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唐书•列传五十•尹思贞传》译文

《旧唐书·列传五十·尹思贞传》译文

【原文】

尹思贞,京兆长安人也。弱冠明经举,补隆州参军。时晋安县有豪族蒲氏,纵横不法,前后官吏莫能制。州司令思贞推按,发其奸赃万计,竟论杀之,远近称庆,刻石以纪其事,由是知名。累转明堂令,以善政闻。三迁殿中少监,检校洺州刺史。会契丹孙万荣作乱,河朔不安,思贞善于绥抚,境内独无惊扰,则天降玺书褒美之。

长安中,七迁秋官侍郎,以忤张昌宗被构,出为定州刺史,转晋州刺史。寻复入为司府少卿。时卿侯知一亦厉威严,吏人为之语曰:“不畏侯卿杖,惟畏尹卿笔。”其为人所伏若此。寻加银青光禄大夫。于宅中掘得古戟十二,俄而门加棨戟,时人异焉。

神龙初,为大理卿,时武三思擅权,御史大夫李承嘉附会之。壅州人韦月将上变,告三思谋逆,中宗大怒,命斩之。思贞以发生之月,固执奏以为不可行刑,竟有敕决杖配流岭南。三思令所司因此非法害之,思贞又固争之。承嘉希三思旨,托以他事,不许思贞入朝廷。谓承嘉曰:“公擅作威福,不顾宪章,附托奸臣,以图不轨,将先除忠良以自恣耶?”承嘉大怒,遂劾奏思贞,出为青州刺史。境内有蚕一年四熟者,黜陟使、卫州司马路敬潜八月至州,见茧叹曰:“非善政所致,孰能至于此乎!”特表荐之。思贞前后为十三州刺史,皆以清简为政,奏课连最。

睿宗即位,征为将作大匠,累封天水郡公。时左仆射窦怀贞兴造金仙、玉真两观,调发夫匠,思贞常节减之。怀贞怒,频诘责思贞,思贞曰:“公职居端揆,任重弼谐,不能翼赞圣明,光宣大化,而乃盛兴土木,害及黎元,岂不愧也!又受小人之谮,轻辱朝臣,今日之事,不能苟免,请从此辞。”拂衣而去,阖门累日,上闻而特令视事。其年,怀贞伏诛,乃下制曰:“国之副相,位亚中台,自匪邦直,孰司天宪?将作大匠尹思贞,贤良方正,硕儒耆德,刚不护缺,清而畏知,简言易从,庄色难犯。征先王之体要,敷衽必陈;折佞臣之怙权,拂衣而谢。故以事闻海内,名动京师,鹰隼是击,豺狼自远。必能条理前弊,发挥旧章,宜承弄印之荣,式允登车之志。可御史大夫。”俄兼申王府长史,迁户部尚书,转工部尚书。以老疾累表请致仕,许之。开元四年卒,年七十七,赠黄门监,谥曰简。

【译文】

尹思贞,是京兆长安人。二十岁时考中明经科,补任隆州参军。当时晋安县有个豪族蒲氏,无视法律横行霸道,前后在任的官吏都不能制裁他。州长官命令尹思贞审讯他的罪行,查出他奸赃数以万计,最后论罪斩杀,四方的百姓加以庆贺,并且刻石碑来纪念这件事,尹思贞从此知名。后来屡次改任明堂令,以善政闻名。三次迁升任殿中少监,检校洺州刺史。时逢契丹人孙万荣作乱,河北不安宁,尹思贞善于安怃,唯独他治理的境内没有惊扰,于是武则天降下玺书褒美了他。

  长安年间,尹思贞七次升官任秋官侍郎,因违背张昌宗而受到诬陷,出任定州刺史,又改任晋州刺史。不久又召入任司府少卿。当时司府卿侯知一威严无情,吏民为此编顺口溜说:“不害怕侯卿杖,只害怕尹卿笔。”他就是这样被人敬服。不久加授银青光禄大夫。在他的住宅中挖出十二柄古戟,不久门前增列棨戟,当时人感到厅异。

  中宗神龙初年,尹思贞任大理卿,当时武三思专权,御史大夫李承嘉依附他。壅州人韦月将向朝廷密告谋反阴谋,揭发武三思谋逆,中宗大怒,命令斩杀韦月将。尹思贞借口时值万物萌生之季,坚持上奏不可用刑,最后诏令将韦月将处以杖刑流放岭南。而三思却令属下乘此非法杀害韦月将,思贞又坚决争辨。李承嘉迎合武三思旨意,假托其他事由,不许尹思贞入朝廷。尹思贞对承嘉说:“你擅自作威作福,不顾法规制度,附托奸臣,以图谋不轨,你想先除忠良来为所欲为吗?”李承嘉大怒,于是上奏弹劾奏尹思贞,尹思贞就出任了青州刺史。青州境内有一种蚕,一年四熟,黜陟使、卫州司马路敬八月到了青州,见到蚕茧感叹的说:“如果不是用善政治理,怎能见到这样成果啊!”于是特别表荐了他。尹思贞前后做了十三州的刺史,都以清简治理政事,考核成绩连续最一。

