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场悟道”后,王阳明彻底解脱,悟出了4个字,从此不再怕小人
关于王阳明,那就不得不说一说最著名的龙场悟道的故事了。
弘治十二年,28岁的他参加礼部会试,因考试出色,举南宫第二人,赐二甲进士第七人,观政工部。出治葬前威宁伯王越,回朝上疏论西北边疆防备等八事,随后授刑部主事,在江北等地决断囚狱,随后因病请求归乡。久之,起用授兵部主事。
明武宗正德元年冬,宦官刘瑾擅政,并逮捕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王守仁上疏论救,而触怒刘瑾,被杖40,谪贬至贵州龙场(贵阳西北七十里,修文县治)当龙场驿栈驿丞。同时,他的父亲王华也被赶出北京,调任南京吏部尚书。
路途中,王守仁被刘瑾派人追杀,伪造跳水自尽躲过一劫。逃过追杀的王守仁暗中到南京面见父亲王华,王华对他说:“既然朝廷委命于你,就有责任在身,你还是上任去吧。”
随后他踏上路途,来到贵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龙场在当时还是未开化的地区。王守仁没有气馁,根据风俗开化教导当地人,受到民众爱戴。
在这个时期,他对《大学》的中心思想有了新的领悟。王守仁认识到“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他在这段时期写了“教条示龙场诸生”,史称龙场悟道。
龙场悟道以后,王阳明的思想不仅上升了一个高度,此后在政坛、文坛都大有作为为,前后平定了三次叛乱,维护百姓安宁,也保全了了明朝的安定。
那到底是什么改变了王阳明呢?那就是“知行合一”,即认识事物的道理与在现实中运用此道理,是密不可分的。知是指良知,行是指人的实践,知与行的合一,既不是以知来吞并行,认为知便是行,也不是以行来吞并知,认为行便是知。
此后王阳明的内心不仅升华,同时让他明白做人做事的方法,所以他改变了自身的处事方法,不断地学会用迂回变通的办法来达到“知行合一”。所以王阳明不再像以前一样急躁自负,变得能够用智慧、策略去解决事情,去化解难题。正德十四年德叛乱王阳明将“知行合一”发挥得淋漓尽致。
正德十四年,宁王朱宸濠发动叛乱。据说,消息传到北京后,朝中大臣震惊不已,只有王琼却十分自信地说:“王伯安在江西,肯定会擒获叛贼。”
当时,王守仁正准备前往福建平定那里的叛乱。行至江西吉安与南昌之间的丰城,王守仁得到朱宸濠叛乱的消息,立即赶往吉安,募集义兵,发出檄文,出兵征讨。一开始,王守仁来了个疑兵之计。他深知如果宁王顺长江东下,那么南京肯定保不住。作为留都的南京丢了,叛军在政治上就会占有一定的主动,平叛就会有困难。
广告股票一旦遇到 空中加油 K线形态,满仓买进,将是翻倍好时机!
王守仁平定盗贼后兵符已上交兵部,手中无兵。在江西境内的朝廷官吏都来帮助守仁,又在袁州(今江西宜春)聚集各府县士兵,征调军粮、制造兵械船只。
王守仁假装传檄各地至江西勤王,在南昌到处张贴假檄迷惑宸濠,声称朝廷派了边兵和京兵共八万人,会同自己在南赣的部队以及湖广、两广的部队,号称十六万,准备进攻宁王的老巢南昌。为争取时间集结军队,又写蜡书让朱宸濠的伪相李士实、刘养正劝宸濠发兵攻打南京,又故意泄露给宸濠。
此时,李、刘二人果然劝宸濠进兵南京,宸濠大疑,按兵不动。
此时守仁大军已集结完毕。宸濠精锐都前往安庆,留守南昌的兵力空虚,守仁率兵攻打南昌,宸濠回兵救南昌。最终双方在鄱阳湖决战,经过三天的激战,宁王战败被俘,宁王叛乱历时35天后宣告结束。
然而,平叛大功却没有得到武宗的认同。武宗身边的佞幸之臣,平时与宁王交往密切,心态极端复杂。一些佞幸之臣希望王守仁将朱宸濠释放,然后再让已经南巡的武宗亲自“擒获”朱宸濠,以满足武宗的虚荣心。面对这样复杂的情势,王守仁急流勇退。他将朱宸濠交付当时尚属正直的太监张永,然后称病,以避免卷入更多的政治事端中。所以,终武宗一朝,王守仁平叛之功没有得到朝廷的封赏。直到世宗即位以后,王守仁才加官晋爵。
面对国家安危,王阳明有勇有谋,能够用清晰德思维理性分析,平定叛乱,维护国家安危。而面对人心,王阳明也能够以退为进,明哲保身。是王阳明在龙场对于修身,齐家,平天下德思考的理性实践。
宋代大学者张载曾说:为天地立心,为生命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用这话来形容王阳明亦不为过。纵观王阳明的生命历程,虽然一路坎坷,但他怀着救世惠民的抱负,以天下苍生为已任,创下了令人瞩目的显赫功勋,提出了振聋发聩的思想学术。
成为中国历史上在立德、立功、立言三方面都有显著成就的大家。
要读王阳明的心学,这里给大家推荐一套书《知行合一·王阳明传》与《传习录》,本套书完整无删减,对王阳明的思想进行了深入的解读,另外本套图书包装精美,纸质优良,现在只要78元。
78元能做什么?无非就是一顿饭钱,但是王阳明的心学思想,能够教会我们很多道理,感悟出很多智慧,让我们受益一生,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