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耀扬丨南宁物候记二

在南宁,榕树也如同三角梅、大王椰一样,已经成为到过南宁人们的深深记忆。一月中旬我来到南宁,感到南宁的绿仍然一如既往,是深色的,浓重的,清新的。在这里我感觉不到任何冬季的迹象,所能感受到的不仅是行走在花木藤萝间的绿意和清新。还有如同游弋在馨香碧水间的轻松和舒适。而处处可见的榕树则更以奇异的身姿让你惊奇和快意。

洛阳过去最为普遍的行道树是杨树国槐或洋槐。间或有柔枝似发的柳树。这些都是北方的树种。在南宁却难以看到。记得有一年的初夏,送胞兄去洛阳车站。一行人过了十字路口走到纱厂东路,忽见在前面路侧朦胧的月光下,半空中一片银白,接着便是微风送来的一阵阵甜香。原来这是高大的洋槐树开花了。这满树的白花惊人的繁盛,它们站满了人行道,一路向东遮住背后的三层楼房。在浅浅的夜色中让人感到满眼白花花的。白得让人炫目,如同浅夜入奇境,悠悠闻奇香。而今,外来的法桐树处处栽遍,这一当地树种构成的盛景已经不复存在。而我来到南宁却感到榕树这一当地古老的树种,却是无处不在的。这是因为南宁人对于榕树有着特别的钟爱。

关于榕树有这样的专业描述: 榕树树形奇特,高可达30米。喜欢高温多雨、空气湿度大的环境。榕树的寿命长,生长快,侧枝和侧根非常发达。枝条上有很多皮孔,到处可以长出一缕缕的气生根,它们挂满了树枝向下悬垂,像一把把胡子。这些气生根的奇特还在于,当它们向下生长进入土层后就不断增粗而成为支柱根,支柱根不分枝不长叶。它的功能和其他地下根系一样,具有吸收水分和养料的作用,同时还支撑着不断往外扩展的树枝,使树冠不断扩大。一棵巨大的老榕树支柱可多达千条以上。它们支撑着树枝不断伸长,形成一株又一株的新树,形成一片树林。这就是民间所说的独木成林。

这是对榕树非常具体而形象的描述。我就在邕江旁的一处院子前,见到过一株这样的大榕树。这株榕树本来是长在院墙里面的。隔墙就可以看到它那庞大的树冠巍巍然,森森然如同一座小山。顺着叶隙可以看到它密密的横枝上满是一排排浓密的长须,一层树枝一层榕须,那铁锈色的长须低枝上的一两米长,高枝上的五六米长。层层叠叠,挂满全树。那些多年的榕须,有的已经深入地面长成了强壮的支柱,有的搭在院墙上顺墙而下,而还有几根长长的树枝越墙伸向墙外的路上。上面的气根,早已垂地长成了青白色的粗壮支柱,这几根支柱扭合在一起与粗大的树枝结合,又长成了一棵冠盖如云的大树。仔细看去,这棵榕树在这百花盛开的二月静默着不着一花,却在枝梢端部的叶腋处,长出了无数珍珠大小对生的青色圆球。我问坐在门前的一位老者:那是花苞吗。他笑答:那是榕树果子,榕树也是无花果,它的花在果子里面。长熟的果子味道很甜,小鸟很喜欢吃。我望着在满树密集的树叶间繁星一般时隐时现的榕果,想到难怪人说榕树是鸟儿的家园。原来满树犹如繁星的圆果成熟后就会变黄变红,浸出香甜气味,是鸟儿理想的食物。又想,那时的榕树一定会如同披挂了一身五彩的珍珠衣。而且会有五色的鸟儿飞来飞去,有一株榕树的人家每当晨昏便是千音百囀喜气洋洋了。

