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泉饮石新品首发 | 群仙赏桃:非典型马头岩肉桂的风味

年底了,岩茶的新品有点多。

一方面是春节的消费旺季即将到来,大家赶着年底前最后的KPI冲刺,另一方面,精品岩茶经过静心的焙制和退火过程才刚刚进入正好的时节。

关于岩茶的新品,这两年Y老师被问到的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以前的老品牌来来回回就那么几条产品线,为什么现在岩茶品牌的新品那么多呀,是换汤不换药,只改个包装吗?

这个问题其实说起来话就长了,我借着聆泉饮石新品首发的机会和大家先聊个5毛钱的天。

▲ 也不知道为什么会有一张这么“做作”的图

以前的大厂讲究的是产品的标准和稳定度,不追求出极品出精品,就算偶尔有,他们的最终结果要不就是进了老板的小仓库,要不适合拼个大堆头,拉高一下平均分数线,但是这些精品就“泯然众人矣”。

但是要注意,Y老师上面那句话的重点,不是大厂而是以前哦,这不是由工艺决定的,而是市场决定的。

岩茶的工艺特点注定了就是每一年,每一天,每一桶,每一焙的茶有区别的,这些区别有的时候很细微,有的时候还是很细微,但是这些细微的差别让人很惊艳,尤其是当你发现自己能够区别这些细微的细腻时候,更是惊艳的感动了自己。

起初,这些茶被很多的师傅认为是做的再好也“拿不来吃”的珍品,放在家里“专供吹牛”使用。但是市场消费力的觉醒,这些好茶也被粉丝们开出的定价包圆了。

如今太多人在质疑茶的高定价,总觉得炒作大于产品价值的本身,其实高端岩茶和其某某大牌那样整箱买了不能打开只能挖一个洞看的不一样,大部分高端岩茶的命运活不过这一年的春节。

说到底,岩茶的定价机制还是由于他的稀缺和独特决定的,而最终的定价权就掌握在这些能够欣赏和在独特的味蕾审美中找到共鸣的知己,重点在于,这个知己的消费力特别棒

所以,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新品,就是这种独特又细腻的马头岩桃树窠专场,主角还是我们的老朋友,聆泉饮石。

01

一个非典型的岩茶品牌

用来“专供吹牛”的茶

聆泉饮石是我认知里一个非典型的武夷山岩茶品牌。

他既有天心村的传承基因,又引入了更广泛的审美。聆泉饮石的山场主人是李景辉、李景枝兄弟两,从爷爷辈开始李家就是天心村的大师傅。老大李景辉的岳母还得到岩茶姚月明的亲传。

▲山场主人李景辉、李景枝兄弟

关联链接👇:

李景辉李景枝:我家有马头岩唯一的百年高脚乌龙

但聆泉饮石的现在的首席制茶师傅却是一个哈尔滨小伙,王克群。

这其实有点像混血的孩子,不用像但绝对优秀,山场主人有核心的山场和传统工艺的传承,外来的师傅有更开阔的审美和市场意识,最重要的是,有爱!

▲ 聆泉饮石创始人王克群

关联链接👇:

聆泉饮石王克群 | 今晚我们聊一聊对待岩茶太认真的副作用

对岩茶的这份热爱,让王克群不远千里的跑来武夷山当武漂,也是这份热爱让他对岩茶也格外的小心和认真。

自从认识王克群之后,我几乎就成了他每年做茶的小白鼠。从管理开始看土壤呼吸,到做青间里闻青,再到不断不断试各种批次的毛茶,我已经记不得茶是怎样的,就记得他最多的句式组合,“亲,帮我看看这个茶怎么样,你看我今年做青怎么这么香啊,花团锦簇的,我该怎么焙它们呢?”

每当他进入这种略带自恋式自我较劲的无限循环模式时,我是自闭的,可是每当喝到他完整的成品惊艳的呈现在你面前时,我又想开了。毕竟这么认真较劲的人,做什么都是对的。

其实作为岩茶教室的老朋友,聆泉饮石代表作从最初的马头岩集萃以李景辉、李景枝兄弟两位山场主人就在岩茶教室亮过相,百年乌龙也早已成了他们家的经典代表。而王克群作为品牌创始人和制茶师傅,也以独立身份出现过岩茶教室。

今年的这个呈现,更像是一个乐队的组合以完整的方式呈现在我们视角中。

▲ “聆泉饮石”的非典型组合

这种非典型组合同时亮相的份量,自然是有更强大的作品要开始撩人心弦,这就是刚刚说的,做茶师傅必须留下来“专供吹牛”的茶,马头岩桃树窠肉桂。

迫于粉丝压力,据说已经卖的七七八八了,剩下的一点,干脆就上岩茶教室“吹给大家看”,也让大家看看,这个牛值不值得吹。

02

  桃树窠到底在哪里?

