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脉穴位:15.哑门

哑门 Yamén

哑,发不出声也,此指阳气在此开始衰败。门,出入的门户也。

此穴在后发际正中直上入发际五分处,正对舌本,为督脉与阳维脉之会穴,因有通经络、开神窍、治失语之功,故以其主治功能命名为哑门。穴为治哑之处,亦为致哑之门。《甲乙经·卷十二》谓:“舌缓,瘖不能言,刺瘖门”。

有通经开窍之功,为回阳九针之一,凡诸喑症俱可取此。《针灸大成》谓此穴禁灸,灸之令人哑,以其近于舌咽及脑也,故不宜火攻。凡取经穴治病,可针者针之,可灸者灸之,针灸惧不宜者,则按而摩之,是为经穴三用。

现代研究表明,针刺哑门、华盖穴可促进骨髓造血功能,使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白细胞百分比增加,尤哑门作用突出。针刺哑门、风府穴可以使血液凝固程度显著降低(P<0.01),血浆纤溶系统活性增强,使纤维蛋白原含量减少,有利于脑出血部位的血块溶解,吸收。

哑门穴临床上一般用于主洽聋哑、失语、项强等疾患。我应用哑门穴为主治疗神经系统及精神性疾患(如神经衰弱、神经官能症、重症癫痫、躁狂型精神病等多例效果满意。兹介绍几个典型病例如下:

例1:罗××,男,45岁,干部。

主诉:20年前因受惊诱发癫痫发作,以后每月发作一次。(经脑系科检査、诊断为癫痫。)服用中西药均无效,亦作过针灸治疗,效果不显著。后因惊恐又使症情加剧。每十天发作一次,虽经治疗效果仍不佳,遂于1972年12月25日找笔者治疗。

取穴:哑门。令患者平坐,低头,双手自然放松。进针后刺至4分,患者有针感。针退至3分处,针尖向左下放,小捻转徐徐进针,不断捻转,针捻至约1.5寸处,患者针感至脚部,快速退针至原3分处,然后向右下方,按上述方法刺入,患者针感到脚底速退针,针出。每次施术约8-10分钟,然后再配行间穴以调肝气,针3分深,快速小捻转,针感麻胀全脚即出针。每周治疗一次。经十次治疗而愈。观察五年未见发作。在第十次治疗后,笔者介绍电者练太极拳和每天早晚各次意守丹田,练放松功卅分钟。患者直坚持至今,未见癫痫发作。

例2:张××,女,26岁,工人。

因接到母亲病故电报突然晕倒,抽风3小时后,哭笑无常,拒饮食,夜不罪,自认为不能走,就诊时两人架扶而来,检查时不合作,口中念念有词,除眼结膜充血外,别无异常。诊断为癔病。

笔者让陪伴人,将患者平坐,低头,轻扶患者双臂,以哑门为主穴,针刺入3分处,然后针尖向下,快速小捻转,针刺入约1.5寸时,患者说有触电感至全身立即出针。后配涌泉,行间二穴以滋肾平肝。二穴均系快速捻转。针感后,行间行补法,涌泉快速退针而拔出以达到泻法之目的。令病人起床,自走。病人起床后先慢行,然后自感完全可以行走,头亦清醒,一次而愈。

例3,李X×,男,38岁,技术员。

58年因受精神刺激而患精神病,住院用西药治疗6个月,基本恢复出院。66年8月和70年3月两次亦因受刺激复发,先后在天津与北京精神病院住院治疗≯曾服中西药,每次治疗均在半年左右,基本恢复而出院。79年9月又因受精神刺激复发,服中西药效果不明显。经介绍由笔者治疗,患有精神兴奋不安,话多重复,多有抱怨不得志之言,据患者家属介绍最近常彻夜不眠,或声高而歌,或狂妄而走。面红目赤,脉滑数,苔黄腻。