今年的南宁春节之后的几天,气候温和。阳光充足。气温多在十度以上。而过了这几天,气温便降了下来。在葵湖我曾看到一株来自北方的柳树,虽然在万绿丛中却依然不挂一叶,好像还在遵守它的祖训:春天发芽开花,秋天落叶冬眠。前几天我走了很多地方,因为气温较低却再也看不到有新的花树开花。直到二月二十五日这天,我忽然在小区一片斜坡的草坪上看到十几株正在盛开的桃花。我不知道这片桃花是在什么时候初开的,但现在它们有的已经开始凋谢了。这是些只开花不结果的桃树。密集的复瓣花瓣挤在一起,密集的花朵又挤在枝端,显得拥挤吵闹。而在每条枝的下部已经开始钻出狭长嫰绿的叶子。我不喜欢这样的桃花,虚张浓艳而花型凌乱模糊。而且看不到它有真正的可以结出果实的子房。这是一种由艳丽掩盖的粗俗。我忘不了洛阳郊外一处山丘下的果园中那种专门生长果实的桃花,它那属于双被花的离瓣组成的花冠清新秀丽,五片带有红晕的单层花瓣舒展娇嫩,花托花萼花瓣花丝清晰分明。显得落落大方而不失含蓄,既气味芬芳又秀色可餐,透出一种属于文雅淑女的端庄和清秀。对于这样一种桃花的欣赏,应该是在静而又静之中。这桃花会让人想到高雅的淑女和她的诗文歌赋。甚至能听到她的纤指弹奏的琴瑟之声。而站在这片桃林旁的一株榕树显示的却是另一种韵味。它树冠内浓密的飘飘须髯,使整株树不动声色,持重如磐。此时它树冠的绿是浓郁的,是密集的,如同凝重的云。看不到黄叶和凋落的迹象。它向我呈示的是庄重和含蓄,是种饱经岁月的淡定。它也不像二月的木棉树,显得那样匆忙和谦让,为了让蓓蕾中正在孕育的花朵开得更加舒展红火,从一月开始就一天天将叶子变黄并且每天都在凋落。而与榕树和木棉树相比,旁边的那五六十株不结果实的观赏桃花反显得搔首弄姿轻薄了许多。因为除了繁复和浓艳之外,它不能让人看到更多的内涵。如果可以用动物比喻榕树,那么我会说:榕树是植物中的大象。而木棉适用另一种比喻:像火炬。像风中的旗帜。

公历纪元的二月,还在农历的正月之中。而三月的元日也是农历二月的元日。和当前的洛阳相比,洛阳正在雪花飘飘,而南宁仍然是满眼春绿。南宁进入二月之后一直是阴天、多云和小雨天气。太阳很少露头。温度也从25度直线下降到十五度上下。而从7日开始十多天来最低气温都连续低于10度。花木因低温和少见阳光都有点黯然了。木棉花在开向顶层的途中好像接到了谁的命令不再放开花苞。而已经突出花萼如鸡蛋一样合抱在一起的花瓣也不再张开,到了二月末的几天,又是几天连续的小雨,不仅已经开放的花朵正在落地,那些花瓣一直抱在一起的花苞竟然接连啪啪的落地。甚至那些花萼还未裂口的大小不一的花蓓蕾也纷纷落地。我把它们捡起来,按照大小和开花程度排列一下,拍了几张图片,记录了它们开花的次序和形状。这是一个生长的序列,也是一个牺牲的序列。可以给人以很多启示。那些生命和死亡,那些存在与消解。那些希望和暗淡。

而榕树却依然故我。在湿润的小雨和雾气中,它显得更加浓绿并静静地矗立。到二月二十日,早开的扶桑花已经败落,万寿菊和黄菊也已经度过了开花的盛期。顺着高触云头树皮扭曲的白千层的树身向上看去,在他们那狭长的叶丛中已经显出一片片花白,那是白千层正在开花。它们的花瓣细小似针蓬散开来,如同密密丛丛刷奶瓶的毛刷,由于树的高大,站在树下只能仰看却很难看清。在二三月的南宁,在绿的总基调中,万物异彩纷呈。一座城市的生机也体现在海洋般的杂花和繁树之上。

回想起来,我是在一份《人民日报·副刊》的一篇名为《榕树赋》的散文中知道榕树的。那是我的少年时代,在这之前我的花木记忆中,我只是把榕树认定为一种长着羽状叶子在盛夏开出红绒球花朵的树。它的树身上常凝出一块块的树胶。在我上过的中小学的校园里就有这样的榕树几十棵。看了《榕树赋》后,我才知道我所知道的榕树叫马缨花,又被称为合欢。它和《榕树赋》中所描绘的榕树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树。

