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五脏与五体、五官九窍、五志、五液和季节的关系

1.根据五脏和五体的对应关系,肺应主

A. 筋

B. 脉

C. 肉

D. 皮

E. 骨

2.在窍为口的是

A. 肝

B. 心

C. 脾

D. 肺

E. 肾

3.与脾气相通的季节是

A. 春

B. 夏

C. 秋

D. 冬

E. 长夏

答案解析

1. D

【答案解析】 心在体合脉, 肺在体合皮,脾在体合肉,肝在体合筋, 肾在体合骨。

2. C

【答案解析】心在窍为舌,肺开窍于鼻,脾开窍于口, 肝在窍为目, 肾在窍为耳及二阴。

3. E

【答案解析】心气通于夏,肺气通于秋, 脾气与四时之外的“长夏”(夏至一处暑)相通应, 肝气通于春, 肾气通于冬。

细目三  五脏与五体、五官九窍、五志、五液和季节的关系

1.五脏与五体的关系

五体是指脉、筋、 肉、皮、骨五种形体组织。

(1)心在体合脉:指全身的血脉統属于心, 由心主司。

(2)肺在体合皮:又称肺合皮毛。

肺对皮毛的作用有二:一是肺气宣发,将卫气外输于皮毛,以发挥其“温分肉,充皮肤,肥胰理,同开阖”及防御外邪的作用;二是肺气宣发,将水谷精微和津液外输于皮毛,以发挥其濡养,滋润的作用。若肺津亏、肺气虛,既可致卫表不固而见自汗或易患感冒,又可因皮毛失养而见枯槁不泽。

皮毛对肺的作用也主要有二:一是皮毛宜散肺气,以调节呼吸。二是皮毛受邪,可内合于肺。故治疗外感表证时,解表与宣肺常同时并用。

(3)脾在体合肉:指脾气的运化与肌肉的壮实及其机能发挥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4)肝在体合筋:筋依赖肝血的濡养,才能运动灵活而有力。能耐受疲劳,并能较快地解除疲劳,故称肝为“罢极之本”。

(5)肾在体合骨,生髓:髓分骨髓,脊髓和脑髓,皆由肾精化生。肾藏精,精生髓,髓居于骨中称骨髓。脊髓上通于脑,脑由髓聚成,故称“脑为髓海”。肾精的衰减,不仅影响骨骼的发育,而且也影响脊髓及脑髓的充盈。故 《素问.兰秘典论》说:“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齿与骨同出一源,亦由肾精充养,故称“齿为骨之余”。

2. 五脏的外华

内在脏腑精气的盛衰及其功能的强弱。可显露于外在相应的体表组织器官。

心之华在面;肺之华在毛;脾之华在唇;肝之华在爪;肾之华在发。

3.五脏与五官九窍的关系

(1)心在窍为舌:又称心开窍于舌,精心之精气盛衰及其机能常变可从舌的变化得以反映。因而观察舌的变化可以了解心的主血脉及藏神机 能是否正常。另外,《素问。 金医真言论》有“南方,本色,人通于心,开窍于耳”的说法。

(2)肺开窍于鼻:鼻为呼吸道之最上端,通过肺系(眼睛、气管等)与肺相连,具有主通气和主嗅觉的机能。鼻的通气和嗅觉机能,都必须依赖肺气的宣发运动。喉为肺之门户,主司发音。有赖于肺脏的溢养与肺气的推动。若各种内伤或过用,耗损肺津、肺气,以致联失滋养或推动,发音失常,出现声音嘶哑、低微,称为“金破不鸣”;若各种外邪袭肺,导致肺气宜降失常,抑郁不畅,出现声音嘶哑、重浊,甚或失音,称为“金实不鸣”。

