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烟喝酒烫头,于老师人设永不倒
本文原题:抽烟喝酒烫头,于老师人设永不倒
故事其实并不复杂,于谦饰演的苗宛秋老师是1965年省考状元,收到北大录取通知书却因为不可描述的问题取消了录取资格,于是读了师范大学,毕业后成了一个基层的语文老师。凭借扎实的学识和认真的态度,连年获得优秀教师的奖励,终于在1985年来到了重点高中南宿一中,从高一开始带班。
班上有调皮捣蛋的、地痞流氓的、家境优渥的,也有中招成绩全县第二的好苗子,苗老师本着一个都不放弃的精神把这些孩子都支楞了起来,学生们一开始不服气,拿苗老师的自行车出气,与苗老师“斗智斗勇”,最后知道了苗老师的故事,转而和解,后来自行车丢了,大家齐心合力偷偷又给找了回来。
故事的结局有些凄惨,全县第二的好苗子出了车祸,没有考出理想的成绩,苗老师郁郁不得志去了乡村小学教书。其余人的结局并没有明说。故事整体很完整,除了没有给一个大团圆的结局,笑点自然,泪点也合理,另外有一票一句台词的实力派戏骨助演,不时出现惊喜。
思考如下:
1.苗老师为何会到南宿一中?
苗老师师范大学毕业后,应该是1969年,十年动荡,他应该是分配到了边缘乡村小学,靠着绝对的实力连续获得优秀教师的称号,然后慢慢往上走,一直到16年后才熬到了县里的重点中学。片头提到,他获得了地区的优秀教师称号。可以说苗老师属于那种没办法拼背景,只靠自己不懈努力向上生长的代表。
2. 苗老师的家庭生活
电影中主要讲学校,但也提到了一些苗老师的家庭生活,比如妻子希望他争取一套住房,女儿大概六七岁等,那个年代一般婚后即生娃,按照18岁读大学,1985年的时候苗老师已经38岁了,推测苗老师30岁(也就是1977年)左右才结婚,在那个年代已经算是极晚婚了,可见十年浩劫对苗老师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不仅是读书,还包括了工作、结婚等一辈子。
3.选择这件事
片中反复提到了每个十字路口的选择都会对以后造成很大的影响,苗老师对安静给予重望也是因为安静有选择自己想要生活的权利,毫无疑问,苗老师当初没有这项权利。安静的选择符合大家的预期,即放弃到手的安逸,选择博一把,但是后来的意外让一切都打乱了,甚至安静后来过的很平庸,这和很多人的预期大相径庭。想起了我高中时候,中考全市前两名都在我校,第一名是个姑娘,和我同班,和安静的性格差不多,寡言爱学朋友不多,后来高考读了一个非重点师范,现在教中学英语,第二考了武大,和大家期待的北大清华相去甚远。每个选择都很重要,要慎重,多希望现实中安静选择了保送。
另外如果苗老师稍微会变通一些,靠自己扎实的教学水平(产品),稍微做一些推广(营销),或许能赚更多钱,再会走走关系,可能名利、房子都不是太大的问题,但是苗老师特别就特别在他不稀罕这些事儿,宁可去乡村小学教书,也不愿学校那个“特批”的房子。30年前的社会风气尚且如此,你猜30年后如果还有苗老师这种人,会过的怎样呢?
4.教学导向的问题
苗老师是很传统的那种老师,希望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所以副课可以取消,所以全校的艺术节可以不参加,所以学生们帮他找自行车他觉得是浪费时间。在1988年的时候,教学导向就是努力,考大学。
现在已经变了,那个跳健美操的关婷婷,多像是喝着奶茶的妹妹啊,那个只会读书的乖乖女,或许最现实的结局就是考上一个比较不错的学校,然后毕业忙于逆转全家的命运,而那个爸爸出差时候给买旅游鞋的姑娘,已经出国镀金归来。所以用现在的视角去看那个时候的教学理念,既怀念,又心酸。
ps:
1. 抽烟喝酒烫头,于老师人设永不倒,宛秋这名字依旧母仪天下;
2. 有孙越没岳云鹏,可能小岳岳真没上过高中;
3.于老师终于成了主演,可还是要站在桌子里面啊。
题图均来自相关电影资料与网络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