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长三角征文】宋小娟||“教育同城”有多远

审核/编辑:肖龙                                   总第385期


“教育同城”有多远
文/宋小娟

“咚、咚、咚”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把我惊醒。睡眼惺忪的我打开门一看,是她——我的邻居红。只见她一脸愁容,说:“我本不想打扰你,可是我真的没辙了。”我连忙把她请进屋,她还未坐下就开口说道:“我这个孽子要把我气死了。你把手机拿给我用用,我给孩子爸联系。”我把手机给了她,只见她双手颤抖地拨通了她老公的手机,“你今天必须赶回来,否则后果自负!”就挂断了手机。我也诧异出了什么事情。
三年前,红离开了自己前半生和丈夫摸爬滚打在上海安的家,回到阜阳看孩子上学。阜阳的环境和生活质量没法和上海比,上海环境美,人的素质高,孩子在上海听话。每每听到她谈起上海的生活,她都是眉飞色舞的。脸上自带微笑,声音温柔甜美。我都不忍心去打断他的上海梦;但一提到现在的生活,立马就晴转多云,自然环境这个还能忍,可是孩子的叛逆让自己忍无可忍,几乎到了精神崩溃的边沿。
孩子初来乍到,一切还都听从他的;到了八年级,孩子有了自己的朋友圈,也有了自己的思想,对母亲的态度也变得若即若离;九年级,随着身体的发育,乳臭未干的毛小孩儿变成了一个人高马大的“小男人”。他开始公然与母亲对抗,这时的母亲在他面前就是一只羔羊,任他宰割。母亲供他吃饱喝足,他还要有精神的享受——玩手机游戏,不给就抢。玩起来没节制。她说了儿子几句狠话,结果手机就遭了殃——被儿子摔了个粉身碎骨。所以,她来我这儿,用我的手机给老公打个电话,让老公明天一定要回来教训儿子。
她的老公现在仍留在上海孤身奋斗,既要养房,又要养儿女,压力很大。每次听到了红的抱怨,老公总是唉声叹气!毕竟鞭长莫及。但这次事情有点大,作为一家之长,他又不能置身事外。第二天,她老公风尘仆仆地从上海驾车回了阜阳,儿子见老爸多少有些畏惧,一改飞扬跋扈的样子,变成了小绵羊。爸爸对儿子进行了严厉的教育后便又马不停蹄赶回了上海。红就又过起了既当爹又当妈的生活。
红就是这样一位留守的妈妈。她的艰难和困苦又有谁能感同身受呢?无独有偶,我的发小在上海打拼了十多年,如今女儿已经上四年级了,明年五年级上完,他也要回阜阳陪读了。每次她和我通电话,都是满怀着焦虑和失落。她说自己真不知道怎样在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城市当爹又当妈。像红和我发小这样的留守妈妈还有很多,真不知道他们的生活是怎样的煎熬。此情此景让我想到了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可从何处来。”这种尴尬和无奈又有谁能知晓。
这些留守妈妈们已经到了不惑之年。当青春期的叛逆和更年期的烦恼重叠在一起的时候,真不知道他们应该怎样去面对?教育孩子本就是父母共同的责任,但是因为一些客观原因,爸爸们必须到外地打拼,养家糊口;而妈妈们则放弃自己的生活,留守家乡陪读孩子。她们不得不过着两地分居的生活。
生逢盛世,安徽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长三角地区要在交通出行、旅游观光、文化体验等方面率先实现“同城待遇”,希望借着融入长三角的这股春风,快速吹开教育的这块坚冰。让留守在上海的儿童能够享受到当地的教育政策。让他们能够留在爸爸妈妈的身边完成他们的学业。愿孩子们的身心能够健康的发展,愿妈妈们的脸上能够展露笑颜!
作者简介:宋小娟,女,1981年生。阜阳市第十八中学,中学一级教师。曾获得"阜阳市优秀教师称号",优质课评比多次获得区级奖项,辅导学生方面收获颇丰。正所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默默耕耘,无问东西"……

▼精彩回顾▼

【颍州文学】平台发布||《颍州文学》征稿须知

【颍州文学.公告】“孔一坛杯”父亲节征文获奖名单

【公告】关于启用新邮箱的通知

【平台公告】||关于征集《2020年度颍州文学年选》作品的启事

【平台公告】千元大奖征文,你准备“稿”了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