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洁思 | 追寻父亲靳以的故居

(章洁思,靳以之女。1968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外文系,曾供职上海译文出版社。)

巴金故居常务副馆长周立民先生最近出了一本新书,书名为《星水微茫驼铃远》。该书记叙了当年北京三座门大街14号的人与事,是立民先生写《收获》专栏的结集。读毕,我也想来“凑个热闹”,补充一点我寻觅三座门大街14号的故事。

(今年7月,周立民所著《星水微茫驼铃远》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此书通过对那一代文人书信、日记等史料的整理和解读,追寻老一辈文人的文化轨迹和精神之路。它以周立民2013年在《收获》杂志开设的专栏“星水微茫”为基础,另做修订、增补,形成一本更为完整的著作。)

三座门大街14号,一直是我魂牵梦萦的地方——1933年,年轻的父亲靳以,正是在这里创办了中国第一份大型文学刊物《文学季刊》,也正是在这里,他开始了自己的文学生涯。无怪乎1994年纪念父亲诞辰85周年暨辞世35周年时,巴金先生执意要在北京为父亲举办追思纪念会。

28年前,我曾去寻访三座门大街14号。那时我住在南长街勤劳胡同堂弟家,堂弟家离北海公园不远。我从父辈的回忆中知道三座门大街14号就在北海公园附近,因为当年他们工作之余,喜欢去北海五龙亭喝茶聊天,所以我就顺着北海四处打听。我站在路口,望着熙熙攘攘的行人,问了一个又一个,居然无一人知道“三座门大街”这个路名。我看见一座机关大院门口站着两名站岗的战士,便趋前问询,也是摇头,表示不知。我在那里踯躅了两天,均无功而返。晚上堂弟关切地问我,还找来派出所的熟人,请他们帮忙。而我,也继续在那儿附近寻觅。

第三天,我看见一位60岁左右的大妈,手里拎着菜篮,大约就住在附近。我一开口,她便笑着回答说:“你真找对人了,我打小就住这儿,这里的地名都改了,你现在站的地方就是以前的三座门大街,现在改成景山前街了,过去的三座门大街14号,就是现在的景山前街25号,来,我带你去。”她风风火火走在前面,我紧紧跟随,走到一个胡同门口,她说:“到了。”我对她千谢万谢后,便抑制不住内心的兴奋,径直走了进去。

很小的胡同,一眼就能望到底,25号的门牌就挂在正对面。再一看,一共三户人家,正是应了我心中的三座门,左右和底部各一家。我先敲25号,没有动静,却惊动了右边门内的住户,他们问清我的来由后,非常热情地把我请进家。坐在这户素昧平生的人家中,边喝茶边聊天,不知怎的,心里感到非常温暖。不一会儿,听到隔壁有了动静,赶快又跑去敲门。门开处,站着一位姑娘,说是这家的保姆,我说明来意,表示想进院看看,她犹豫着,见我殷切的眼神,最后还是点头放行了。

那个院落很大,有一个月洞门通向后院。我知道父亲当年只租前院,所以就不再往里走。我站在院子中间,环顾四周,仿佛听到远处传来卞之琳先生的声音:“1933年暑假,为了筹备《文学季刊》,靳以在北海三座门大街14号租了前院南北屋各三间,另附门房、厨房、厕所、门向东的一套房。巴金家住上海,北来就和靳以同住,和靳以同桌看稿。西谛(郑振铎)在燕京大学当教授,城内城外来回跑,也常去三座门。这里门庭若市,不仅城外清华大学和燕京大学的一些青年文友常来驻足,沙滩北京大学内的一些,也常来聚首。”

(1934年靳以与卞之琳摄于三座门大街十四号)

那一刻,我想告诉父亲:“爸爸,我来了!我终于找到了这个地方。你还记得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还有上世纪30年代初住在这里的那群年轻人吗?”那时,那群年轻人兴高采烈地在院内栽培花草,摇着唱机倾听心仪的音乐,编辑钟情的刊物,在窗前埋头写作……他们正处青春年华,抱负满怀,令这个小院充满欢声笑语,充满生气。那时,这家的主人正是我的父亲,“章宅”便是父亲主持的两份刊物——《文学季刊》和《水星》月刊的编辑部。

我正沉浸在无边的遐想之中,这家的女主人出来了,我见她正在责备小保姆随意放陌生人进来,便赶紧走上前去,边道歉边说明来意,她听后点头微笑,表示同意让我参观。我当然不敢逗留太久,拍完照便依依不舍向女主人道谢辞别,当我跨出景山前街25号这扇红漆大门,不由停住脚步,背靠着大门又拍下一张照片。

出门立即直奔北海公园,去找五龙亭。五龙亭由五个亭子相连,我靠着柱子向前眺望,海面波光粼粼,高耸的白塔映在水面,远处的桥和桥上的栏杆,都在夕阳的余晖下闪着金光,与电影里看到的一模一样。我想,若是在夜晚,这里又会呈现怎样一派迷人的景象啊!

