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文坛]向平阶的散文《寒窗难忘》

寒窗难忘

有一个流传了千年的说法叫”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也有,那也有。但对我而言,上学读书,实在是一件苦寒之事。
我自幼家里贫寒清苦,从初中到高中,几度遭遇辍学的厄运。七岁时,我在离家五里远的胡家沟小学开始上学。刚刚读完三年级,赶上了学校”停课闹革命”,由贫下中农和工人代表组成的“工宣队”进驻学校,搞“斗批改”运动,老师们或上街游行,或在校写、看大字报,学生则放假回家。一年后,又开始“复课闹革命”。利用我们生产大队(现在的村委会)办公的两间木板房作为教室,建起了一所临时小学。由于教室没有那么多,一年级和二年级在一间教室上课,三年级和四年级在一间教室上课。学校由湖家沟小学的两名公办老师和我们大队临时抽调的两名民办老师负责给学生上课。我当时读四年级,课本只有两本书,一本《算术》,一本白色封面的《毛主席论教育革命》,作为语文书用。
那时升学不用考试。两年后,我进入初中学习。学校“长”在一个叫大堰塘的山顶上,全称叫“来凤县第四中学”,设有初中部和髙中部。给我们上课的老师大部分是华师大毕业的髙材生。就师资力量而言,我们四中仅次于一中。我想,能到这么好的学校读书,能遇到这么好的老师,我一定要好好学习。
开学一个星期后,班主任沈仕刚老师开始收学费。那时,像我们初中班一学期的学费也就8角钱,书本费3角1分钱。就是这么点钱,我家也出不起。学校为了尽快收取学费,釆取的办法是,谁把学杂费交齐了,谁才能领到新课本。我没有课本,只得与同桌张前勇同学合用一本书。
由于没钱买作业本,我只能用4分钱一张的大白纸,比照正规作业本的尺寸长短,裁成一张张的,用针线订起来用。为了省着用,我正面写完了,又在反面写;尽可能的把字写得小了又小,看上去密密麻麻的。一次课堂上,教数学的李志平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道:“向平阶!你就这么穷啊,这样的本子还两面用,你叫我怎么给你改作业,看也看不清。”李老师的话音未落,全班同学的眼睛齐刷刷地朝我瞅,教室里立刻升腾起嘻嘻哈哈的嘲笑声。
人穷成这样,是没有什么面子可言的,只有泪水在眼眶里不停地打转转。如果非要说有什么面子的话,那就是强忍着不让泪水滴落到鼻尖上。我觉得这样的学习生活难以为继,第二天,就跟着大人们一起,参加队里劳动去了。一个星期后的傍晚,校长田敬如老师找到我家里,在了解了我不去学校的原因后,对我父亲说,“你这娃听话,读书也用心,再困难也还是让他把书读完。”第二天一早,当我扛起锄头,准备去队里干活时,父亲叫住了我说,你听校长的,今天还是去上学,一会儿我去找人借个块把钱,明天就交给学校。听父亲这样说,我只好放下锄头,含着泪往学校走去。一进教室,班主任沈老师就告诉我说:“昨晚学校研究了,决定免去你的学费,只交书本费就行了。”说完又补充了一句:“你的书本费也不用一次交齐,可以分几次慢慢交。”
从我家到学校,大概要步行15里路,途中还要经过两条小河。河上没有架桥,每次往返都需要趟水而过。如果天不下雨,河面不是很宽,水也很浅,刚刚淹到我的膝盖处,过河时一般不会有什么危险。若赶上梅雨季节,连续下几天雨,河水也会涨得很深,涨得很猛。一天早上下大雨,我和同村的陈达方同学一起来到河边,准备像往常一样趟水过河时,我见河水流速有些急。连忙说,我先过,你就在岸边等着,如果我能过去,你再过去。说完,我卷起裤腿,双手把书本举得髙髙的,以免被河水打湿了,正要下河时,脚底一滑,左腿“穷脚杆”(老家土话,指踝关节到膝关节那一段部位)磕到了一块坚硬的石片上,被划破了长达三寸的大口子(至今伤疤仍在,看了还有点害怕),由于站立不稳,一瞬间人便被河水冲出几丈远。急得在岸上的同学大喊大叫“向平阶被冲跑了,快来救人啊!”也是命不该绝。呼喊声被在不远处放牛的向志贤大哥听到,赶紧跑来把我救起。不然,若是再往下游冲远一点,冲到覃家塘(平时那里的水深经常在2米左右)深水处,那可能就没命了。
