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看台108 | 省作协会员笔下的汕尾(续四)【罗荣南+张远光】

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席 蒋述卓 题

省作协采风团深入城区的大街小巷。                      

孙彦修  摄

玄武山印象

●罗荣南

我随广东省作家协会汕尾采风团走进玄武山。虽然时已深秋,但位于陆丰碣石镇北部的海滨之城,天气还是十分暖和,尤其是伴随着海风的吹拂,气温显得格外宜人。这里是AAAA国家级旅游景区,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元山寺,古色古香的园林景区,还有“红二师碣石作战指挥部旧址”、“碣石革命历史陈列馆”等等,留下了农民领袖彭拜等老一辈革命家的足迹和血汗……

登上玄武山最高的福星塔,仰望天空,此时此刻虽然没有太阳高照,但那空中却有五彩缤纷的流云,轻盈地舞动着身躯飞来飞去,把天空装扮得分外妖娆。向下眺望四周,尽是错落有致的楼房,不难看出,这是一个繁华的现代化城市。往远处眺望,一片一望无际的蓝色海洋……

玄武山元山寺始建于南宋建炎元年(1127),扩建于明万历5年(1577),是独具明朝岭南建筑风格的古建筑群。寺中供奉北极真武元天上帝、释加牟尼、观世音、弥勒等神像、佛像;还有独具本土的宗教文化、民俗风情,令人目不暇接。

阳光下,漫步玄武山周围各个园林景观,参天的古树刚毅挺拔,各种各样的绿树张开枝桠,表现出热情好客的神态,颜色各异的鲜花争相竞技,甚至于野花也不甘示弱,争丽斗艳,把景区点缀得多姿多彩……。这里的每一个角落,到处都是清新的空气,可以敞开胸怀自由地呼吸,令人心旷神怡。那是因为,这里远离城市的喧嚣,没有工厂的污染,没有繁杂的人声;只有人们休闲的欢声笑语,以及一座座建筑特色各异的古屋……所以,使人一点儿也不觉得孤单。

缓步走进“红二师碣石作战指挥部旧址”和“碣石革命历史陈列馆”,可读懂彭拜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的战斗生涯、碣石人民当年的革命斗争史。

在林荫道的古树下歇息,迎着轻盈的海风,吸着花儿散发出的馥郁,聆听着小鸟的歌唱、小虫的呻呤、花儿的欢笑声、远海的呼唤,观赏着小蜜蜂的劳作、蝴蝶的翩翩起舞……它们的歌声、它们的舞姿,它们的……是多么的动听悦耳、多么的自然和谐!

触摸时光的印鉴

●张远光

汕尾之行的第一站就是位于城区内的“坎下城”,作为中国保存最完整的两座明代海防城池之一,坎下城已经有400多年历史了。

漫长岁月已经把它侵蚀得无复旧貌,原本五米多高的城墙只剩下三米多,还有部分城墙已经缺失。包围着它的海水已经退去,取而代之的是紧密相依的民居。

我们要经过狭窄的小巷才走到古城前,没有雕梁画栋的城楼,没有寒光摄人的铁马金戈,但当我们看到绿树掩映下那一段段斑驳的城墙时,内心的琴弦还是“铮”的被拨动了——城墙竟然象书页一般呈现出一条条均称、整齐的横纹!

如果说年轮是大树的履历,那么这些横纹就是古城的时光印鉴,就如古瓷器身上那层深厚润泽、无法仿制的“宝光”一样,这座城墙让人一眼就能看出,这才是真的古迹!

是曾经的海浪冲刷、还是400年的风雨洗礼,才能在城墙上写下如此深重的笔迹?

轻轻地触摸着城墙的“扉页”,我心中默默地说,汕尾,我来了,从现在开始,我要好好地来读你。

从保存完好的西门穿过,就仿佛是穿过了时光隧道,这边是现代的民居,那边却已是400年前的明朝。

那一块块嶙峋的礁石背后仿佛还能看到严密戒备的士兵影子,而那被茂密植物掩盖的城墙角落,总让人猜想是否会藏着古人遗留的宝藏。

我们怀着探奇的心理沿着小径走到古城的高处,在许多古朴天然、未经雕饰的礁石上遗留着许多文人雅士的题字石刻。在汕尾作协主席王万然指点下,汕尾文友郑新派特地折去掩挡的树枝,向我们展示镌刻在一方巨石上的两个大字“博爱”。

在本该冷酷无情的军营内却能看到这样温情满溢的题字,不免令人惊讶。但再细思,这才是真正的中华战魂——止戈为武!武力的真正意义在于悍卫和平,此字题于此处方显特殊意义!

这方土地上的人们,在英勇不屈抵御外侮的同时,却又提倡“博爱”,我不由得对汕尾产生了新的认识。

来源:汕尾日报16.12.04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