那时,对于我来说,榕树是种遥远的树。而它的遥远甚至可以追溯到后来我对柳宗元文集的一次阅读:

唐宪宗 元和十年,应是公元八一五年。那年的春二月,皇上不知出于何种想法把被贬永州十年的柳宗元召回了长安,可是宪宗给予柳宗元的不是恩赐而是又一次失望。不到三个月,宪宗便又把柳宗元和刘禹锡一同再次贬离长安。柳宗元再贬到永州以南八百里,担任柳州刺史。看一下地图,那里距我如今所在的繁华南宁五百多里,而这两个地方当时都很荒凉贫穷。柳宗元一行经过三个半月的跋涉才到柳州,在以后直到去世的四年中他深入民间,解民倒悬。因此政声很好。

在当时的柳州,想来榕树也是和现在的南宁一样遍地都有的。也许是次年的二月,柳宗元看到一场风雨过后,院子里满地铺满了榕树落叶,不由感慨:在北方不该落叶的春季二月,南方的榕树却落叶遍地,联想到不该被贬的自己却连续被贬。不由就感慨万千有种失落之感,便吟出了一首诗:《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

      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这首诗自然是感物伤怀寄托凄清的应景之作,在唐诗中还不能算作上品。但它却表达了柳宗元对于柳州二月物象和内心酸楚凄凉的真切描摹和对仕途坎坷的无尽感慨。而从物候节令的角度去看,这首诗却已经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关于榕树的疑问。我用柳宗元的《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的题目和“榕叶满庭莺乱啼”的诗句。向一位园艺专家请教。问道:难道榕树在唐代是在春天落尽树叶的。他说:“唐时的榕树和当今的榕树习性应该都是一样的。其实所有的植物都分作两类,落叶的和不落叶的。落叶的树多长在北方,它们一般是春天长叶秋天落叶。不落叶的是指一年四季看似不落叶的植物。在我们看来,所有的植物都是落叶的。只不过有的两三年才落叶一次。而且他们往往不是因为寒冷和营养缺乏一起把叶落尽的,它们落叶的方式是逐渐更替树叶。我们往往不会发现。柳宗元看到的情况应该是风雨太大造成的落叶。”

由此我便产生了这样的物候认识:唐元和年间的柳州太守官邸院中中有一棵大榕树,在二月间遭遇了一场大风雨,把本不该落叶的满树榕叶都摧落在地。这场风雨可能是一场强台风。在很长的时期内,榕树对于我来说是古老的,是神秘的,是具有某种不可言说的魅力的。

查阅一些资料更印证了我的这种感觉。榕树在我国是在唐朝以前很早就有的树种。据成书于”南北朝·梁武帝大同九年,顾野王编著的《玉篇》中所记,在公元543年便有了 ‘榕’字出现。但这并不算早。再查成书于晋·永兴元年即公元304年嵇含的《南方草木状》,这里已经比《玉篇》早出240年便有了关于“榕”的更详记载:“榕,榕叶如木麻,其荫十亩。”但这还不是最早的记载。最早用实物证明“榕”字出现的是一座出土于河南信阳长台关的战国楚墓中的竹简。这些竹简中的“榕”字被著名古文字学家高明收入1980年编著,由中华书局出版的《古文字类编》里。这个“榕”字应是最早的又被实物证明的记载。而它最晚下限也应是战国末年公元前221年。这样算来这些楚国竹简出现“榕”字的时间,要比文字记载的《玉篇》里,出现“榕”字的时间最少要早764年。这已经可以确证榕树在中国的生长史至少已经2300年了。

每次来到南宁,榕树都像到处可见的热情朋友时时伴随我行走。在榕树下,常会引起一些想象,也会随着榕树的安静想到一些关于榕树的诗词。有人说榕树被写入诗歌始于柳宗元的《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也有人考证唐·漳州别驾丁儒是更早把榕树入诗的诗人。诗为《归闲诗二十韵》,其中有句曰 :