治疗:取穴哑门,低头,平坐,双手自然放松放退,针刺5分深患者有针感,随即迟针至3分处,然后针尖向下,先左后右,快速小捻转徐徐进针,针进入1-1.5寸时患者主诉有触电感至全身,立即出针。

另配后溪、神门、内关、丰隆和三阴交,每次只配1-2穴。每周一次其治疗四个月。基本痊愈观察至今未复发。并且上班,不久前技术晋级评为助理工程师。

例4:赵××、男、40岁、干部。

主诉:近三年来经常失眠、头晕胀痛,四肢疲乏无力,性欲衰迟,食欲不振,两眼视力减弱、大便不调、小便正常。三年来服中西药若干,亦经针灸治疗,效果不明显。

检查:脉象细弦,舌苔白,身体瘦弱印象:神经衰弱治疗:取穴哑门,令患者平坐低头,双手自然放松下垂,肩平,进针3分后针尖向下,快速小捻转,针进入1.5寸时,小捻转针感至腰骶部,并产生热感,(抖动针柄即可达到。)然后立即起针。再配内关穴以泻心火。同时令患者睡前自灸关元穴10-15分钟。针治七次痊愈。以后让患者坚持睡前自灸关元穴。观察至今未见复发。

经验总结

哑门穴在古今针灸文献记载一般是浅刺3一5分深。如《素间·气穴论》王冰注云:仰头取之,刺入同身寸四分……”,《甲乙经》云:“……仰头取之,刺入四分……。”《医宗金鉴》云:……针刺二分深。”《针灸学讲义》(二版教材)“直刺3-4分,不宜深刺。”“针灸学”(四版救材)“直刺或下斜刺0.5-1寸,不可向上斜刺或深刺。

哑门穴强调浅刺,是与其解剖部位有关。从其局部解剖部位看,针刺时,通过之组织是皮肤,皮下组织,项韧带,及斜方肌起始部。有第三枕神经和枕动脉等组织。深部的脊椎管内为靠近延髓的下缘脑脊髓的上部。如采针刺方向不当,针由颅底枕骨大孔入颅而达延髓,从而造成与下重事故甚至危及生命。我个人临床实践如低头取穴,针尖向下,针刺方向准确,针深可达1.5寸上右,手法使用得当,其疗效显著。临床治疗时其关键在于既要谨慎,又要正确掌迳针刺方向和深度,更要有熟练的针刺手法。

哑门穴如果针刺1-1.5寸左右时手法使用得当,其针感较强,临床效果相当显著。我在取哑门穴时的体位是令患者低头平坐,双手自然垂下,两肩平,在项部,后正中线上,正当第一与第二颈椎棘突之间的凹陷处,后发际五分凹陷处。以3号不锈钢亳升,刺入约3-5分处有针感后,退针至3分处,针尖向下,快速小捻转,徐徐刺入,针至1-1.5寸处,针感传至腰底,然后快速出针。对重症痴痫和躁型神病,在针刺入3-5处有针感后,针退至原3分处,针尖向下往左,快速小捻转徐徐刺入,针至1-1.5寸左右时,针感传至右脚底,然后徐徐退针至原3分处,再将针尖向下往右,按要法刺入,针至1-1.5寸左右针感传到左脚底,随即出针。针后患者都有舒服感,虚证者令其有热感,实证者令其凉感,热感手法退进时,退针3-5分再快速小捻转,手指对针体略加抖动,反复2~3次,患者即有热感,然后出针。凉感在退针时,快速小捻转,慢慢抽针退出在施术时,笔者精神高度集中,并嘱患者针感情况随时陈述对不合作的患者,嘱患者家属注意施术时患者肢体反应。

一般针感出现术者亦随时感觉到或观察到的。除哑门主穴外,每次亦选择1-2个配穴,视其症状而配,一般均不留针医者应特别注意患者,必须有针感反应,否则无效。一般一周治疗一次。

