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天哲:三衢毛氏始祖毛璩葬地考(修订)
自东晋名将毛宝随司马皇室渡江,毛氏则由此叶蔓江南,蔚然为世之大族。史载“自宝至璩三叶,拥旄开国者四人”,时人羡称“将帅之家”。故后世毛氏皆尊毛宝为江南毛氏一世祖。宝之孙璩因国事死难蜀地,晋安帝追封为“归乡公”,千五百户,食邑信安(今衢州)。璩有四子,即宏之、韶之、敏之、歆之。璩子宏之嗣爵。
自“平都(宝次子毛安之)子等见杀于桓元,归乡遇害于蜀,举家歼殁”后,毛家人也意识到这样子孙代代死于王事、为国捐躯,恐对宗族繁衍发展极为不利。为父守丧后,宏之与敏之则弃甲归田,非不为也,是有所为也。而韶之赴任松阳,歆之赴任金陵,子孙便在任地安居。宏之与敏之于是皆居信安,繁衍子孙,潜心文章,“徘徊丘壑”,“乐肆山水”,用爵位奉禄购置田地和山场,开始苦心经营毛家田铺和烂柯山毛家坞。他们在衢州安家立业,世称三衢毛氏,俗称柯山毛氏。因璩死难国是得封“归乡公”,子宏之嗣爵而居信安,故三衢毛氏俱尊璩为三衢毛氏始祖。
谱载毛氏“遗余之绪,以仕荣为戒。羽飞鳞潜,徘徊丘壑。故历代之久,无复顾望中原以取荣禄。宗中老人,常传先世所为文章,道其行事,皆淳和质野,乐肆于山水之间;语及仕宦,则掩耳而却走矣。”(见北宋毛渐《清漾毛氏族谱序》),恐是后世族人对先祖的误解。“羽飞鳞潜,徘徊丘壑”实是为子孙繁衍计,兄弟四人,二人仕官在外,二人归田于邑,当是兄弟相约谋远之策。谱又载:“谱称宝公后三叶拥旄,五世死难,子孙或因仕宦,或避危难,随处以居。”何谓“避危难”,惧“一门具殁”也,可见毛氏先祖谋划深远。以今计,宝、璩之裔孙枝散江南、遍布神州,俊秀迭出,科第蝉联,绵延不绝,炳炳彪彪,以至于后世出了个赫耀千古的裔孙毛泽东,皆赖先祖之谋也。世人有谓“不谋全局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不足以谋一时。”又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信也哉。
璩之祖父毛宝初为临湘令、温峤平南参军,因“征苏峻有功”,封州陵县开国侯、征虏将军,食邑千六百户。事在咸和三年(329年),见晋书。庾亮谋北伐,上疏自解豫州,请以授宝。于是诏以宝监扬州之江西诸军事、豫州刺史,将军如故,与西阳太守樊峻以万人守邾城。邾城之难,毛宝突围溺江而亡。谱谓“宝葬秣陵”。日本久保惚纪念美术馆有一藏品,名叫“毛宝画像石柜”,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所编《六朝の美术》一书中也有一些图版和介绍。中央美术学院郑岩教授有《”毛宝画像石柜”辨伪》一文,认为是伪作。哲曾撰写《征虏将军毛宝火葬石函真伪辨析》以驳,力证该藏品就是我毛氏江南一世祖毛宝的“火葬盒”,日本人所谓的“石柜”命名有误。且考证推测出毛宝始葬于湖北钟祥,后侄子毛修之“屡请伐蜀”,谯纵才将毛修之的“父伯及中表丧柩口累”归还。因归途不便,大致是火化后以石匣奉归,葬于南京青龙山以北3里的家族墓地。
毛穆之果毅有父风,父死后袭爵州陵侯,从桓温平蜀、平洛入关,以功升迁扬威将军,督宁州诸军事。历任颍川太守,宁州刺史,宝死后嗣爵州陵侯,官至都督梁州三郡军事、右将军、西蛮校尉、领建平太守,镇守巴郡。因平蜀功大,惠及子嗣,简文帝封穆之次子球为都乡侯。东晋穆帝升平初,又“以桓温封南郡,徙穆之为建安侯”;后病卒于巴东军中,墓在今安徽当涂县。由长子珍袭建安侯爵。
“晋太和四年秋毛氏”手写砖
公元2008年,在南京江宁上坊梅家山东晋大墓里发现有“晋太和四年秋毛氏”的手写砖,但在墓室里没有发现棺木,甚至棺钉都没有,专家们初步判断为墓主是女性,应该是毛宝的一、二代亲属。早年就被迁墓,与葬在外地的夫君合葬一处。《清漾毛氏族谱》亦明确记载始祖毛宝葬秣陵,哲以为梅家山一带可能是毛宝家族的早期墓地,该墓主极有可能是毛穆之妻,因与夫君合葬姑孰而迁墓。
