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钱梦龙老师学吟诵】吟诵浅谈(之二)
钱梦龙,1931年2月出生,上海市人。上海市第一批特级教师,曾任上海市桃李园实验学校校长,兼任教育部中小学校教材审查委员,语文教育艺术研究会理事长。八十年代初提出并倡导的“三主”理念——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以及“三式”操作模式——自读式,教读式,复读式,在全国有较大的影响。著有《钱梦龙与语文导读法》等多部著作。
所谓吟诵,就是按照诗词的平仄规律拉长了声调诵读。因此,在谈吟诵之前,先要弄明白诗词(这里主要讲诗)的声调是怎么回事。
在古典诗词中,字调有平、上、去、入四声,其中平、上、去跟现今普通话中的四声大多重合。如“东”字,旧诗韵中属“一东”韵,上平声,普通话读第一声,属阴平声,两者完全一致。又如“董”字,旧诗韵中属上声“一董”韵,普通话读第三声,也属上声。又如“送”字,旧诗韵和普通话都读去声。这些古今声调重合的字,在写作或吟诵古典诗词的时候,都不成问题。成问题的是旧诗韵中的入声字,这种字读音短促,在普通话中,这类字已分别归入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现在只有在我国南方的某些方言中还保留着入声,如我的家乡属吴方言区,就保留着入声,如“屋”字,是入声“一屋”韵,但普通话中读第一声,属阴平。其他如“国”“谷”“木”,都是入声,分属普通话第二声、第三声和第四声。这里没有什么规律可循,因此“北音无入声”的北方人写作或吟诵古典格律诗(律诗或绝句)遇到入声字,除了死记,别无他法。
过去曾流传过一个教人辨别四声的《玉钥匙歌诀》,录此供参考:
平声平道莫低昂,
上声高呼猛力強,
去声分明哀远道,
入声短促急收藏。
四声的问题解决了,下面我们就可以谈谈诗词格律了。(待续)
附言:近期因杂事缠身,《吟诵浅谈》搁浅了一些日子,敬请谅解!还要说明:这个浅谈是专为不懂诗词格律的初学者写的,谈的都是最基本的常识;而本群中诗词吟诵高手甚多,我所谈内容或有不当,请予指正。
专家顾问
魏书生 钱梦龙 赵忠心
聂振弢 唐云增 周同宾
秦俊 张军安 王原野 姚丹华
总策划 秦远晴(愚公)
主 编 陈 曦
摄影编辑 张殿举
联谊单位
《作文指导报》编辑部
南阳报业传媒小记者中心
《教育时报》南阳记者站
河南松静匀乐教育科技中心
声明:本公众号原创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或与责编联系,电话:1393778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