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看台138 | 文化之旅34:城区篇·红草马宫行(陈辚+郭勤亮+洪天丽+林小冰)

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席 蒋述卓 题

作家们在普照寺品尝“咸茶”。

汕尾日报记者 孙彦修 摄

红草好景君须记

●陈辚

长沙湾畔出海口处的红草镇旧时叫青草墟,是一个历史悠久的美丽乡镇。宋至清时代,青草墟属海丰县金锡都。这里民间有一句俗话:“未建金锡都,先有青草墟。”强调了宋代神宗熙宁元年(1068年),海丰县设金锡都时,青草墟已经存在了。现存文物古迹仍有南阳名胜亭、真武庙、南汾“石马”、善彰义学等,是古墟红草镇悠久历史的见证。

10月25日,一个阳光明媚、秋风习习的下午,我随同“汕尾文化之旅——城区行”采风团从马宫街道乘车前往红草,沿途山坡果树荡漾着绿波,田野尽是成片的蔬菜,一幅硕果累累、欣欣向荣的景象。当客车徐徐驶进红草镇青草社区的街巷后,随着一声“到了”,我们便在青草社区办公楼门前下车。一位青草社区干部向我介绍,自古红青镇素有“鱼米之乡”美称。红青镇依山傍海,有良田800多公顷,又濒临长沙湾,水产品十分丰富,是城区主要农产品种养基地,尤其是 “晨洲蚝”、对虾、膏蟹等水产品,享誉中外。清代以前,青草墟便是远近闻名的商埠,如今又是汕尾市城区对外开放、经贸迅速发展的一方投资热土。

沐着秋风到红草的感觉很好,古墟没有城市的热闹喧嚷,却依然沿袭着昔日的繁华,临街店铺林立,商品琳琅满目,目不暇接。尤其是虾、鱼和蚝等海产品,摆满了街道海鲜店的货架,新鲜腥味弥漫而来,很吸引人。来自汕头的画家杜志鸿因为购买海产品迷失了路。说来也不怪,10月13日,我与同事陆海声陪同城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刘元海来红草踩点时,在弯曲的巷道中穿梭时,因多看几眼古墟里一间铁门紧锁,庭院深深的“陈氏家塾”,也跟不上同行人的步伐,最后靠问路才走出来的。之后,我问青草社区干部,才知该处是陈炯明的军需处长陈汝英的府邸,面积有3000多平方米,里面没人居住。仿佛那时的一眼,是为了探知一个繁华与落寞的故事。

在古墟的大街小巷上低徊漫步,流连忘返,浅浅的跫音竟然有些古典悠扬,古朴沧桑又生机繁华入眼迭现,或观看一处古井,或欣赏“二帝祖庙”的雕梁画栋,或参观一块庄重古老石碑、石马,或是一间仿古建设新民宅,均有一种浓郁的古朴气息扑面而来,心胸油然生出一种怀古的思绪,穿越时光的隧道,让我们有机缘,在这金风爽朗的午后,倾听这里先人讲述一些青草古墟的历史往事。

红草“彰善义学”始建于光绪十三年(公元1897年),至今已有118年历史。所谓“义学”,也即“义塾”,是古代靠官款、地方公款或乡绅捐资兴办设立的蒙学,对象多为贫寒子弟,免费上学。如宋代范仲淹曾苏州天山兴办范氏义学。清康熙五十三年(1713年),清朝为了普及教育,让“孤寒生童”进入学校接受启蒙教育,在全国创办了许多义学,以促进当地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彰善义学”石碑旧址是在红草镇南面、马宫至埔边公路约5.6公里的北面处,现移迁竖立于红草镇中心小学校门右侧。石碑长约0.9米、宽约0.5米,碑内的左边刻有“钦命提督广东省全省水师军门展勇巴图鲁方谕建。”其左边刻有“保安分局绅督造,光绪壹拾三年菊月吉旦。”碑内中间为“彰善羲學”四个金色行书。

站在小学校门口,听着青草社区干部的介绍,我不觉肃然而生敬意,久久地观读“彰善羲學”石碑,心想它不仅是一道风景、一处珍贵的文化遗产,更闪耀着古人办义务教育的一种崇高精神。