茉莉香篱落,榕阴浃里闉。

      雪霜偏僻地,风景独推闽。

丁儒是在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十二月任漳州别驾的。比柳宗元写《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约公元816—817年)大约早了120年。

而一向以写清新明快诗歌著称的宋代诗人杨万里,也曾为榕树写了一首直白实在的诗:

直不为楹圆为轮,斧斤亦为赦渠薪。

      数株连碧真成菌,一腔空肥总是筋。

这诗翻译一下很像一篇对榕树的植物学说明。榕树用处不大,不能做梁柱,也只能做车轮之类的东西。但正因为如此,它也就免除了被斧头砍伐之苦了。它们几株连成一片绿,树干显得很粗壮,实际都是些粗大的像筋一样的气根。

其实,榕树不仅自古就已经入诗,而且在历史上还演绎了许多与名人有关的故事,如十八学士榕与唐国公程咬金,太守蔡襄700里驿道植榕,张伯玉与榕树王,宋帝泰山榕与南宋皇帝端宗,戚继光与思儿亭榕,林则徐与思贤亭榕等等。这些可以在故事书中读到,就不必再去一一重复了。

但是为了结束这篇《南宁物候记·榕树(上)》,还是讲一讲与洛阳有关的泉州太守蔡襄与榕树的故事吧。

了解地理的人都知道,在黄河边有个九朝古都洛阳,走进洛阳又会看到横穿洛阳的有条洛河,河上有许多洛阳桥。

可是天下并非只有这一个洛阳。从洛阳向南,过长江到江浙,再到闽地的名城泉州就有一个洛阳镇,一条洛阳江,一座洛阳桥。北宋时有一天,蔡襄的母亲怀着未出生的蔡襄坐在洛阳江的一条船上。江中的龟蛇二怪就兴风作浪,闹得江上大风狂吼,浊浪翻滚,眼看渡船被弄得要翻过去了。这时,天上传来了喊声:“蔡学士在船上,不得无礼!”龟蛇两怪听了,吓得连忙钻入江底。江面上又立时恢复了风平浪静。船上的客人相问谁是“蔡大人”,全船没有一个人答应。只有蔡襄的母亲心里清楚,蔡学士就是她的腹中儿。她便暗暗许愿:“我这胎若能生下男孩子,长大后一定要叫他在洛阳江上修造一座大桥,便利过往客人。” 蔡襄出生之后,很快长大。是天圣八年进士。成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书法家、茶学家。并作了皇帝近臣,又略施小计得到皇帝金口玉言,破例回到家乡作了太守。他的口碑很好,在太守任上不仅在洛阳江上还愿建了一座洛阳桥。还在驿道上种了700里榕树为过往客旅遮阴挡雨。至今成为千古美谈。当然,泉州的洛阳也并非与黄河边的洛阳全无瓜葛。据说,泉州自古就有客家人是由黄河边的洛阳迁去的。蔡襄家族虽是先居仙游再迁泉州,那谁又能断定不是客家洛阳后裔呐。因此,这蔡襄和他所植的700里榕树洛阳人就更应该知道了。

榕树下的浓荫,在南宁的大小街道中或村镇的场院中历来就是说古道今的地方。但在这一篇小文中,也就只能说点皮毛,未尽的话只有再起一篇了。

作 者 简 介

作者简介:李耀扬:籍贯:开封市。现居洛阳市。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诗歌学会理事,洛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顾问。从事诗歌·散文·文学评论写作。有作品散见报刊文学期刊和网络。

(0)

相关推荐

  • 唐柳宗元登柳州城

    城上高楼接大荒, 海天愁思正茫茫.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 柳城无柳

    吃罢晚饭,沿着柳江漫步在街头.路旁的榕树柱枝相托,微风拂过,密密层层的树叶抖动着它柔软的舞姿,一路相随,甚是惬意! 以树为约,有树为证,与树言说.因为喜欢树,我有意识地把树作为地理参照物和标志物用于日 ...