  睿宗即位,征入他担任将作大匠。当时左仆射窦怀贞兴造金仙、玉真两所道观,调征好多役夫工匠,尹思贞常常加以节制缩减。于是窦怀贞恼怒,几次责问尹思贞,尹思贞说:“你身居尚书省长官,担负辅佐重任,不能帮助圣明,光大宣传朝廷教化,反而大兴土木,害及百姓,难道不觉得问心有愧吗?又听信小人诬陷的话,在朝廷上污辱了大臣,今天的事,我不能以不正当手段求免,请从此辞官。”说罢拂衣而去,闭门多日,皇帝听说后特意令他到任。这一年,窦怀贞就被处死刑,皇上于是下召说: “国家的副相,地位仅次于三公,如果不是国家正直的臣子,怎能主持朝廷的法令?将作大匠尹思贞,贤良方正,硕儒高德,刚直而不袒护缺点,清廉而能畏天知命,简言易从,庄严难犯。求先王之纲要,坦率陈辞;挫奸臣之权势,拂衣而去。因此事传海内,名动京师,打击了鹰隼,豺狼自然远逃。必能理顺革除从前弊端,发扬光大既定的典章,应该承受掌权的荣位,以顺从登仕的志向。尹思贞可任御史大夫。”不久尹思贞兼做申王府长史,升任户部尚书,改任工部尚书。他因年老有病多次上表请退休,得到准许。开元四年去世,终年七十七岁,追赠黄门监,谥号叫简。

尹兆华整理

2021年5月24日

(0)

相关推荐

  • 高适入蜀 天下人人皆识君

    许永强 747年,宰相房琯被贬为宜春太守,其门客董大(董庭兰,唐开元.天宝时期的著名琴师)为寻生路来到了河南睢阳(故址在今河南省商丘南).这年冬天,睢阳大雪纷飞,北风狂吹,遥空断雁,出没寒云.接连两次 ...

  • 《传习录·卷中6·元神·元气·元精》译文

    答陆原静书 陆原静,即陆澄,见卷上·<陆澄录>. 来信写道:"着手做工夫时,感觉到心没有一刻宁静.妄心固然在动,照心也在动.既然心无时不动,那么,也就没有片刻停息了." ...

  • 《传习录·卷中8·万物皆备于我心》译文

    答欧陽崇一 欧陽崇一(公元1496--1554年),名德,字崇一,号南野,江 西泰和人.嘉靖二年(1523年)进士,历任安徽六安知州.翰林院编修.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王陽明在赣州首倡"致良 ...

  • 《传习录·卷中 6、元神·元气·元精》

    ·元神 元气 元一精一· 答陆原静书 陆原静,即陆澄,见卷上·<陆澄录>. [原文] 来书云:"下手工夫,觉此心无时宁静,妄心固动也,照心亦动也.心既恒动,则无刻暂停也.&quo ...

  • 《传习录·卷中13·神而明之》译文

    神而明之· 此篇原为<示弟立志说>. 每天清早,学生拜见行拱手礼后,老师要依序向每位学生提问:居家时爱亲敬长方面,是松懈疏忽还是情真意切?温 清定省的礼节方面,是欠缺着还是在实践着?在路上 ...

  • 《传习录·卷中12·启蒙之道》译文

    古时候的教育,讲授的是以人伦道德为内容,以后兴起了记诵词章的风气,因而先王的教育之义也就不存在了.现在教育学生,应该把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作为唯一的内容.有关教育的方法,应当通过咏诗唱歌来激 ...

  • 《传习录·卷中11·致其良知》译文

    致其良知· 此信为陽明先生与聂文蔚的第二封论学书信. 此书于嘉靖七年(1528年)十月写于广西,为王陽明的绝笔书信. 来信已收到,得知您最近在学问上大有进步,欣喜难以言表.认真阅览数遍,其中呈还有一两 ...

  • 《传习录·卷中10·人即天地之心》译文

    答聂文蔚 聂文蔚(公元1487--1563年),即聂豹,字文蔚,号双江 .江 西永丰人.官至兵部尚书,太子少傅.1545年,被捕入狱.出狱即居家十年,后被起用为平陽知府,修兵练卒,整顿地方军务,颇有政 ...

  • 《传习录·卷中9·正心诚意》译文

    答罗整庵少宰书 罗整庵(公元1465--1547年),即罗钦顺,字允升,号整庵.明代江 西泰和人.进士,官至吏部尚书.少宰(明清吏部侍郎的别称).学术上主张理得于天而具于心,理气本为一物,著有< ...

  • 《传习录·卷中 7·良知即是未发之中》译文

    另一封 此篇为"答陆原静"的又一封论学书信. 来信写道:"良知是心的本体,也就是所谓的性善.未发之中.寂然不动之体.廓然大公之类.为何普通的人都不能做到而一定要经过学习 ...

  • 《传习录·卷中 5·知行合一》译文

    答顾东桥书 顾东桥(公元1476--1545年),名鳞,字华玉,号东桥.江 苏江 宁人.进士,官至南京刑部尚书.擅写诗,见<明史>卷二八六. 钱德洪的序是<答人论学书>,而&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