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膝关节受伤六字诀:酸加、痛减、麻停
太极拳很重视下盘功夫的锻炼,两腿的负荷较大,而且重心的转移,两腿的虚实变换较多,有时甚至要一腿站立,支撑全身。对于初学太极拳者来说,由于缺乏体育锻炼,就可能会感到肌肉酸胀,这是习练中的正常现象,是练拳的必经过程。这时候决不能停下不练,而一定要坚持下去。如果酸胀没有加剧,还可以在老师指导下,适当地稍加一点运动量,过了这一关,腿部力量增强了,动作逐渐协调了,就会慢慢习惯,适应这项运动,酸胀现象就会慢慢消失。
另一种情况是练太极拳的方法不当,拳架姿势不正确,也会形成膝关节的损伤而疼痛。
在公园里,常看到一些太极拳习练者做弓箭步时,脚外撇的角度太大,超过45度,甚至接近90度,这样脚尖和膝盖不在同一个方向,偏离较大。太极拳强调上虚下实。从某种意义上说,太极拳是着重腿部的锻炼,不断地调整重心和虚实变换,由于脚的过于外撇,与膝盖的方向过于偏离,就很容易膝盖扭伤。有的做弓箭步时,前膝与脚尖相齐,甚至向前超过脚尖,后脚跟掀起。以致身体过于前倾,身体重心过于前移,劲力向前去了,未能落在底桩跟上,动作不能做的饱满有下塌的感觉。实脚膝盖髌骨向前倾斜,无形中加重膝关节部位的负荷,时间久了,就会引发膝关节的损伤而疼痛。当转为下一弓箭步时,虚实没有转换,前脚仍弓箭步踏实,外撇45度,这样就加重了前脚的膝关节扭动负荷,运动次数增多后,也会造成膝关节损伤而疼痛。
初学太极拳者在做弓箭步还可能出现四种毛病:(1)一足在中线旁,另一足踏在中线上,成前后弓箭步。(2)两足分别踏在中线的两侧,两足夹角呈直角,即成丁弓箭步。(3)两足踏在中线的同一侧,形成绞丝步。(4)两足踏在中线的两侧,成平行弓箭步。这四种毛病中,不论哪一种,都会影响弓箭步的稳定性,站立不稳,容易扭伤膝关节。
弓箭步是太极拳中应用最多的步型,有正弓箭步和斜弓箭步之分。
以杨式太极拳正弓箭步为例,在做搂膝拗步的时候,弓箭步的后脚外摆45度,后腿伸直时略带微曲。前脚向前迈出一大步的时候,脚尖对准前方,全脚掌着地,膝向前弓至与脚底根部垂直为宜,切勿超过脚尖。身体向着前腿正前方,两脚落在中线两侧,两脚横向之间约有一脚的距离,两脚前后相距约为三脚,前脚负担体重为70%,后脚为30%。发劲时虚领顶劲,气沉丹田,舒胸顺背,沉肩垂肘,松腰沉胯,尾闾中正,上下相随,内外相合,两眼平视前方。劲力“由脚而腿而腰达于手指。”这样就能达到“腿曲至垂直为准,逾此谓之过劲,身躯前扑,即失中正姿势”的动作规范要求。
当转为下一弓箭步时,后腿徐徐弯曲,上体后坐,重心后移,变实脚,前脚虚后外摆45度,其他动作要求同前势。不但可以避免习练太极拳时,由于动作不正确而扭伤膝关节,而且通过正确的习练,加强大腿肌肉与膝关节、骨骼的活力与承受力,推迟老化,畅通经络,祛病健身,而且在推手中还可以避免因重心过于靠前,失去平衡而牵动拔根,前仆跌冲之虞。
还有的人急于求成,做分脚时抬得过高和做下势时姿势过低,超出自己的适应能力,造成一脚站立不稳倾跌和硬性扭伤膝关节。也有人在练太极拳时,没有先充分做好准备活动如拉伸韧带,活动关节,舒筋活络,集中注意力等,总之一句话,身心没有充分做好准备,立即练拳或练推手,也可能会拉伤韧带,扭伤膝关节,甚至跌仆造成伤害事故。
练太极拳是一项对身心健康非常有益的运动,老幼皆宜。只要习练方法正确,是不会造成膝关节疼痛的。
为什么会有膝关节疼痛的现象呢?
原因可能是:(1)辅导老师没有把动作要求讲清楚。(2)你在习练太极拳时动作不合理,不规范。(3)你没有掌握好运动量。所以习练太极拳一定要在老师指导下进行。每次练拳之前先要充分做好准备活动,活动开身体,意念集中。严格遵照老师的指点,循规蹈矩,一丝不苟,认真正确地习练每个动作,不要动作走样,技术变形,如有发现及时纠正,切莫养成不良习惯。否则“学拳易,改拳难”,一旦技术定型,要改就困难了,练拳就要走弯路了。还要掌握好运动量。急于求成,贪多求快,硬性强做高难度的动作,超过自己的承受能力,不能适应,造成伤害,欲速则不达,练拳也会走弯路,所以要循序渐进,掌握好“酸加、痛减、麻停”六字诀,掌握好运动量的方法。
“酸加”,刚参加太极拳运动时,会出现下肢肌肉酸胀,这是正常的生理反应,可继续习练并视情况可适当的加些运动量。“痛减”,如果出现局部疼痛并逐步加重,则可能是某一部分肌腱、关节的炎症反应或是运动量过大超负荷,疲劳过度。可继续习练,但要减少些运动量和运动强度。“麻停”,如果身体某一部分出现麻木不适的感觉,就可能是运动方法不正确,对身体造成明显的伤害,就要暂停锻炼,找出原因,待身体恢复后,按照纠正后的正确方法进行练习。在老师的指导指点下,掌握“六字诀”,树立信心,决心,恒心,虚心,精心,持之以恒,循序渐进,方法对头就能达到增强体质,延年益寿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