  • 蓉城的蓉

    四川成都被称为蓉城,这个蓉是芙蓉的蓉,也就是木芙蓉花,因当年城墙遍种此花而得名. 此花硕大而艳丽,若长在城头上肯定很招摇,但我并不觉得它有多么好看,其气味甚至有些难闻,令人不想亲近,远远而观.木芙蓉现 ...

  • 《古诗词图文集》511-520

    -511- <再上湘江> 唐·柳宗元 好在湘江水,今朝又上来. 不知从此去,更遣几年回. -512- <入黄溪闻猿> 唐·柳宗元 溪路千里曲,哀猿何处鸣. 孤臣泪已尽,虚作断肠 ...

  • 唐代的柳宗元的功绩有哪些?

    据说柳宗元的祖籍是河东郡,在792年,柳宗元被选为乡贡,得以参加进士科考试.793年,21岁的柳宗元进士及第,名声大振,可谓年少成才,对当时的贡献记载较多的有.兴办学堂.开凿水井.释放奴婢等等. 开荒 ...

  • 李耀扬丨试论无障碍诗写 (代序)

    一个诗人的一次诗歌转身 <李清联无障碍诗写点评本>的出版,是 李清联 先生无障碍诗写由主张到实践的完成本.它的提出,是清联先生自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诗歌创作迄今,长期思考与实践的积淀与结晶. ...

  • 李耀扬丨木扎岭 含蓄而静美的峻山

    一 秋天的木扎岭,高峻.神秘.静穆.美丽. 它诞生于燕山时期.那时还没有人类.没有红叶.它还没有像婴孩一样获得自己的名字.在一阵阵撼天动地的巨响之中,浩淼的海水带着原始的藻类,带着三叶虫和原始的生命细 ...

  • 李耀扬丨永宁寺塔--滴落在荒草中的一滴泪珠

    -----我的汉魏故城之二 永宁寺的毁于雷火,对于历史来说,犹如农人挥镰割掉一缕青草.而对于"临朝称制,总揽万机"建起这座佛寺,又于六年前在河阴之变中被沉黄河的胡灵太后和她的北魏来 ...

  • 李耀扬丨蜗牛重渡

    一个生命与另一个生命的缘分,往往是在偶然中出现的.我们和它相遇,完全是一个偶然的机会.那是五月的一天,我和兄嫂数人,游罢栾川重渡沟的南沟后,游兴未减,便又再游西沟.进了西沟,竹林树海拥满沟底:溪流清冽 ...

  • 李耀扬丨龙泉湖我是这样走进你的优美和记忆

    ‍--------  石漫滩水利生态风景区散笔 一 汽车在飞驰,朋友们已经到达景区,而我们还离得很远.电话在一次次询问和催促.但我却不能收回思绪.我仍在想:什么时候能和石漫滩龙泉湖相遇.我要捕捉第一次 ...

  • 李耀扬丨神兽之律

    --感悟洛阳博物馆镇馆神兽 刚踏上博物馆的台阶,远远地我就看到了你--神兽.此时,你似乎正在举蹄试步:时而昂首轻嘶,时而扭身甩尾,时而挺胸环视.你仿佛在用眼神告诉我,你刚从昨天匆匆走来,只不过在这里作 ...

  • 李耀扬丨 雪总是这样

    一场雪是怎样下起来的,人们往往不很清楚.当你知道了一场雪开始的时候,其实,这场雪已经下得很大了.有时,你正在埋头读一本什么书,忽然一抬头,会看到窗外已经下雪了.有时,你正喝一杯酒或一杯茶,一举杯,又会 ...

  • 【诗情画意】李振峰丨短歌行(之二)

    文学 作家新干线 主编寄语 且读书,你就是活了两世: 且写作,你就是活了三世. 作者简介 李振峰:上世纪60年代生人.生于古平阳,居于古并州.无聊至极,常胡思乱想,心有旁骛,随抱书取暖.煮字疗饥. 短 ...

  • 【在人间】李金富丨 古稀抗洪记

    原创首发  侵权必究  古稀抗洪记 □  李金富 / 文 7月21日到22日安阳古城经历了有水文记录以来的多轮超强降水,整个城市霎时间成了一座水城,封闭的小区俨然成了一个蓄水池,幢幢建筑成了矗立在水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