有学者以为毛穆之徙封“建安侯”是因州陵被北敌所占故,此说非也。州陵地在南郡,因桓温早前晋升为南郡公,地为其所有。故简文帝徙穆之为建安侯。建安郡有四千户,可谓增封了二千四百户,故还曾引发了桓温猜忌。而晋书所称“自宝至璩三叶,拥旄开国者四人”主要是指毛氏得封州陵侯、建安侯、都乡侯、归乡公四爵。穆之次子毛球为都乡侯常为后人所略,盖因毛球早卒于官,后裔或又随璩已死难蜀地而无显,故后人不甚了了。
毛宝、毛穆之葬地具明,唯毛璩葬地谱载与志书有异。清漾、贺州毛氏族谱具称“璩死于蜀,归葬信安”。明嘉靖《衢州府志》亦云:“征西将军毛璩墓在西安(衢州)县城南一里处”。民国《衢县志古迹》载:“城南里余,地名毛家田铺,一高阜上林莽丛杂,颇绕幽胜,村旁之古冢,璩墓。”而明嘉靖《太平府志》在“宅墓”条目当涂县境内,晋“桓温墓、毕卓墓”下,有毛璩墓地的记载:“毛璩墓,县南尼山圩”。至清《太平府志》则更为详细:“蜀太守毛璩墓,璩守发檄讨桓玄,部下焦纵袭杀之,葬县南七里尼山圩。”两地志书对毛璩墓的所在虽皆历历在籍,但却毫不相同。然毛璩墓更早的记载当在《宋书本纪第六孝武帝》:“己巳,车驾校猎于姑孰。十一月丙子,曲赦南豫州殊死以下。巡幸所经,详减今岁田租。乙酉,诏遣祭晋大司马桓温、征西将军毛璩墓。”
以哲观之,当以《宋书》所记为确。自焦纵“遂共害璩及瑗,并子侄之在蜀者,一时殄没”后,瑾子毛修之欲为父、伯等复仇,屡请伐蜀。时益州刺史鲍陋不肯进讨,修之于都上表。宋武帝刘裕哀其言,义熙二年,乃令冠军将军刘敬宣伐蜀,虽无功而退。谯纵由此送修之父伯及中表丧柩口累并得还。见《宋书毛修之传》。
毛修之父瑾、伯璩死难蜀地,事在义熙元年。可见,毛氏一门丧于蜀地者,尸柩当时俱在谯纵手中,以至于毛修之“抚影穷号,泣望西路”,无一日不愿“提戈西赴”,身驰贼庭,“手斩凶丑,以摅莫大之衅”,以接回“阖门灵爽”。故瑾、璩并子侄丧柩口累得还日至早亦在死难后数月之久了。
而毛璩受封“归乡公”更在此后,可见《晋书》所记。“义熙中,时延祖为始康太守,上疏讼璩兄弟,于是诏曰:‘故益州刺史璩、西夷校尉瑾、蜀郡太守瑗勤王忠烈,事乖虑外。葬送日近,益怀恻怆,可皆赠先所授官,给钱三十万、布三百匹。’论璩讨桓玄功,追封归乡公,千五百户。又以祐之斩玄功,封夷道县侯。”以时间计,毛璩归葬信安说委实不可能。以情理计,自金陵归葬信安有千里之遥,舍近求远固非人情所为。以国是计,毛氏一门勤王忠烈,丧以国葬,就近金陵,宜在情理之中,史迹可寻,未尝由毛氏族自议归葬信安。况毛穆之墓在姑孰,子孙依附以葬,事所必然。若依谱载“归乡公”毛璩归葬信安,奈何璩兄弟瑾、瑗等有不归葬建安郡乎。可见,“璩归葬信安”说不可信,是后世为谱者乖虑误记尔。
“毛璩归葬信安”说最早载于贺州毛衷谱牒。毛衷虽源出三衢毛氏,然长年仕官在南唐贺州,未能亲归三衢,所闻所记中,恐亦未尝亲见房玄龄《晋书》、沈约《宋书》所载,故失之考亦可谅也。然北宋毛渐著“毛氏世谱”,多借鉴《毛氏贺州谱牒》,仍沿袭毛衷旧说而不详考,可乎。至于衢地方志采掇谱牒说,而臆指“征西将军毛璩墓在西安(信安,即衢州)”,恐怕亦是将嗣爵“归乡公”璩子宏之墓错以为毛璩墓而已。
毛氏之居信安,自璩长子宏之嗣爵归乡公兹始也。故毛渐在《清漾毛氏族谱序》中说:“归乡而后,皆三衢信安人也。”此“归乡公”当理解为毛宏之,而非已去世且没有一天到过信安的毛璩。由因及果,尊毛璩为三衢毛氏始祖亦未尝不可,非赖璩封归乡公,毛氏一族何以得居信安。况璩兄弟八人,璩最知名。淝水之役,将苻坚追杀得风声鹤唳的将领正是毛璩也,由是天下闻名。宏之解甲,归隐丘壑,声名自不敌其父。故贺州毛氏族谱牒说“毛璩归葬信安”,虽有乖虑,亦是人情所想。而地方谱志,见“归乡公”墓铭即以为毛璩,而忽毛宏之者,亦不足为怪也。
综上所述,毛宝、毛穆之、毛璩等葬地倶已明。毛宝葬秣陵岭阳三里(今南京市江宁区上坊街道桃园村左近),墓地已无存,火葬石函已流失日本。毛穆之、毛安之、毛璩、毛瑾、毛瑗及死难蜀地一并子侄俱葬姑孰(今安徽省当涂县)。而史志历历可佐,毛璩墓葬确在今安徽省当涂县县南尼山圩,后世毛氏子孙不可不察也。
毛家小子天哲于浙江金华
2012年9月4日草
2017年9月29日修订
谨以此文献祭毛氏江南一世祖宝公、三衢毛氏始祖璩公、共和国缔造者太祖泽东
来源:騰訊空間 作者:毛天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