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梅丸加减方有哪些?乌梅丸名医心悟与加减经验
乌梅丸
乌梅丸用细辛桂,人参附子椒蒌继;
黄连黄柏及当归,温藏安蛔寒厥剂。
(一)乌梅丸的组成与功效
乌梅丸由乌梅15克,干姜10克,人参、川黄连、当归、炮附子、桂枝各6克,黄柏7克,蜀椒5克组成。水煎服。
本方具有温脏安蛔、补虚泻热之功效,是主治胃热肠寒,蛔动不安所致的蛔厥证的首选方剂。
临床应用以腹痛时作,烦闷呕吐,常自吐蛔,手足厥冷为其辨治之要点。久泻、久痢之属寒热错杂,正气虚弱者,亦可用之。
凡属正气虚衰而寒热错杂之胆道蛔虫症、肠道蛔虫症、慢性肠炎、慢性菌痢等病,服用显效。
(二)加减方法
①本方以安蛔为主,杀虫力较弱,临床运用时,可酌加使君子、苦楝根皮、榧子、槟榔等,以增强驱虫作用。②若热重者,去附子、干姜。③寒重者,减去黄连、黄柏。④无虚者,去人参、当归。⑤呕吐者,酌加吴茱萸、半夏,以和胃降逆而止呕。⑥腹痛甚,可酌加木香、川楝子,以行气止痛。⑦便秘者,可酌加大黄、槟榔,以泻下通便。
(三)名中医用方心悟
唐·孙思邈(唐代医学家)
治冷痢久下,乌梅丸(摘自《千金方》)。
宋·赵佶(宋代医学家)
用乌梅丸治产后冷热痢,久不止(摘自《圣济总录》)。
明·王肯堂(宇泰)(明代医学家)
用乌梅丸治胃腑发咳,咳而呕,呕甚则长虫出(摘自《证治准绳》)。
明·龚廷贤(明代医学家)
胃冷蛔虫上攻,心痛呕吐,四肢冷、乌梅丸(摘自《寿世保元·卷五·心胃痛》)。
左季云(近代医学家)
乌梅丸兼治:(一)巅顶痛。(二)睾丸肿痛。(三)腹痛饮冷。(四)胃腑咳(摘自《伤寒论类方汇参》)。
叶成炳(四川名中医)
先伯父著名中医学家叶心清,尝用乌梅丸治疗厥阴头痛,可谓别开生面。笔者承先辈经验,临床20余年来,用乌梅丸治厥阴头痛,前后不下数十例,皆应手而愈,屡用屡效(摘自《医方妙用》第50页)。
龚志贤(中医专家)
慢性角膜炎、角膜溃疡又称花翳白陷,其症是黑睛生翳,形如花状,色白而中间凹陷,是一种最易反复发作又难以治疗的急慢性眼病。该病表现为视力减退、视物模糊、目中刺痛,治宜泻肝胆之火,温脾肾之阳,用乌梅丸加味治疗(摘自《名中医治病绝招》续编第150页)。
洪竹书(名老中医)
脾气虚弱,健运失常,久痢伤阴,阴损及阳,气血不和,阴阳失调之肠癖(慢性菌痢),擅长以乌梅丸加减(乌梅、当归、党参各6克,干姜、附子、黄连、黄柏、鸡内金、木香各3克)以健脾止泻,调理气血阴阳(摘自《名医治病》第446页)。顾丕荣(上海第四人民医院主任医师)现代医学中的肠功能紊乱、慢性肠炎、过敏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肠结核等症,迁延不已,为中医之“肝泄”。多起于情志不遂,肝木肆张,横克脾土,调治颇难。其证以腹痛即泻,泻后痛减,每因郁怒而病情加剧为特征。方书多主以痛泻要方,病浅者往往应手可瘥,稽久者投之少效。
顾丕荣主任医师认为肝泄迁延日久,腹部冷痛而泻下黄臭,舌燥口苦,苔黄腻,可用《医学图书集成·泄泻门》所载换肠丸主之。此方系从仲景乌梅丸,去细辛、当归、川椒、桂枝、党参,加艾叶、甘草衍化而成。
若病系肠结核者,加煅牡蛎、夏枯草以软坚散结;溃疡性结肠炎者,加薏苡仁、败酱草,以治肠内有脓疡;红白冻相杂者,加樗根,以燥湿涩肠;红冻为主者,加阿胶、当归,以和营止血;白冻为主者,加生薏苡仁、白花蛇舌草,以清肠排脓(摘自《名中医治病绝招》第40页)。
赵明锐(名老中医)
噤口痢是指病人既下痢,又不进食,或呕吐不能食。多由疫痢、湿热痢演变而成。是痢疾比较严重的证候。
乌梅丸为攻补兼施、寒热并用、酸苦辛各性错综组成方。用以治疗噤口痢属久病脾胃虚寒不能进食,得食呕吐,便下脓血不止者,有一定的效验。
寒泄,又名寒泻、鹜溏。因寒邪客于肠胃,或肠胃阳虚气寒所致。证见肠鸣腹胀痛,便泻稀水清沏,或色如鸭粪,或食物不化,或便下青黑,四肢逆冷,口不渴,脉沉迟。治宜温中散寒,用附子理中汤均可获效。如病程过久,或兼有热邪错杂其中者,用乌梅丸治疗,效果满意(摘自《经方发挥》第49页)。
高体三(名老中医)
乌梅丸除了用于治疗蛔虫外,对于经寒腹痛、慢性附件炎、虚寒性白带、慢性结肠炎、慢性肠炎,慢性痢疾、虚寒性胃痛、慢性前列腺炎、阳痿、遗尿、坐骨神经痛,慢性三叉神经痛、子宫下垂、脱肛等,属肝脾肾虚寒者,选用本方治疗,大多有效[摘自《河南中医学院学报·论乌梅丸的方义及运用》1987;(4):1].郑武琼(中医专家)以乌梅丸加血余炭、白芍治疗寒热错杂型崩漏而获全效[摘自《湖北中医杂志》·乌梅丸临床应用举隅,1985;(2):5]。
刘炯夫(中医专家)
以乌梅丸加贯众、仙鹤草、生地黄、阿胶治疗寒热错杂型崩漏而获全效[摘自《浙江中医杂志》·乌梅丸的临床新用,1982;(8):376」.