卞先生形容过那里晚间的景象,“星水微茫忆《水星》”。“水星”的刊名,也正是当年卞先生与父亲等一干人坐在这里喝茶时,突发灵感而闪现出的——星水微茫,水天一色,朦朦胧胧,桥栏杆处隐现着点点灯火,弥补了没有月亮的遗憾,于是,诗意盎然,“水星”两字便自然而然地跳了出来……

耳畔仿佛又听见卞先生在说:“靳以挑了大小两刊一个编辑部的重担,还能照常从事他自己的文学创作,主要写短篇小说。”还是他的声音:“《季刊》出了两期,巴金不大从上海来了,后来又去了日本东京。我接替巴金,住进了他惯住的北屋西头一间……我编了《水星》第一卷(六期),只好走了(赴日)。这样靳以就一个人同时负责了两个刊物,编辑部全部人员由四变三。”

(1949年第一次文代会期间摄于沈从文家,自左至右依次为:沈从文、巴金、张兆和、靳以、辛笛。)
回到上海,我把照片拿给巴金先生看,他一边仔细地看,一边点头。只见他指着其中一张照片告诉我,这个窗子里就是他当年的住屋——那是北屋西头的一间。

立民先生比我晚了数年才去的北京,地址也是我告诉他的,没想到就隔了几年,14号已经面目全非——从他发给我的照片中,我看到院子里已经没有空地,变成一片“水泥森林”。数年前,我曾写过一段文字,抄录如下,以此结尾:“阳光普洒大地,大地印刻着无数脚印。在三座门大街14号的小院中,错错落落的脚印依旧清晰,我在细细辨认,我看见深深的印痕,它们是不灭的。”

(0)

相关推荐

  • (34)武康路113号巴金故居

    武康路113号这幢独门独户的花园洋房是1955年经陈毅市长特批给巴金的别墅,建筑始建于1923年,于1948年改建.最初的房主是英国人毛特宝·林海,后曾是前苏联商务代表处,它由一栋主楼.两栋小辅楼和一 ...

  • 上海漫游•⑥武康路及周边随拍

    慵懒七月 06-25 阅读 613 关注 来自话题 #城市印象 2.6万篇 徐汇老房子艺术中心,在这里能免费索取到很多有关上海的旅游地图和介绍资料,还有免费的明信片赠送哦. 武康路278号的'思贤楼' ...

  • 章洁思:《靳以日记书信集》序

    昨晚做梦,梦见巴金先生对我说:"明年是你爸爸诞辰110周年,你有什么打算?" 自父亲去世后,每逢遇到纪念日,他总会提醒我,问我,或是帮我张罗,或是给我出主意. 1989年父亲去世三 ...

  • 北京老照片:1939年6月12日的西三座门大街

    从前的天安门附近,有东.西.南三座门,分别是长安左门.长安右门和中华门.后来是因为改善道路交通和改造天安门广场,长安左门和长安右门于1952年8月拆除,而中华门也在一年多后拆掉了. 很多人错误地以为长 ...

  • 章洁思:铁轨&夕阳

    "铁轨夕阳",铁轨伸向天的尽头,天的尽头辉映着金色美丽的夕阳. 从年幼起,我就喜欢这样的意境:铁轨.火车.少年时分,常常携同玩伴飞奔到铁轨边上,等待火车呼啸而来,带去我的心,带去我 ...

  • 第一卷《思齐学塾》第二章(三)父亲走出了芦垛里

    三.父亲走出了芦垛里 这刻儿,我们的爷爷带着我们的父亲,去到村子的西北角上那一片荒芜的坟地里. 我们的父亲知道,离开家乡出去当兵前,总得要有个仪式,有个说法.我们的父亲晓得,我们的爷爷这是要领他去到祖 ...

  • 晏非口语诗第128~187首:《断章:写给父亲的诗(节选)》

    诗/晏非 1 死就是 一个人不再屑于 和世界争辩 连气也懒得出 2 写着永垂不朽的 奠烛 是无烟的 3 像一条鱼那样 翻上最后的泡沫 连皱了几下眉 也是鱼纹形的 他生前并不喜欢 吃鱼 4 烧倒头纸时 ...

  • 【闲话楚辞】……《九章·抽思》

    9-4[抽思] [原文][释文] 心郁郁之忧思兮,独永叹乎增伤.(抑郁寡欢多忧伤,孤独暗叹愁断肠.) 思蹇产之不释兮,曼遭夜之方长.(思虑郁结终难解,伤心欲绝夜漫长.) 悲秋风之动容兮,何回极之浮浮. ...

  • 刘海辉:思 念 /父亲八十岁冥寿祭

    思  念 /父亲八十岁冥寿祭 刘海辉 宁静的春夜 乍暖还寒  淫雨霏霏 我在这特别的日子 思念您 念您温暖的怀抱 厚实而结满老茧的双手 纵有万般委屈 在您结实的臂弯里 一切都已风清云淡 您就是我温馨的 ...

  • 洪晃谈母亲章含之与父亲的婚姻:离婚是明智的决定,他们俩不合适

    章含之,于1935年7月14日生在上海,这位曾经与中国现代三大风云人物毛泽东.章士钊.乔冠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传奇女性章含之,于2008年1月26日上午8时20分在北京朝阳医院因病告别了这个世界, ...

  • 郑渊洁:是父亲的“惩罚”让我成为童话大王(如何正确的惩罚孩子)

    <朗读者>:郑渊洁的这段视频,看完泪流满面 被誉为童话大王的郑渊洁,1977年开始文学创作.2006年创作的<皮皮鲁总动员>名列全球第四名.2008年郑渊洁成为中国作家获国际版 ...

  • 朱元璋派徐达、常遇春攻关陇地区,与元平章李思齐交锋战况如何?

    平定山西后,朱元璋下一步的目标是夺取关陇地区. 明朝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正月十二,徐达派薛显.韩政率兵攻取桃花.蚁尖等山寨. 正月二十七,薛显攻克潞州桃花寨.彰德林虑州西北二十余里 可是蚁尖山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