神秘的南汾“石马”,现在南汾村的城隍老爷庙右侧一座神马亭内。“石马”为一块长2.3米、宽0.7米、高2.1米的花白色花岗岩石粗雕而成,披鞍、立状。石马身高1.3米(马背)、身长2.1米(马头至臀部),马鞍宽0.92米,长约1.6米。“石马”相传雕刻于宋末,原遗于南汾村尖山跌马埔。据介绍,关于“石马”有3种传说:一是霸王的坐马。二是宋帝昺的坐骑。三是当地“跌马埔”有打石场,有人订制了一只“石马”,后因宋末元初战乱,订制人没来载回,打石人也把它弃之山脚下。关于这只“石马”来历,没有人能道明白,它属于一个传说。只是,当我站在它的面前,上几百年的沧桑感骤然袭来,上前抚摸它粗糙的身躯,又端详它仿佛扬蹄奔跑的神态,不禁赞叹雕刻者的聪明才智和高超手艺。

在红草镇上步行,深秋清新空气,浓厚乡土气息,让我感到非常惬意,思想翩翩飞翔,不禁忆起小时候,在家乡碣石玄武山大榕树听老人讲的一个故事:明嘉靖时,青草墟出了一位叫吴恒夫的大富翁。有一年海丰受灾失收,他捐资上缴朝廷全年海丰贡税的一半,此后被称“吴半县”。“吴半县”先后为其祖辈修建花岗岩石亭墓18座,称为"十八亭",其中一座叫“南阳名胜亭”。

如今的“南阳名胜亭”,位于埔边村一处树木丛生、野草丰茂、遍种果树的山坡脚下,四周围建约2米高的土角墙。10月13日,埔边村干部引带我们从一个铁栅门进去,情形如长沙炮台一样,也是一处养鸡场,鸡屎臭味很浓。村干部说,“南阳名胜亭”是一座文物古迹,因“文革”时遭受到人为破坏,期望能得到保护维修,恢复它雄伟美观的原貌。

“红草、红草”,当这个名字出现在我们的脑海时,会猜想红草应是一个红色革命的老区。没错,1927年,海陆丰苏维埃政权成立,这里是中共第八区委会驻地,故将 “青草” 改为“红草”。大革命时期到新中国诞生,有100多位红草人为革命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如今,走进红草镇新村村,可见到一座由港商杨胜昌建于1940年,面积300多平方米、四合院式布局、建筑为风火式山墙的旧式大院。这里是著名民主人士柳亚子避难处。1942年农历12月底,柳亚子先生及女儿柳无垢在驻港八路军办事处汕尾人谢一超的护送下,从香港乘船抵达汕尾,辗转海城后来到红草墟新村,以“黄老板”身份在杨胜昌家大院居住了10多天。临别时,柳亚子为大院书写了“由来正位须参易,看到宜家在诵诗”和“绣户香风暖,春庭晓景长”两副对联,以作纪念。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红草好景君须记,当我走进红草时,一块古老的石碑,一页古典的乡情,一座幽深的旧庭院,一个美丽的传说,都能成为记忆里一道的风景,令潜伏在骨子里一种古镇情结怦然绽开,仿佛心灵所仰望、追求的一方自然质朴净土,能在这片古朴美丽的红土地找到安家的归宿。

汕尾文化之旅印象

●郭勤亮

长沙炮台

残壁存延隐海边

断墙藏史使人怜

保家卫国焉能忘

祈盼辉煌慰古贤

红草镇

石马威严红草青

翠峰铜鼎靓风光

稻香鱼跃人欢畅

热土招商百业忙

浪青乡徐氏族规碑

碑刻藏民约

中华美德长

乡贤存远见

传统要弘扬

城区国税局

党建墙前不放松

中心明确劲头浓

品高税正风清日

为国忧民不懒庸

悠悠红草情

●洪天丽

10月25日“汕尾文化之旅——城区行”再次举行,走进马宫街道和我的家乡红草镇!

