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病患者如何选用中成药?(建议收藏)

当今,随着社会生活、工作节奏的加快,脾胃病患者也日益增多。由于脾胃病的病因不同,临床表现的证候多种多样,故在选用药物之时,应当根据具体的病证辨证论治、对症下药方能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现分析常见的脾胃病中成药的特点,以备选用。

1 胃苏冲剂

1.1 主要成分 紫苏梗、香附、陈皮、佛手。

1.2 主要功能与主治 理气消胀,和胃止痛。主治气滞型胃脘痛,症见胃脘胀痛,窜及两胁,得嗳气或矢气则舒,情绪郁怒则发作加重。胸闷食少,排便不畅,舌苔薄白,脉弦等。用于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见上述症候者。方中药物不寒不凉,温而不燥。诸药配合行气、通降、舒肝止痛,尤其适用于气滞型胃脘痛。

2 气滞胃痛冲剂

2.1 主要成份 柴胡、枳壳、甘草、香附、白芍、延胡索。

2.2 功能与主治 疏肝理脾,行气止痛。多用于治疗胃痛、腹痛、胁痛等诸种痛证。症见脘腹胁部胀痛,肠鸣腹泻后重,妇女或见月经不调,腹胁乳房胀痛,舌红、苔薄黄、脉弦。用于胃神经官能症、慢性胃炎、慢性无黄疸性肝炎等具上述症候者。治疗气滞型各种胃痛的范围较广,且见效较快。

3 养胃冲剂

3.1 主要成份 党参、黄芪、白芍、香附、陈皮、山药。

3.2 功能与主治 养胃健脾、理气和中。用于脾虚气滞所致的慢性萎缩性胃炎,症见上腹胀满或隐痛,食欲不佳,神疲乏力,消瘦。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理想药物。

4 参苓白术丸或参苓白术散

4.1 成份 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扁豆、山药、莲子、桔梗、苡仁、砂仁。

4.2 功能与主治 益气健脾益肺,和胃渗湿。用于脾胃气虚所致的消化不良、吐泻、四肢乏力、肺虚咳嗽、食少便溏、脉象虚弱、慢性胃肠炎等脾虚气弱症。适用于胃病兼肺部证候之症,阴虚火旺者慎用。

5 香砂养胃丸

5.1 成份 香附(醋制)、砂仁、木香、白术、陈皮、茯苓、半夏(制)、枳实(炒)、豆寇(去壳)、厚朴(姜制)、广藿香、甘草。

5.2 功能与主治 温中和胃,止呕、舒气宽胸。主治脾胃虚弱,寒湿中阻所致的呕吐酸水,食后嘈杂,胃脘满闷坠痛,四肢倦怠。

6 香砂六君丸

6.1 成份 木香、砂仁、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陈皮、半夏。

6.2 功能与主治 益气、健脾、和胃。用于脾虚湿困气滞所致的消化不良,嗳气食少,脘腹胀满,胃脘疼痛喜按、脉细缓。

7 补中益气丸

7.1 成份 黄芪、甘草、人参、当归、橘皮、升麻、柴胡、白术。

7.2 功能与主治 调补脾胃,升阳益气。用于脾胃气虚、气虚发热、清阳下陷所致的饮食无味,四肢倦怠、少气懒言、身热有汗,头痛恶寒、胃下垂、久泻久痢、脱肛、子宫下垂、脉浮大无力等症。侧重于补气升阳,阴虚火旺、肝阳上亢者忌用。

8 归脾丸

8.1 成份 白术、茯神、黄芪、龙眼肉、酸枣仁、人参、木香、炙甘草、当归、远志、生姜、大枣。

8.2 功能与主治 健脾养心、益气补血。用于心脾两虚所致的心悸、健忘失眠、食少体倦、面色萎黄,脉细数无力以及脾不统血之吐血、便血、崩漏、月经不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