桃树窠,在马头岩的南部。

从卫星图上看马头岩,就像是一个四水归宗的风水布局,马头组原来的居住区,是一个小盆地被周围的群山拱卫,而周围的水流在丹霞地貌上深切出一条条的坑涧地貌,都流向了中央的盆地。

马头最精华的山场都在周围的这些坑坑涧涧里。

▲ 桃树窠卫星地图

过去几年的时间里,我们做了两期不同内容的马头岩集萃,为岩茶粉丝们比较全面的介绍了马头岩丰富的地貌和他们带来的不同滋味,算是为以往以单一“浓凶飒”风格著称的马肉正了正名。

但没想到带来了一个副作用,那就是各种马头的小山场已经取代了牛栏坑,成为“阿迪奈斯们”的最爱。

王克群曾经给他们的桃树窠山场拍过一个宣传片,因为拍的太美,而当时聆泉饮石的影响力又不够大,这些宣传片经常被阿迪奈斯们改头换面变成自己山场的宣传图片。

王克群说,对于他们这些真正有这些核心山场的品牌来说,这些事情也很无奈,说起来这都是我们岩茶教室惹的祸,也只能再靠我们将功赎罪,把真正源自山场主人们的这些小山场茶给大家分享,建立正确的风味认识。

马头岩大部分让大家熟知的茶品都是日照充足的岗顶肉桂,也就是传说中的“浓汹飒”。

而桃树窠一带,却是典型的非典型马头岩风格,既有坑涧茶细腻的水感,也不失马头该有的口腔刺激,这一点和聆泉饮石的团队混血气质也很匹配。

去桃树窠,可以从传统的九龙窠停车场路线穿过马头岩,也可以从兰汤翻越三姑石到达。李景枝说带我们走一条近一点的路线,从三姑上!

李景枝读书的时候是学校篮球队的队长,号称天心村詹姆斯,爬起山来,是我这个老阿姨望尘莫及的。

他只告诉我近,却没有告诉我这条路又高又陡。我们一行人爬了大半个小时,才翻过了三姑的珠穆朗玛峰。

▲ 爬起陡峭的山路,天心村詹姆斯把老阿姨远远的甩在后后后后面

李景辉告诉我们说,桃树窠山场在马头岩的南部,位置大致夹在天游峰和大王峰的中间。桃树窠是他们马头组公认的马头山场里的精华山场。

兄弟两告诉我们,他们家的桃树窠又是精华中的精华,看到就觉得贵。

聆泉饮石的桃树窠山场,在三姑石背后不远的地方,是一条南北走向的狭长坑涧地貌。

这里要特别说一下,桃树窠这一带的坑涧地貌和武夷山大部分地区的坑涧东西走向不同,基本上都是南北走向的,这是水流向马头岩集中冲刷形成的,我之前见过阿迪奈斯们说桃树窠是东西走向的,这一看就是没有实地走访瞎写的。

▲桃树窠是一条南北走向狭长坑涧地貌

而坑涧的走向对于岩茶的滋味有影响力吗?有!

通常东西走向的坑涧日照条件更适合茶叶的种植,是肉桂们尤其喜欢的半阴半阳的山场。聆泉饮石的这片桃树窠山场虽然是南北走向,但是西边是高耸的崖壁,而东边则是相对低缓的土坡。

▲ 桃树窠西边是一片高耸的断崖,东边则是相对低缓的土坡

李景辉和我们介绍,这片山场每天的直接日晒时间有3个多小时,不算长也不算短,这就给他们独特的风味打下了基础。

李景枝说,这条坑涧是他们的父亲90年代开荒种的,这条坑涧里都是他们家自己的茶,不和其他邻居的有交错,管理起来也方便了许多。

▲ 好山场的茶青自带一种绸缎的质感

特别较真于细节的王克群则告诉我们,聆泉饮石现在的一个重要标签就是对茶山采用自然农法的管理模式,这么多年过去才开始推广桃树窠这个山场,就是因为这个山场的管理状态开始初见成效。

“虽然大多数人对什么是自然农法可能没有什么概念,但是只要粉丝们能从茶里喝出纯净的口感,他就觉得没白花力气”。

▲ “亲,快看我们土壤的气孔会呼吸!”

我们边聊边沿着桃树窠向前走去,桃树窠的整体地形呈现南高北低的走势,西边一片巨大的崖壁,东边的土坡上,则有一些高大的乔木形成的栅栏把他与周围的茶山分隔开。

这样的茶山无论从地形地貌,土壤条件还是周边的生态来说都是武夷山茶园的高配了,有趣的是在这小小的一片茶园中,依然有独特而不同的小气候。

▲ 90年代种植的肉桂,加上放养的管理方式,枝丫上挂满了苔藓

在崖壁的这边,我们发现有水流冲刷的痕迹,李景枝和我们说,这里丰水季节会有瀑布倾泻而下。

说话间我们就走到了桃树窠的中端,这里有一个瀑布冲击形成的小水潭,而这片桃树窠就以以这个瀑布为界形成了不同的小气候,瀑布以南的土壤相对干燥,以北的土壤相对湿润,甚至我们穿行期间的时候,体感温度也更低一些。

▲ 桃树窠被中间这个瀑布分为上下两端

王克群告诉我们,这片山场每年茶树发芽时间不太均匀,光这一片四亩多的茶地都是聆泉饮石团队重点关注的对象,今年大概有三十多个采茶阿姨分三天才把这片山场采完。

他自己每年都会从这些青叶中挑选一些质量最好、采摘标准最高的青叶做一些极致的手工茶。

即使是机制的茶,每天,乃至每桶的茶品质都略有区别。

今年茶季(MAYBE每年茶季)王克群和我说的最多的话就是,“好纠结啊!这些茶我到底是拼成一堆呢,还是就让它们独立呢?”

有的时候我也不知道究竟是岩茶本身就这么“作”,还是王克群的“作”正好和岩茶的“作”合了拍。

值得庆幸的是,对于茶客而言,这样的“作”似乎恰好迎合了我们这个时代喜新厌旧的味觉需求,也是这样的“作”才给岩茶带来了那么多丰富的变量和色彩以及层出不穷的各种新品。

明晚的推文,就让我们一起感受下王克群和他的桃树窠肉桂经过一年的认真和造作后,到底能“作”出怎样的浪花。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