魏世超(中医专家)
以鸟梅丸加味,治疗滴虫性肠炎96例。治疗结果:治愈82例,占85.2%;好转14例,占14.6%。乌梅丸能够调节肠道功能,提高机体抗病力,杀灭肠道滴虫[摘自《中医杂志》1984;(10):615】。
杨建华(中医专家)
以乌梅丸(乌梅15克,姜黄连、盐黄柏各4克,花椒、干姜各3克,当归9克,附子、桂枝各6克,细辛1克,党参10克,陈醋30毫升,白蜜糖少量兑服)加味治疗肠道易激综合征34例。腹痛甚加罂果壳、玄胡索;腹泻加炒薏苡仁、补骨脂;便秘加白芍、火麻仁;饱胀、纳差加山楂、神曲;嗳气,恶心加姜半夏、代赭石;心悸失眠加炒枣仁、玉味子;胸闷不舒加全瓜蒌、郁金;自汗、尿频加黄芪、益智仁。1周为1个疗程。用2个疗程后的治疗结果:痊愈18例,显效7例,好转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1%[摘自《甘肃中医》1995;(4):24]。王伟东(中医专家)将乌梅丸汤剂灌肠治疗47例腹泻,将药煎2次,合而浓缩为200毫升,于清晨6~7时、晚上8~9时,各取100毫升保留灌肠。治疗结果:痊愈36例,好转8例,无效3例[摘自《江西中医药》1990;(6):45].
张润轩(中医专家)
以乌梅丸改汤治疗慢性泄泻50例。腹痛甚加沉香5克,玄胡索15克。便内夹脓血加地榆15克;腹胀甚加防风12克,羌活10克;胆源性泄泻加鸡内金10克。治疗结果:痊愈20例,显效13例,有效1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4%[摘自《中原医刊》1985;(5):247.
李知白(中医专家)
以乌梅丸治疗急性痢疾60例。治疗结果:治愈53例,好转3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3.3%。
以本方加滑石为基本方,将炮姜易干姜,将党参易人参。发热重者加薄荷、黄芩各10克;恶心呕吐加半夏10克;腹痛甚加赤芍、木香各10克;里急后重甚者加大黄5克;腹胀者加厚朴、枳壳各10克;食欲不振加山楂15克,谷芽10克;身倦痛者加薏苡仁30克,苍术10克;脱肛加枳壳15克[摘自《广西中医药》1981;(3):21]
程润泉(中医专家)
以乌梅丸加山楂、川楝子、白术、淮山药、熟地黄、肉豆蔻、五味子,治疗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治疗结果,20例全部治愈[摘自《云南中医杂志》1986;(1):20_。
易文思(中医专家)
以乌梅丸加减治疗胆道蛔虫病155例,疗效显著。治愈率为96.1%。总有效率为99.4%C摘自《浙江中医杂志》1984;(1):14].
老昌辉(中医专家)
以乌梅丸加味治疗慢性荨麻疹27例,疗效颇佳。偏热加重黄连、黄柏量。偏寒加重干姜、制附子量。血虚明显加重当归量,加何首乌30克。急性发作加地肤子、蛇床子各20克。3周为1个疗程。疗程最短的18天,最长的为42天。治疗结果:痊愈17例,有效8例,无效2例[摘自《新中医》1995;(6):48].严育斌(中医专家)以乌梅丸加味治疗男性不育症16例。服药最多者53剂,最少者25剂。治疗结果:治愈12例,有效3例,无效1例[摘自《中医杂志》1990;(1):44】。王静安(中医专家)以乌梅汤(炒谷芽、麦芽各10克,炒川楝子、木通各9克,乌梅、当归、苏梗各6克,炒川椒、槟榔、黄连、白蔻仁各3克,细辛1.5克)。治疗小儿虫积(症见面色苍黄,肌肉消瘦,饮食不香,或嗜食异物,睡时磨牙,腹胀大时腹痛,大便不调,面有白斑,唇口起白点,脉弦细)。
如呕吐加姜汁2滴于药中,侯虫安后,用五味异功散健胃(摘自宋祖敬主编的《当代名医证治汇粹》)。
日·浅田惟常(宗伯)(日本汉医学家)
厥阴多寒热错杂之证。除茯苓四逆汤、吴茱萸汤外,凡用此方而奏效者多。故别无就虫之候。但胸际略痛者,亦用之。
又反胃之坏证,以半夏干姜人参丸料送下乌梅丸,奇效。
又能治久下利(摘自《方函口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