际技能和技巧,而首先是一种智力发展,是一种思维和言语的素养。
反思: 今天和大师谈论有关学科教学一个很重要的论点就是,让孩子们在活动中获取真知。的确我们目前的课堂教学一个最大的弊端就是“满堂灌”,很多知识并没有经过孩子们的探究与思考,而是被老师生生硬灌进脑子里去的,并且很多都是“死知识”,仅仅是为了应付各种考试,至于考试之后这些知识还会在脑海中残存多少,或者有多大作用,或许没有人仔细研究过。
每每看到孩子们坐在课堂里被动的“学”知识,心中就会感到如此地不安,我们的教学为何就不能改变一下自己的教学方式,让孩子们活动起来,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这样的学习效果会比目前被动地接受老师讲授的知识要好得多。
正是由于自己真得在为孩子们的未来着想,为此结合自己任教的物理学科特点,让孩子们在物理课堂上“动”起来,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器材进行各种物理实验探究,真正体现物理课堂回归实验室的教学理念,经过一段时间的课堂教学改革,我发现孩子们变了,变得喜欢物理课堂,喜欢动手操作,喜欢讨论研究一些有趣的物理现象,学习物理不再感到畏惧了,真正把物理学习当做了一种快乐。
正如大师所说:积极活动好比是一座把言语和思维连接起来的桥梁。孩子们只有经过自己的亲身探究活动,才会对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对于发展自己的智力和思维素养是非常有益的。
在这里,聆听一线草根教师的教育心声!
作者简介:潘书朋,中学物理教师,在《当代教育家》、《光明日报》、《中国教师报》、《中学物理》、《新课程评论》等国家、省级刊物、教育网站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50余篇。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让物理教学回归实验室”的课题研究,所申报的教育部教师科研基金“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子课题荣获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