(3)脾开窍于口:指人的食欲、口味的运化密切相关。脾的经脉“连舍本,散舌下, 舌又主司味觉,所以,食欲和口味都可反映脾的运化机能是否正常。

(4)肝在窍为目:目为视觉器官,具有视物的机能,故又称“精明”。目之所以能视物辨色, 依赖肝血之调养和肝气之疏散的协调。《灵枢·大感论》说:“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精之窠为眼,骨之精为瞳子,筋之精为黑 眼,血之精为络,其窠气之精为白眼,肌肉之精 为约束。”后世在此基础上发展了“五轮”学说, 为眼科疾病的辨证论治奠定了理论基础。

(5)肾在窍为耳及二阴:耳是听觉器官,耳的听觉灵敏,与肾气的盛衰密切相关。临床常以耳的听觉变化,作为判断肾精及肾气盛意的重要标志,故说肾开窍于耳。二阴,指前阴和后阴。前阴是指排尿和生殖的器官;后阴是指排泄粪便的通道,都与肾精、肾气及肾阴、 肾阳的关系密切。

4. 五脏与五志的关系

情志活动由脏腑精气应答外在环境因素的作用所产生,脏腑精气是情志活动产生的内在生理基础。

(1)心在志为喜。《灵枢·本神》 说:“喜乐者,神惮散而不藏。”《灵枢·邪气藏府病形》说:“愁忧恐惧则伤心。”

(2)肺在志为忧(悲)。悲忧皆为人体正常的情绪变化或情感反映,由肺精、肺气所化生。过度悲伤或过度忧伤,又可损伤肺精、肺气,或导致肺气的宣降运动失调。

(3)脾在志为思。思即思虑,属人体的情志活动。思虽为脾志,但与心神有关,故有“思出于心,而脾应之”之说。

(4)肝在志为怒。怒是人在情绪激动时的一种情志变化,由肝血、肝气所化。一般来说,怒志人人皆有。一定限度内的情绪发泄对维持机体的生理平衡有重要的意义,但大怒或郁怒不解, 对于机体是一种不良的刺激,可引起肝气上逆或肝气都结的病机变化。

(5)肾在志为恐。恐,是一种恐惧、害怕的情志活动,由肾精、肾气对外在环境的应答而产生,人人皆有。过度恐惧可伤肾精、肾气,出现 二便失禁,甚则遗精、滑精等症。

5. 五脏与五液的关系

五液包括涎、 泪、 汗、唾、涕,这些都是人体官窍正常的分泌液, 其生成和代谢,又都依赖于脏腑的正常生理活动才得以进行。

(1)心在液为汗:心主血脉,血液与津液同源互化,故又有“血汗同源”,“汗为心之液”之说。心又藏神,汗液的生成与排泄又受心神的主宰与调节。

(2)肺在液为涕:鼻涕由肺津所化,由肺气的宣发运动布散于鼻窍,有润泽鼻窍、防御外邪、利于呼吸的作用。肺津、肺气的作用是否正常,亦能从涕的变化中得以反映。

(3)脾在液为涎:涎为口津,即唾液中较清稀的部分,由脾精、脾气化生并转输布散。涎具有保护口腔、润泽口腔、助食物的咀喝和消化的作用。

(4)肝在液为泪:泪由肝精、肝血所化。肝开窍于目,泪从目出,有濡润、保护眼睛的作用。

(5)肾在液为唾:唾,即唾液中较稠厚的部分,由肾精化生,有润泽口腔, 滋润食物及滋养肾精的作用。

6.  五脏与季节的关系

五脏和自然界的四时阴阳相通应。

(1)心气通于夏。夏季气候炎热。在人体则心为火脏而阳气最盛,同气相求,故夏季与心相应。

(2)肺气通于秋。时令至秋,暑去凉生,草木皆调。人体肺脏主清肃下行,为阳中之少阴,同气相求,故与秋气相应。

(3)脾气与四时之外的“长夏”(夏至一处暑)相通应。长夏之季,气候炎热,雨水较多, 天气下迫,地气上腾,湿为热蒸,蕴酿生化,万物华实,合于土生万物之象,而人体的脾主运化,化生精气血津液,以奉生身,类于“土爱稼墙”之理,故脾与长夏,同气相求而相通应。另外,脾气通于四时,又称脾主四时。