当我说我是红草人时,有好些外地的朋友总要问我,不是叫青草吗,怎么说是红草呢?是这样的,红草镇旧时确实称为青草墟。宋至清时代,红草属海丰县金锡都。1927年,海陆丰苏维埃政权期间,这里是中共第八区委员会驻地,故将“青草”改为“红草”,象征红色政权、红色土地。当时,“上县”和“投墟”是很让人心情激动的,“青草墟”闻名十三乡,是当地经济和文化的一个重要交流中心。

红草镇依山傍海,风光秀丽,地处汕尾市城区长沙湾畔出海口处,全镇面积69.73平方公里,海岸线13.6公里长,素有“鱼米之乡”美称。

从小在红草海边长大的我,被美食滋养大,深爱家乡的大米和海边的海鲜,因此,想在此先给各位朋友们介绍一下红草的一些美食。

红草镇有非常优质的耕地,面积达一万多亩,主要生产优质的大米、番薯和蔬菜等。大米就不必介绍了,粘米和糯米都是非常香滑可口的。这里的土特产品种也挺多,除了番薯,还有姜薯(本地话叫:洁枝)、薯菇、番茄、花生等。说起红草镇的花生,不由联想到当地的一个故事。话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一本名为《上进》的启蒙识字书里,洋洋洒洒数百句,竟然没有一个“此”字。大家觉得古文“如此因此”之句甚多,不可能识字的书里竟没有收录这个字。先生说,《上进》没无“此”字,就如一个花生壳里没有五颗仁一样。花生,本地俗语叫“地豆”。 花生一壳之内大部分是两个仁的,最多也是三颗,四颗仁已属罕见,而一壳五仁在当时确实没有人见过。于是,就传出了“上进无此,地豆无五”的说法。又传说当时有一户很贫穷的人家,想让他的儿子在私塾里读书,但是没法交束修只好让儿子跟着去耕田。突然有一天,他儿子在花生地里捡到了一颗五仁的花生,他就拿着那颗花生去找先生,先生无言以答,只好让他的儿子去读书。那农户觉得是五仁的花生给他们带来好运,因此将五仁花生供在神位前。后来,他的儿子考取了功名,光耀门楣,从此五仁花生就成为众人梦寐以求的吉祥物了。红草镇的花生是非常好吃的,朋友们来红草镇时,不妨也找找是否有五颗仁的花生。

除了耕地,红草镇还有六千多亩的果园,种着荔枝、龙眼、杨桃、红心番石榴、桃子,李子、香蕉……红草镇的山脉是丘陵山脉,山林面积差不多有四万多亩,山上野生的的稔果、刺菠也非常好吃。

黄江、丽江、大液河等河流大量淡水注入,造就长沙湾咸淡适宜的海水。从西闸至马宫一带的红草鱼塭,水产品十分丰富,草虾、沙虾、蚝、膏蟹、立鱼等等都十分鲜美可口。

我家离海边很近,我的童年,经常和父亲母亲一起划船去钓鱼,和大姐一起去钓虾,和四姐一起去鱼塭的大闸旁,挖海边沙泥下的海蚌,还有取野生的蚝。

红草镇还有很多好吃的好玩的以及历史文化悠久的地方,也有一些有趣的民风习俗。例如南汾的“石马”和“彰善义学”的石碑;例如各村庆神诞的做大戏、抢彩炮;例如九月有“吃重阳”、十月有“十月朝”等等。

