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拖延的孩子,我这么治......
说明:前几天因操作不慎,删除了华川这几年的原创文章,今日重发,已阅读过的请忽略。
儿子患有严重拖延症,自打上幼儿园开始,我发现他起床拖延,睡觉拖延,吃饭拖延,做事拖延……总之,他从来就没按照我理想的速度去做过任何一件事。
我自己也有拖延症。比如,针对孩子爱拖延的毛病,我一直想去“治”,想了好多年,直到孩子上了小学,直到我忍无可忍,才正式采取行动。目前儿子经过几个礼拜的“治疗”,大致有了一些进展,我又拖了几个礼拜,才写完这篇文章。
可见,拖延是人类的天性。一位心理学家说:“潜意识里,你认为只要等待足够长的时间,那件你不喜欢做的事情就会消失,或者,自己完成”。
所以,面对孩子的拖延,不要急火攻心地“催催催”,先反省一下自己,能否做到大事小情雷厉风行?再观察孩子,他的拖延是不是事出有因?
自我反思,我的孩子从前爱拖延,主要原因是我这当妈的控制性强,爱操心。孩子吃饭靠催,完成作业靠催,睡觉也由我催催催……感觉孩子就像一辆人力小推车,必须由我在后面推着走。随着孩子越来越大,我推的越来越吃力,从温和提醒两三遍,到急切催促七八次,再到厉声怒吼……我担心迟早有一天,极可能就是十几岁的叛逆期,这辆小车会朝相反的方向驶过来,把我这含辛茹苦的母亲碾轧在地。
这世上大多数问题都有解决办法,如果你真想解决的话。要教育好孩子,无非就是”身体力行做表率、阅读咨询问专家“。当我自己认为不能再拖延时,终于行动起来,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找到了解决办法。
比如早上起床,以前是大人先起、早饭做好,儿子还赖在床上,每天清晨的高频噪音就是:“儿子该起床了,赶紧起来…再不起来迟到了……”
现在,闹钟一响,儿子“咯噔”就坐起来----其实第一遍闹钟是预备铃,宝爸还想再眯几分钟。儿子却哐当哐当穿衣起床,洗漱完毕,然后催赖在床上的大人:“爸爸,该起床了,快点起来,准备送我上学”!
就这样,每天早上的“起床催”由“爸催娃”变成了“娃催爸”,有点儿恍惚不真实的感觉。
好了,不卖关子了,跟大家讲讲治疗孩子拖延症的五步骤吧:
1、开个家庭会
晚饭后,我跟宝爸、儿子,三人开了个小会。问儿子为什么早上起不来?儿子回答说没睡够;为什么没睡够?因为睡得晚;为什么睡得晚?因为做作业太拖沓;喜不喜欢天天被我们催?不喜欢;愿不愿意很快完成作业?当然愿意。需不需要爸妈的帮助?孩子说需要。
达成共识后,开始下一步行动。
2、买个大挂钟
买一口大挂钟,挂在客厅的显眼位置。想让孩子有时间观念,要让“时间”随处可见,要让孩子真正“认识”时间。也有家长会说:“我有手机,有手表,看了时间再提醒儿子不行吗?”事实证明,“时间”由家长嘴里说出来,和由孩子自己去辨识,效果完全不一样。家庭大挂钟的好处是,方便孩子自己看时间,一家人可以同时看时间,公开又公正。
3、定个日程表
把孩子每天该完成的每一件事,都列出来,按先后次序,计算完成时间。一般从截止时间往前推算比较合适,比如从晚上9:00睡觉倒推,8:30是睡前阅读时间,8:00就是洗漱时间,作业就得在8:00以前完成。
当我拿着一张A4纸给儿子起草日程表时,儿子非常有兴致,要求由自己来写,甚至主动补上漏掉的任务。把一件事做得有仪式感了,孩子参与的积极性会非常高。
所以,建议大家在制定日程表时,找一个不受打扰的时间,一张干净的大桌子,干净的A4纸,还可以配上几只水彩笔。总之,一切弄得挺像回事儿!
4、张贴日程表
制定好的日程表,公开张贴,可以贴在孩子书房,也可以贴在“大挂钟”下面。
我把日程表整理了一下,最后做成了电子版,打印了若干张,儿子表示满意,让我贴在了他房间的衣柜上,以他够得着的距离。对,一定不能贴太高,因为孩子每天都要“划勾”来销任务。
5、执行
一切准备妥当。孩子放学回家,头几天总是兴冲冲地一项一项完成任务,然后颇有成就感的去“画勾”。偶尔也有时候,跟妹妹玩儿过了头,眼看时间不够用,我跟宝爸强忍着不去催,只是很友善地提醒:“请***同学看一下大挂钟”。或者“请你看一下日程表,还有多少没画勾”。
做到这五步骤就万事大吉了吗?孩子“旧病复发”怎么办?
孩子不是机器人,一张日程表约束不了他的全部行为。有时候,天气、情绪、家里偶尔来了客人,都会导致孩子自觉或不自觉地违背已定好的规矩。
比如上周二,有朋友上门送给孩子一套新玩具,俩小孩儿玩儿得过了头,几次提醒,都没效果,结果是9:00才完成家庭作业,动画片没看成,睡前故事也省略。儿子在10点左右才勉强上床,心情很懊恼,第二天一早,起不了床。
睡眠时间少了一个小时,孩子是真起不来,宝爸催了几遍不起作用,耐着性子让他多睡了半小时,结果是,等父子俩赶到学校,早操已结束,校门已关闭。
我跟宝爸并没有因此而责罚他,但是,孩子自己尝到了“违规”的后果。想必在众目睽睽之下迟到的滋味并不好受,放学回家,儿子就嘟着嘴说:“爸爸妈妈,你们以后多提醒我一下,免得我又睡太晚,起不了床”。
于是,从第二天早上开始,闹钟一响,儿子“咯噔”就坐起来了。
所以,儿子偶尔破坏定好的规矩,就让他自己承担违规的后果,胜过家长一百遍的说教。
不过教育没有一劳永逸的方案,欲知后情如何,却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