我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读书机会,学习格外用心。我记得,上初二的那一年,报纸上开始宣传“白卷英雄”,校园里流行着“本是中国人,何必学外文,不懂ABC,照样干革命”等一些“极左”口号。一次,班主任老师对全班同学说,“明年,全三胡区只招一个髙中班,顶多不超过50个人。你们这一届初中毕业升高中是要考试的,希望你们还是要认真读书。”我们班里百分之九十的是农村孩子,没有人想读书能读个啥明堂出来,普遍认为,读髙中也罢,不读髙中也罢,终究也还是得回到生产队,扛一辈子锄头完事。那些在大城市读了书的城里娃,不照样要“上山下乡”,到我们这些穷山沟沟里来当“插队知识青年”吗!我当时只有一个想法,学校免去了我的学费,我不能调皮捣蛋,不能不认真学习。否则,就太对不住校长和老师了。打那以后,我在学习上愈发刻苦,每堂课间的10分钟休息时间,我从不离开课桌,不是看书就是写作业。
那年初升高时,我们班45名同学,经过考试,结果只有23名同学进入髙中学习。我们大队(如今的官攻山村)只有我一人考上髙中。当收到髙中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我心里有说不出的髙兴。
然而,我们家的日子仍不见好转,越来越难熬。因为从那一年起,公社(现在的乡政府)为了提高社员劳动积极性,对过去生产队分配口粮的比例作了调整。即由过去的“三七开”(工分按三成、人口按七成)分配粮食,调整为“四六开”(工分按四成、人口按六成)分配粮食。由于我父亲常年患病,靠母亲一人劳动,一年到头也挣不下多少工分。这样的分配方式,使得我家分得的口粮比以往更少了。不要说吃饱,连活命都难。
髙一开学后,学校要求学生住校读书。我和父亲算了算,如果住读,不说别的,被子和洗脸盆这简单的必需品,都无有着落。父亲无奈地说,你把家里情况给老师讲讲,你还是早出晚归,就走读吧。因为实在找不来钱,没法子啊!
髙一上了不到一个月,实在读不起了,我也死了心,不打算再读了。于是,我只好又随大人一起参加队里劳动,帮家里挣工分。那时,我们队上的全劳力(18—60岁的男社员)劳动一天记11分,像我这样不满17岁的只能算半劳力,劳动一天记6分。刚刚到队里劳动了三天,学校艾年校长就到我家家访,对我父亲说:“髙中两年的学费全免,书本费先欠着,你哪天有了哪天交。”班主任楊耀坤老师也鼓励我说,“想办法把高中读完,将来会有出息的。”
那时候的农村,什么都归集体所有,你除了参加队里劳动挣工分,盼着到了年底按工分分红以外,找不到挣钱的路子。学校已经给我免了学费,笔墨纸砚等学习用品总不能也让学校出吧。为此,每个月我总要旷一天课,利用星期六去山上砍一担柴,星期天就挑到离家30多里远的县城去卖。一担柴可以卖得4—5角钱,然后就用这钱买些学习用品,如果有剩余的,就再买一点点煤油灯用的煤油。
虽然很难,但在学校和老师的帮助下,我到底咬牙坚持下来了。髙中毕业后,我参军到了部队。部队首长发现我除了在训练中能够吃苦耐劳外,还认为我写日记的习惯好,有一点点文字基础。于是,在我已经超过了提干年龄的情况下,破格把我提拔为干部。之后,又把我放到师和军一级的政治机关学习锻炼,使我渐渐地提髙和增长了一点点为部队政治工作服务的本领。
我希望寒门学子们,无论遇到怎样的艰难和委屈,都要好好读书和学习,成就一个属于自己的、精彩的、美丽的梦想。因为,读书不会辜负每一份坚持与努力。
(附记:老伴看完稿子后说:“你们的数学老师对待穷弟子怎么是这个态度啊,下次回老家,我一定去会会他,和他议论议论,帮你把面子掰回来!”当然,这是老伴说的玩笑话。)

