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淡的,做自己
生活了几十年,水滴依然还是老样子,淡淡的,做自己喜欢的事儿,过属于自己柴米油盐的小日子。
平淡并不是没有滋味,酸甜苦辣咸样样全,只不过不浓烈,不刺激。事儿照样做,只不过,不张扬,不炫耀。
就像这位旧书商。他从不做广告,从不发帖子,从不跟客户吃吃喝喝打成一片。从不炫富哭穷,从不喜怒于色。
他卖民国书、旧平装。古籍涨价了,大家都去追,他充耳不闻。名家墨迹升值了,看客们啧啧称奇,他不为所动。大字本、画册、碑帖,各类藏品你方唱罢我登场,轮番冲高,他还是躲进小楼,闷头卖他的民国书。
顾客去他家,他也不多说话,给顾客泡上一杯清茶,自己坐在扶手椅上抽烟。表情若有所思,不说不劝,淡定从容。
收进来的书都经他修整过:把书脊粘好,把书角压平,把污渍擦去,然后装进塑料书套,整整齐齐插进书架。
他家温暖整洁,小两口恩恩爱爱。结婚十年,彼此还能敞开心扉,每一两星期做一次彻夜长谈。对妻子,他是没有秘密的。
他说,在结婚前,该做的荒唐事都做完了,所以后来内心一直平静如水。是的,他很平静。无论买书还是卖书,他都不急,不躁,不抢。
潘家园鬼市,他从不抢着第一个进场。进货的时候,他给的价格比一般书商高,不会为了砍下来三块五块斤斤计较、纠缠不休。打过几次交道后,供货商往往觉得他“对价格不敏感,好说话”。往后就愿意和他继续合作。
卖书的时候,他不像一般书商随意、懒散,而是像在写字楼里上班的白领,每天坚持在旧书网上书。十年如一日,把一件正确的事情坚持做下来。无论书的价值如何,一律二十元起拍。他声明,绝不用托儿,绝不售假。对他来说,个别书赔点钱没关系,只要整体是赚的就可以。他的眼界很宽,明白先让和他做生意的人赚到钱,然后他的生意才能做得长久。
通过十年不间断的积累,他逐渐成了网上旧书业的一个品牌,吸引了越来越多忠实的顾客。他们知道,从他手里买书,货真价实,没有风险。他的书也因此常被竞逐到一个比正常行情略高的价格。
很多书商对书没感情,对他们来说,书唯一的意义就在于——能换钱。他则是少有的“书二代”。这是他的兴趣所在,他离不开书。他觉得最满足的时刻,就是买到一大批旧书,然后打开纸箱子,一本一本地拿出来翻看。
圈里的朋友都知道,他不仅是个书商,还是个厉害的藏家。真正稀见的珍本,他是留中不发的。他存下来的新文学,件件皆是精品,够举办好几次精彩的新文学专场拍卖。他存的书,大概价值都在五千元以上。
他重情义。他说,活着,总要有一点精神追求,做一些对社会、对亲人有益的事情,别混吃等死,别给别人添麻烦。
他的生活轻轻松松、按部就班。他小富即安,没有强烈的财富欲,物质欲。早晨醒来,先靠在床上慢悠悠地抽根烟,然后沏杯茶,打开电脑,上旧书网。白天按计划按步骤把该上的书上了,把该联系的上下家联系了。吃该吃的饭,过该过的日子。睡觉前,还是点上一支烟,消解掉一天的琐碎。
他的理想是到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盖一所房子,种点菜,养点花,读读书,呼吸呼吸新鲜空气。等老了,在一个晴朗的下午打过几圈麻将之后,幸福地无疾而终,就这样度过一个丰衣足食、没有起伏的人生。
这是陈晓维讲的故事,看这个故事的时候,水滴的心里很平静,就像在看自己的故事一样。淡淡的,不浓烈,不刺激;不张扬,不炫耀。日子过得顺风顺水,事情做得妥妥帖帖。
很多人不理解这种平淡,他们才不要平淡呢!他们要绚烂,他们要财务自由。
前几天,一位网友问水滴是不是早已实现了财务自由。水滴回答,自己一直都很富有也很自由。她很羡慕,其实,她并没有真正理解水滴的意思。
冯唐说,渴望财务自由的人其实渴望的是安全感。他问过一个建筑师朋友,一个人到底需要多少平方米空间能像个人样地生活?朋友回答,12平米。
他说,一个人要想基本像个人样儿的活着,真不需要太多钱。如果一个人可着劲儿地花,需要多少钱?结论是没数,而且没必要。
其实财务自由很大程度上与财务无关,与一个人的心智洞明有关。
喜欢平淡生活的人其实早已实现了财务自由,因为财富多少,日子好坏,都与自己的感受有关,与别的没有关系。
淡淡的,做自己,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