《素问·太阴阳明论》说:“脾者土也,治中央,常以四时长四脏,各十八日寄治,不得独主于时也。”提出脾主四季之末的各十八日,表明四时之中有土气,而脾不独主一时。人体生命活动的维持。依赖脾胃所化生的水谷精微的充养;心肺肝肾的生理机能,赖脾气运化及其化生的精微物质的支持。脾气健运,则四脏得养,功能正常 发挥,人体康健,正气充足,不易得病,既病也 易于康复,即所谓“四季脾旺不受邪”。

(4)肝气通于春。春季为一年之始,用气始生,自然界生机勃发,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人体之肝主疏泄,其气升发,恶抑郁而喜条达,为阴中之少阳,故与春气同气相求面相通应。

(5)肾气通于冬。冬季是一年中气候最寒冷的季节,一派霜雪严凝,冰凌凛例之象。自然界的物类,则静谧闭藏以度冬时。人体中肾为水脏。有润下之性,藏精而为封藏之本。同气相求,故肾与冬气相对应。

(0)

相关推荐

  • 外内之应

    ​外内之应: 论理,讲求也 列别,分辨也 端言经脉之发端 络言支脉之横络 两经交至谓之会 他经相贯谓之通 十二经之表里 谓之六合 气穴溪谷 分部逆从 <经脉篇>及 <气穴>.& ...

  • 中医基础理论——五脏病机的关系

    中医基础理论--五脏病机的关系 原创东坡医生2020-11-25 21:35:04 心与肺 心主血脉,上朝于肺敷布全身,肺主气,宗气贯通心脉助心行血:心与肺在病理上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气和血的失调. 心气 ...

  • 中医基础理论——五脏的关系(二)

    原创东坡医生2020-10-28 21:38:43 肺与脾 肺与脾的关系体现在气和水两方面. 肺主气,脾益气,脾运化的水谷精微上输于肺,为肺主一身之气的生成和运行提供物质基础.所以睥为生气之源,肺为主 ...

  • 中医基础理论——五脏的关系(一)

    中医基础理论--五脏的关系(一) 原创东坡医生2020-10-27 21:11:15 脏与腑是表里关系,脏与脏之间也存在着相互资生和制约的关系.五脏分属五行,而五脏的关系不仅仅是五行之间的生克乘侮,还 ...

  • 五脏开窍于五官九窍

    五脏开窍于五官九窍

  • 《中医基础理论》第三章 第五节 脏腑之间的关系

    二羊 2013年10月28日 中医教材 2,252 次 0 人体是以五脏为中心,以六腑相配合,以气血精津液为物质基础,通过经络使脏与脏.脏与腑.腑与腑密切联系,外连五官九窍.四肢百骸,构成一个统一的有 ...

  • 对《中医基础理论》教材评析(续五)

    第六节<教材>所论的不是中医学哲学,而是西医学哲学 一.中西哲学思维之区别: 1.中西哲学认识事物的方法不同,形成两种不同的基本思维模式.中国古代内道哲学认识事物的方法,是从内向外,从下向 ...

  • ■中医基础理论——五脏病机的关系

    心与肺 心主血脉,上朝于肺敷布全身,肺主气,宗气贯通心脉助心行血:心与肺在病理上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气和血的失调. 心气虚和肺气虚互为因果,心气虚,心血充养不了肺会导致肺气虚:肺气虚,宗气无力助心行血也会 ...

  • 【中医文化系列】中医基础理论——五脏的关系

    健康梦 中国梦 我的梦 千年国医mv 打开APP,提升3倍流畅度 千年国医人类智慧 脏与腑是表里关系,脏与脏之间也存在着相互和制约的关系.五脏分属五行,而五脏的关系不仅仅是五行之间的生克乘侮,还表现在 ...

  • 【每日考点】中医基础理论——五脏

    来源:青竹执医专长 导语 中医基础理论--五脏 藏象学说 五脏 天 天 练 [单选题]六腑具有的共有特点是 A.传化物而不藏,实而不能满 B.传化物而不藏,满而不能实 C.藏精气而不泻,实而不能满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