岱崮青年春节回乡方言复习指南
今天是腊月二十七,又到了一年一度的Tony、David和Mary变回大臭、二蛋、三妮子的春节。此刻,除了拿年薪的和拿死工资的,外出旅游的和买不上车票的,大部分在外求学和谋生的岱崮青年都已在回家的路上或者已到家,甚至已经在岱崮集上嘚瑟了吧!
回到老家,如果要得到七大姑八大姨的认可,除了要“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装”,露出大脑门子和大脸盘子,还要注意,千万别“撇腔”!!!一撇腔,与大家的距离就拉开了,不利于团结和交流,也会影响个人光辉形象。“你看谁家那二妮子,酸滴唻,出去才几年啊就开始撇腔,说了二三十年的土话能忘唠?”所以,再次强调,请提前练习好方言(也就是土话),千万别撇腔!!!身为一个岱崮方言资深使用者和文字学女硕士,为了让大家过一个欢乐祥和的春节,在此特意为回乡过节的岱崮青年们准备了一份关于方言的不完全指南,尽管不完全,还是请大家笑纳!
不管你乘啥交通工具回家,只要一只脚踏到家乡的土地上,就要将语言模式调整到方言模式下,因为你随时可能遇到乡里乡亲。见面要主动打招呼,不要说“你好”“早上好”“下午好”之类的,要先“叫人”,就是找到合适的称谓。家乡人重辈分、重礼节,七老八十的可能得叫哥,十几岁的可能得叫叔,称谓对了立马就与见面者亲近很多。但是,这一点本人帮不了大家的忙,这主要考验你平时的积累及与乡亲们熟识的程度。然后,人家可能问你:“将回来蛮?”(刚回来吗?)你要说:“嗯,将回来。恁家谁谁谁回来唠么?”(嗯,刚回来。你家谁谁谁回来了吗?)“含木接唻,得赶门亿。恁放几天假啊?”(还没有呢,得明天。你放了几天假?)“就放唠七天,初六就得回起。”(就放了七天,初六就得回去。)“才放这么两天儿蛮?么里滴回起吧,恁妈早等滴撒急了。”(才放这么几天啊?赶紧地回去吧,你妈早就等得着急了。)“嗯,早撒唠急了,打唠好几遍电话了。那俺回起了,恁忙吧。”(是啊,早就着急了,已经打了好几遍电话了。那我回家了,您忙吧。)说完后,你就可以放心大胆地走了,或许你可以听到关于你的评价:“恁看谁家这小孩,真懂事儿!”(你们看看谁家这孩子,真懂事!)完美的对话,完美的开始!
等你到了家,在方言环境中,可以尽快重拾一些方言词汇。在此,列举部分跟春节相关的词汇。
节前大扫除相关词汇:天井(院子)、当门(屋子地面)、笤竹(笤帚)、扫竹(扫帚)、刷竹(刷锅用的刷子)、簸其(簸箕)、胰子(肥皂)、擦了布子(毛巾)。
年夜饭相关词汇:炒瓢(炒菜用的锅)、锅盖垫子(锅盖)、盖垫子(放饺子的盖帘)、馍馍(馒头)、包子(水饺)、大包子(包子)、萝北丸子(萝卜丸子)、干饭(米饭)。
祭祀及庆祝相关词汇:烧纸(上坟烧的刀纸)、卡头(磕头)、请家堂(我也说不清是啥)、对联(春联)、萝北钱子(贴在春联上面的剪纸)、有帖子(画有一种文字符号表示此处东西丰盛的红色贴纸,方形)。
拜年相关词汇:卡头钱(压岁钱)、一窝子(一家人、本家)、出门(走亲戚)、果子(花生)、吃烟(抽烟)、玩一刹儿(玩一会儿)。
关于岱崮方言的发音,本人未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只简单总结了几条供大家参考:
一是没有r的发音,一般由y代替。比如“热”要说yè,“人”要说yín,“然”要说yán。
二是ai音有时用ei代替。最经典的是那个关于听写的笑话,老师让学生写出“白菜的白(béi),小麦的麦(mèi)”。
三是e的发音不同于普通话且较为多变,单独发音比普通话发音舌头要更靠后一些。有时发wo的音,如“饿”要说wò。作为韵母使用,有时被a代替,如“喝”要说hā,“渴”要说kǎ。有时被ei代替,如“客”要说kèi。
另外,前段时间本人发现,岱崮方言有丰富的程度副词,即不同的形容词前面有不同的副词来表示的程度,具体如下:红是通红,黄是焦黄,绿是整绿,黑是黢黑,白是挑白;酸是焦酸,甜是稀甜,苦是乔苦,辣是齁辣;长是楞长,短是精短短,圆是提留圆,尖是嘘尖……此外,还有“刚着”“祥”“怪”等等常用程度副词表示“非常、很”的意思。
贺知章《回乡偶书》写到:“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即使乡音无改,也被视作客,所以,为了更好地融入家乡,请不要忘记我们的土话!
乡音不改,乡情长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