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宁水口 | “废品之乡”、贫困村“变身”红色旅游村……
看乡村振兴,走美丽乡村。欢迎收看由保利发展控股特约播出、瑞山天泉协助制作的《民生820》美丽乡村行。
本周的美丽乡村行摄制组将带大伙来到兴宁市的最南端,那儿不仅有好山好水好风景,还有荡气回肠的革命故事和一辆单车走出大山的致富故事!您知道是哪个镇吗?
这一次,《民生820》摄制组来到位于兴宁市最南端的镇:水口镇。水口镇处于梅兴华丰四个县的交界地,行政区域总面积228.85平方公里,下辖38个村和1个居委会,总人口8万多人。水口镇境内交通便利,兴畲高速、兴华高速、S120线等横跨全镇。摄制组从梅州市广播电视台出发,大约一小时的车程,就到达老水口大桥。
梅江、琴江、宁江交错贯穿而过,造就了水口镇独特的水城风景。漫步于老水口大桥,沐浴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惬意!从高空俯瞰河面,蜿蜒的河水在两岸的绿意点缀下,养眼!
沿水而行,摄制组一路欣赏乡村风景,很快,摄制组在来到了一个红色的村庄。据说,这个村庄的名字是用一个人的名字去命名的,大伙能猜到这个人是谁吗?
为了弄清“村名”的来由,摄制组特地向村里的一位阿伯请教。阿伯开心地告诉摄制组,自己姓刘,退休前曾是村里的一名人民教师,因此大伙儿都习惯叫他刘老师。
刘老师告诉摄制组,这个村原来有一棵大柏树,所以一开始的村名就叫柏树下,1956年以后就改名为光夏村,因为刘光夏参加革命活动牺牲后,广东省人民政府为了纪念刘光夏,就改名为光夏村。
刘光夏,兴宁农民武装的主要组织者和领导者,东江革命根据地有影响的军事领导成员之一。走进刘光夏革命烈士纪念馆,浓郁的革命氛围扑面而来,刘光夏牺牲时,年仅26岁!而他的妻子与他一起投身革命,牺牲时也不过23岁!
刘老师说,当时刘光夏担任东江工农革命军第十二团团长,带领部队辗转兴宁、丰顺和五华,最后带领部队到达寻乌打了一仗,在那壮烈牺牲了。
光夏村是刘光夏的出生地,但他的革命足迹却遍布水口镇的许多地方。1929年4月,在中共兴宁县委的指导下,刘光夏在宋声古塘周屋成立了红色政权——水口区苏维埃政府;而为了纪念他,不仅在光夏村建立了纪念馆,还在宋声新坪村建立了革命烈士纪念碑。
广告时间
广告时间
正因为有了先辈们的付出,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如今的光夏村,村道整洁,鸟语花香,村民们的生活,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今年77岁的村民刘忠元,之前是精准扶贫的帮扶对象,这几年,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生活被扶贫干部给拉回了正轨。过往他们家一共七口人都挤在一间老屋里,如今依托联通公司扶贫干部的扶贫,他建起了新房子。
刘叔的老屋,是一座泥砖结构的老房子,墙体斑驳裸露,已不适宜人居住,被鉴定为危房。而紧挨着老屋的,是刘叔家新建的新房,虽然外墙还未粉刷,二楼也没有装修,但刘叔说,他已经很满意了!
刘叔说,倘若住在以前的老屋,每逢刮风下雨自己都会很害怕,现在住进了新房子,心里觉得安心了许多。而自己之前养了几百只鸭子,现在扩大规模,养了八千至一万只鸭子,生活可谓是红火起来了。
刘叔仅有的一个儿子因手部残疾,多年来一直难找工作,近些年,扶贫干部帮助刘叔家养鸭子,还给刘叔儿子夫妻俩进行职业培训,如今,刘叔一家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日子也越过越滋润了。
中国联通广东分公司驻光夏村第一书记 冯育平:刘叔一家已经脱贫了,而且他们家的人均收入还算比较高了 。
目前,整个光夏村贫困户的年平均收入达到了16000多元,我们的脱贫标准是8266元,等于是翻了一倍。在光夏村,我们通过种植蜜雪梨、油茶、鸡鸭和羊等方式对农户进行帮扶。同时,我们还进行光伏发电项目,并且投资了红色旅游训练拓展基地。
广告时间
广告时间
先辈的付出,让我们有了今天的生活;依托着红色资源,光夏村村民穷则思变,在继承中传扬,在传扬中谋求发展,闯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发展路!而在水口镇的另一个村,那里的村民却是用一辆自行车,硬是踩出了一条小康路,这是怎样一辆神奇的自行车呢?
摄制组的车辆驶入井下村,清新的空气迎面扑来,远看是满眼翠绿,近看则是整洁村道,宛如一幅恬静的乡村风景画。
井下村党支部书记刘灼辉告诉摄制组,别看村里现在各项文娱设施齐全,以前可是一个穷山沟。后来,老一辈通过收古董谋生。而没有古董后,村民就开始发展废品回收行业,因此,井下村的很多乡贤都是从废品行业走过来的。
摄制组采访时,恰巧碰上井下村一位靠踩单车收废品走上小康路的乡贤刘新平回乡。他告诉摄制组,他们家由于兄弟姐妹多,经济条件差。自己刚开始就读初中不久,就因学费发愁。
回忆起往事,刘新平难免感到心酸。因家境困难无法继续求学,刘新平只得外出务工。那时候,村里已经有人以收废品谋生了,刘新平觉着帮人打工就不如自己出来干,说不定还能闯出另一番天地。说干就干,刘新平坐车来到东莞,开始了骑自行车走街串巷收废品的日子。
刘新平告诉摄制组,起初他骑着单杠的凤凰牌自行车,车上载200斤废品,从石岩到宝安,要骑行一个小时的山路去收废品,慢慢地开始入了行,开了间废品站。
开了废品店,刘新平的脚步没有停止,他告诉摄制组,人要不断学习,才会有进步;随着废品行业的发展和国家相关政策的发布,刘新平决定转行!
刘新平说,当时自己看到商机,便逐步转型,开始做一些电源外壳等的五金类产品,并出口到欧美等一些国家。
如今事业有成的刘新平虽然完全适应了珠三角快节奏的生活,但他说:“甜不甜,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外出的游子有能力了,就一定要回报家乡!在刘新平等外出乡贤的反哺下,井下村的“废品之乡”名声越来越响,村容村貌和村民生活也有了极大的改变。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井下村就换上了另一副美丽的容颜。晚饭后,行走在柏油村道上,感受静谧的乡间生活,惬意!拐个弯,摄制组一行就来到一处篮球场,您看,老人们正在休闲,几个孩子正开心地玩着投篮,美丽乡村的快乐生活,真是让人羡慕呀!
这般惬意的乡村生活,看得真是让人沉醉!
明天,我们将继续走进兴宁市水口镇,
一起去领略水口镇绝美的自然风光,不见不散!
这3篇文章梅州人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