有道是“近乡情怯”,经常写游记的我,写到自己的家乡,却深感自己文笔稚嫩,遣词造句不够精炼。唯此聊聊近千字,略表我对红草镇的悠悠故乡情。

屐履马宫细品味

●林小冰

在秋光晕墨的清晨,跟随汕尾“文化之旅——城区行”的最后一场活动,来到汕尾城区的马宫街道。

一种难以言喻的激动在神思里漫延。

自春而秋,“汕尾文化之旅”带着我们众多热爱文学的作者,攀越在故乡的山河天地间。于梅子花开,六月清荷,遍插茱萸时,走过眼波顾盼的古村落,倘佯在古巷道旧街衢,看青山葳蕤,听禅音迎风,看古城沉雅,听白发渔樵江渚上。一路上,我们触摸山水的隐情,走遍或老意沉沉或流光溢彩的祠堂,探寻残垣断壁背后的故事,抬头是骑楼上镂空雕花的木窗沉默老去,低头是一地长满青苔的鹅卵石层叠如花,当你豪迈的展臂将大海揽入怀中,却又不得不为诸神的大德大爱所感动。一城池,一草木,一海岛,一丘壑,在脚步的研磨下成了一份深远的流墨,一种文人情怀自然而然浮显出来。淳朴和重彩,古韵和诗意,交错叠加在每一次美好的采风途中,那是生命一笔隐秘的财富,随着时日和脚步在心田发酵,就足够用来与清瘦的光阴抗衡。

我轻轻地翻开了马宫这本古书的扉页。马宫原始叫“马鬃”,自有妈祖传入此地,则因“妈祖宫”得名。这是一个三面环水的地方,保存着长沙夜雨、炮台古寺的沉香之韵。白沙浮、普照寺、妈祖宫、古戏台的丰润人文积淀,等候着我的游屐踏秋而来。在这里,只可用清澈的眸子,将风光和古迹收纳心中,一步一履,追溯马宫七百多年前的西风落叶,古道旧书。

造物者大概早已忘记马宫最初的模样,这里宋之前境内大部分为海水所覆,后随着地壳变迁上升逐渐形成陆地。在海水与陆地之间起伏沉堕的马宫,山峦殊异,海岸风光更是迷人。踏上“白沙浮”的沙滩,眼前白沙如玉,云天淡淡,棕榈细语,画图难足。“白沙浮”的沙滩走势直冲半山腰,有白沙上山腰之态,故而得名。细致无比的白沙,吸引了雕塑家前到这里,创造了一场盛大的大地艺术——沙雕。海滩上一座座生动立体的沙雕,原是金町湾旅游度假区国际沙雕艺术节的作品,分动漫、世界八大奇迹、潮汕特色文化三大主题,有孩子喜欢的卡通人物,古埃及金字塔、古罗马斗兽场、西安兵马俑,令人敬仰的海上和平女神——妈祖……宏大的作品不断挤入眼眸攒聚快门。赏完沙雕,沿着棕褐色木板铺就的长廊走去,海边一处处颇有东南亚风情的小茅棚,若是棚子底下吃茶面海,取道自然,仅一句言语,尘事已然脚下。

从开阔的沙滩来到马宫街区,我们一下子置身于妈祖石雕、天后古庙、妈祖庙戏台之间。在浓郁的妈祖文化里涤荡尘埃。妈祖宫建于明朝万历三年(1575),后几次修葺。妈祖庙为明代土木结构的建筑风格,房顶是重彩的琉璃瓦,双龙抢珠的泥塑,房梁瓦楞红绿相间,石柱、石壁上刻有对联壁画,黑底描金的大门,坚固苍老的门臼,高高的麻石门槛,古朴之意自然散发。眼于感受圣德巍峨,当你掌心合十,内心盛满温暖,祈祷的话也已是多余。妈祖面带微笑,让众人俯下身去。因为,她的慈悲在口中在心里。转身离去时,看见一牖牖雕花的窗棂,是一朵朵圣洁绽放的梅。

出了妈祖庙,从大街去往西南侧海边的普照寺。

路经马宫街市。蔬菜水果、海鲜咸杂等,林林总总摆满街道两旁。热闹随处可见,入耳尽是询价买卖的生动有趣。市场出口的海堤上,一排排晒着生虾、生虾蛄。海面上聚集着大大小小的渔船,有的开始劳作,朝着海中心驶去,桅上挂着五颜六色的悬旗,有的已显破烂,依旧迎着海风随意飘扬,丝毫不纠缠于好看难看。有的归来靠岸,满载着清晨的收获,堤岸是渔民笃实安心的倚靠。