向平阶,当过兵,已退休,现居黄石。

《新东西》编辑部

主     编:向天笑

(0)

相关推荐

  • 散文 | 郭丽武:风吹麦浪麦飘香

    散文 | 郭丽武:风吹麦浪麦飘香

  • 穷的岁月(散文)

    穷的岁月(散文) 美文墨夜 50年前的岁月,只有55岁以上的人才记忆犹新. 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农民种地,收入很低.那是文革前的日子,"四不清"运动刚结束.我们小队有163口人,耕 ...

  • 散文||队里有个姑娘叫四美

    队里有个姑娘叫四美 柳庭宝||江苏 早上,应朋友之邀,去马庄游玩.在马庄街上闲逛时,想不到竟然碰到了五十多年没见的四美姑娘. 偶然相见,我已经不认识她了.她看见我,端详了一会儿就开口问我是不是洲城庄洲 ...

  • 散文|挣长期工分的人们

    全文共 2082字         阅读全文需6分钟 几十年前的生产队时,人们挣工分分两种情形,一是出一天工记一天工分,另是一年到头干一样活计,挣长期工分的. 挣长期工分的人分两层,一层在大队,一层在 ...

  • 异动

    异动 1975年,我高中毕业,在可以延学半年和回家的自愿选择上,我选择了回家.学校离家12华里.上午我领到了毕业证书,背着一个包裹--用床单包着被子还有一些书和一双鞋,这是我读了两年高中的全部家当-- ...

  • 散文| 滑头三爷最有名

    燕山诗文 滑头,意指藏奸耍滑,属贬义词.滑头有区别,有人说话办事为人滑,有人干活滑.滑,有人滑的深藏不露,有人滑的表面肤浅. 三爷姓王,在家行三.三爷滑,是干活滑,且滑在众目睽睽之下.三爷高高的个子, ...

  • [黄石文坛]向平阶的散文《故乡印象》

    故乡印象  "一年忙到头,年三十吃餐肉,初一歇一天,初二又是现门头."(现门头,家乡方言,意思是生活又回到从前,跟过去一样)这首顺口溜,就是我儿时对家乡挥之不去的印记.三月,疫情稍 ...

  • [黄石文坛]方定一的散文《难忘黄石冮北农场》

    难忘黄石冮北农场 黄石冮北农场归来,看着那一张张鹤发童颜的笑得很甜的照片,窗外哗哗大雨,一声声催人相忆,难忘那一片片无边无涯的绿,难忘那无处不在的故乡情怀-- 相聚 今年3月,同学们发出邀请,4月清明 ...

  • [黄石文坛]何祥生的散文《初知袁隆平》

    初知袁隆平   5月22日下午两点多,当我拿起手机看信息时,一条袁隆平去世的消息跃上手机屏,我一看是我们黄石日报发布的,不会有假,便在朋友圈转发了,并想写点什么,可惜在武汉协和医院住院,没有电脑. 5 ...

  • [黄石文坛]刘美书的散文《我的父亲》

    我的父亲 1 "你是个苦命的细伢!"这是我幼年时期常常听到母亲对我讲的一句话.母亲说这话的意思我明白,大概是说我从小就失去了父亲,失去了父爱,同时也饱含了母亲对我的怜惜!但我却没有 ...

  • [黄石文坛]梅俊学的散文《童年的记忆》

    童年的记忆 童年的我,天真活泼,心地善良,对父母唯命是从!   虽然没有象电影那样,记录着我的童年生活,却给我留下了美好的记忆!   一   记得我的童年是在钟山嶺度过的.我还记得我家迁移到钟山嶺之前 ...

  • [黄石文坛]石立昌的散文《国富表叔》

    国富表叔 大前年,细菊婶娘因患肺肿瘤离开了人世.我拖着病躯,赶到南山岩下的谷正湾马岭住地.在家乡,逝者为大.一个人离开了人世,后人及亲族会尽心尽力料理逝者的身后事.这既是传统习俗,也是生者应尽的一份责 ...

  • [黄石文坛]刘秧霞的散文《雨夜》

    雨夜  晚上,我在书房的台灯下看书,一阵"隆隆"的雷声骤然响起,紧接着,是一阵"劈哩啪啦"的雨,像四处乱窜的豆子一样,落在窗台上,砸在玻璃上,也漫进了我的心底. ...

  • [黄石文坛]汪祖生的散文《幸福的家园》

    幸福的家园 我从清静的江南水乡,携手爱人,跟随儿媳一起来到了繁华的江城武汉,落户光谷的当代国际花园.从2017年到现在已有4年,随着居住时间的增加,我对当代国际花园的感觉越来越好,越来越爱上了当代国际 ...

  • [黄石文坛]吕永超的散文《酒是什么东西》

    酒是什么东西   我不是酒徒.酒鬼.酒麻木,更不是酒仙.酒圣.酒神,每每二两白酒下肚,这水一样清亮的液体,就会在五脏六腑中熊熊燃烧.酒量不够,常常喝高,窘态丢人,画像自嘲:面红耳赤,双眼充血,不重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