对重症癫痫一般3--5次就见显效,通常10次即可。以后观察半年至年哑门穴在临床上用于治疗病癫和精神病,最早见于《外台》和《铜人》,后见于《针灸大成》等书中,哑门穴是督脉阳维之会,故其治疗神经系统和精神病疾患效果颇佳,仅供同道参考。

哑门穴入系舌本,穴下深部是延髓。暗哑失语,与延髓、喉、舌的机能障碍有关。因此,除喉暗和元气大亏之外,脑病、温邪上攻,或其他原因引起的暗哑失语,均可取施本穴治疗。

这里所说的“暗哑”,不属于舌瘖和喉瘖,主要是指与聋哑病因相同,哑而不聋之暗哑证。可引起本证的病因有很多,比如因温邪上攻,损伤音窍脉络所致的暗哑;因高热或疟疾,热伤音窍脉络所致的暗哑;因肝气郁滞,气机不利,音窍脉络闭阻所致的暗哑;因肺肾气虚,不能上奉于脑髓,音窍脉络失常所致的暗哑等。无论是哪种原因造成的暗哑,总体来说,在标窍闭的暗哑,取泻哑门穴可开宣音窍;在本内虚的暗哑,也可取补本穴以益脑增音。但需要大家注意的是,如是元气大伤、肾精亏损所致的暗哑,不宜取本穴来治疗。

阳维脉循行项后,和督脉会合于风府、哑门穴;督脉连于脑,与足厥阴经交会于巅顶。如果是发作了以项背疼痛等督脉为邪所侵的病症,和阳维为病的头项疼痛、后头痛症状,通过按揉哑门穴也可得到很好地缓解。

哑门穴可开宣音窍,益脑增音,偏于治疗脑病之暗哑失语;而廉泉穴可宣通舌络,补益舌本,偏于治疗舌病造成的暗哑症状。大家在使用穴位时要有所区别。

哑门、涌泉同为用于阳气脱绝而能回阳教逆的回阳九针穴之一。阳气一回, 舌自能柔软自如,乃阳气充盛使然也,两穴皆有疏通经络、开窍醒神之功。哑 门穴内系舌本,重在醒脑开窍;涌泉穴位于足底,功专降火息风。哑门居于上, 以清为主;涌泉位于下,以降为要。

廉泉穴属任脉,为阴维脉与任脉之交会穴。廉泉穴又名舌本,因舌本下有 孔窍,为口中津液所出,犹如清泉而名,为治舌强(如舌肿、 舌纵、舌缩)、失 语之要穴。

廉泉功专疏调舌本经气,哑门尤善醒脑开窍,涌泉则力主降火息风。三穴 组合,上下配合,清中有降,降中有清,待火降、风息,舌窍闭阻得开,自能 言语矣。

刺激哑门穴可采用按揉的方式,将拇指的指腹按在穴位处,然后以穴位为中心,保持一定的力度旋转按揉,每次按揉5-10分钟,以皮肤表面发热发胀为宜。

定位:在项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0.5寸,第1颈椎下。

解剖:在项韧带和项肌中,深部为弓间韧带和脊髓;有枕动、静脉分支及棘间静脉丛;布有第三颈神经和枕大神经支。

主治:舌缓不语,音哑,头重,头痛,颈项强急,脊强反折,中风尸厥,癫狂,痫证,癔病,衄血,重舌,呕吐。

配伍:

1.泻哑门、听会、外关(或中渚)、丘墟治高热或疟疾所致耳聋;

2.配人中、廉泉治舌强不语、暴喑、咽喉炎;

3.配百会、人中、丰隆、后溪治癫狂、癫痫。

4.配风池、风府治中风失语、不省人事;

5.配劳宫、三阴交、涌泉等九穴为回阳九针,可以开窍醒神治昏厥;

6.配脑户、百会、风池、太溪、昆仑、肾俞治大脑发育不全;

7.针哑门、肾俞、太溪治疗贫血。

刺灸法:伏案正坐位,使头微前倾,项肌放松,向下颌方向缓慢刺入0.5~1寸。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