过了闹市,继续往前走,豁然安静下来。原来前面的山脚下就是普照寺。寺里为我们准备了男女老少都爱喝的炒米茶,又称咸茶。就是把茶叶捣碎用沸水冲开,放上芝麻、花生、炒米,味道咸香。几位阿嬷盛情地张罗着,此时此刻,高山香茗不如寺中一碗咸茶润喉来得舒心。喝完咸茶,到寺里寻景。从斜坡一拱门入寺,一派苍老幽然。寺内结构一进三座,小巧别致。一麻石小径,分两侧厢房,有十八罗汉坐像,栩栩如生。大殿供奉禅宗初祖达摩祖师陶瓷坐像,庄严慈善。守寺老人领着我们探古寻芳,介绍祖师瓷像乃咸丰六年(1856),于白腾洲孤岛寻得江牡山古寺的劫后历史文物,至今保存完好。寺外朱红的墙体已褪色且剥落,散发着清寂的味道,和人群的喧嚣对照分明。阶前小草,门庭旧字,虚掩的柴门,莲花灯下的木鱼,念及的瞬间,就有了几分“任人来看四时花”的禅意。 转身辞去,来不及登高远眺寺前的那一片海,人间的修行,若有胸怀似海,何难慈悲呢?

不觉,我们又行在长沙炮台途中。炮台在长沙村西1公里处,步行前往,被一树下的路牌吸引。驻足细看,蓝底白字写着“长城路”,这路名好生有趣,偏又隐于陋巷中,让人倏尔莞然一笑。继续往前,穿过长长山路,夹道两旁一簇簇紫色的葛藤花,竞相烂漫开放。时序已为深秋,一路闲看杂花飞鸟,山光草色如此妥帖。行至丽江出海口,便见一大段古城墙,那是伫立在时光中的一道丰碑。不知多少风云从指尖漫过,墙头野草残壁破落。清嘉庆九年(1804)县令张再英把原在长沙村北侧的炮台迁于此,围护成城,城东西各50米,南北宽各40米,墙高2.5米,砌筑花岗岩石,配置海防火炮,设兵营和瞭望房,门顶石匾额刻“镇海”二字。昔日的重要军事关隘,已荒弃为养鸡场,我们的闯入,引发一场鸡犬不宁的“兵荒马乱”。古炮台原本盛烈的气势消失殆尽,忽生出烟水茫茫怎堪愁的唏嘘。

秋风原上,心念念的古炮台纹丝不动挂在十月末的长沙锦缎上,回眸中努力记住它的模样,一种依依不舍随风潜至。

午后的阳光微熏,再次悄悄走过弥漫海风气息的马宫街道,游屐在古老的小巷留下韵味悠长的跫音,抬头看见墙角烈艳艳的三角梅,低头生喜,心安。

拉到底部,有赞赏

转自:汕尾日报15.12.20

善为网:http://www.shanweinews.net/

你可能会读

拆字做人——太精辟了

作家何苦要难为自己

潮惠高速全线通车,深汕高速不再大堵车

文学就是好玩

海陆丰明代城池

广东航拍图,从粤A飞到粤Z,看到汕尾惊呆了!

这才是真正的笔,平时咱们用的都是刷子

住宾馆几个安全措施及生活小窍门

打破体温计会致汞中毒? 专家称需小心处理

当你无法包容别人时,看看这个故事

您想要免费推广文学书画作品吗,请点击进入!

省作协主席蒋述卓:汕尾四日

文学看台137 | 陈辚:淇澳岛上风光美(散文)

文学看台136 | 文化之旅33:陆丰篇·三甲行【王万然+蔡海燕+郑新派】

文学看台135 | 蔡赞生:挥毫散擦亦心情——我认识的万然及其诗歌(评论)

文学看台134 | 文化之旅32:陆丰篇·碣石金厢美景美食【王万然+陈辚】

文学看台133 | 罗惠香:冷战(小说)

文学看台132 | 文化之旅31:海丰行·北部山区采风(王万然+石磊+庄海君+沈建浩+郑新派)

文学看台131 | 叶勤海:母爱是一条静静流淌的河(散文)

文学看台130 | 文化之旅30:城区篇·红草马宫行(马格+陈辚+黄本长+刘洁瑜+丘惠谊)

文学看台129 | 林进挺的时光pk刘秀春的生命pk柯宜超的春联

文学看台128 | 文化之旅29:城区篇·长沙夜雨雨沙沙【王万然+黄俊杰+罗惠香+温水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