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看台1386 | 刘祖建:千年水车何处觅
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席 蒋述卓 题
千年水车何处觅
·刘祖建
水车是老物件了,三十多年前在黔北的农村随处可见,只要有河流的地方,几乎都有水车。可是今天的农村,已很难看到它古老的身影了。
水车的构造也不复杂,主要的原材料是竹子和木材。匠人用结实的木材先做成一个巨大的轮子,这个轮子远远看起来就像古代战车的车轮,然后再在巨大的轮子上均匀地安装几十个碗口粗的竹筒。竹筒的一头是空的,另一头是竹子的“结”。“结”这个地方是实心的,就像瓶子的底。所以,这种竹筒是不漏水的。安装竹筒时,要把竹筒的底对着河水流来的方向;竹筒的口朝着轮子转动的方向,与轴偏向轮子转动方向成四十五度角。轮子做好了,就在轮子的中心安装一个盆口大的木质的轴,再从河底砌两个石墩子起来,把轴放在两个石墩上,轮子位于两个石墩之间。巨轮最下面的几个竹筒,都是浸泡在河水里的,装着满筒的河水。河水冲动着这些装满水的竹筒,竹筒就不停地随着轮子转动,不停地在河水里装水。当轮子上的竹筒随着轮子转到顶部后开始向下转动时,竹筒里装着的水就会流出来,流到人们在轮子旁边已经安装好的木槽或竹槽里,经过木槽或竹槽,把水引进水渠。水渠里的水源源不断地流进需要灌溉的稻田,或流进村寨供村民们饮用。
从我们家出发,走过河姆溪,沿着河坝那条弯弯曲曲的小河一直走,到了朱家场的地界,这条小河就汇入了相对较大的一条河流。那条河流的两边便有许多日夜不停地转动着的水车。水车在河水的冲动下,不停地将河水舀上来倒进水槽,再由水槽将河水引进水渠。
这是10多岁的我随父亲赶集时第一次看到水车,我觉得十分稀奇,一边跟着父亲走路一边仔细观看。我不知道那个巨大的轮子是什么,问父亲,父亲告诉我:那是水车。在我们市坪乡场周围团转的农村是见不着水车的,因为市坪的河流都是小河沟,一年四季虽有河水流动,但是河水不大,冲不动庞大的水车。
小时候,水车在我的眼里是个庞然大物,我不敢一个人走到水车下面去观看,因为水车又高又大,看起来阴森森的,我有些害怕。我常常远远地看着水车一圈又一圈地缓缓转动,发出“咿咿呀呀”的声音。这种声音听起来,有时像婴儿哭泣,有时像老人呻吟,有时像少女窃窃私语。
朱家场河流两岸水车上的竹筒,将清澈的河水不停地舀起来,送到水车的最高处,然后再缓缓地将水倒进水槽。竹筒里倒出的白花花的河水,时常反射着太阳温柔的光,就像少女羞涩的眼波。
后来长大了,去的地方多了,才知道离我们市坪乡场不远的谢坝、马南、白石、流渡等地,因为有四季常流的河流,这些河流都比我们市坪的小河沟大,所以河流两岸到处都是水车。其实那时农村已经有抽水机了。抽水机是烧柴油或汽油的。用抽水机抽水灌溉农田,很方便,效率也很高。一般的农田,抽水几个小时就灌溉好了。但农村经济萧条,农民生活拮据,许多生产大队、生产小队都买不起抽水机。即使有抽水机的生产大队、生产小队,也时常没有钱买汽油柴油;有时即使有些小钱,也买不到汽油柴油。因为计划经济时代,汽油柴油实行供给制,供销社能供给农村的汽油柴油十分有限。所以,黔北广袤的农村,只要有河流的地方,几乎都能见到“咿咿呀呀”不停地转动的水车。听着这从远古走来的“咿咿呀呀”的声音,心中便产生了一种历经沧桑的穿越远古的感觉,常常会把人拉回远古的农耕时代。
水车是古人的创造发明,是运用物理的原理,通过时刻不停地流动着的河水产生的动力,冲动水车,将河水转动到比较高的地方,去灌溉农田和供老百姓饮用,从而直接节省了许多劳动力。据一些资料介绍,我国古代东汉时期就有了水车。水车究竟产生于东汉何时,是谁所发明,我没有去研究。但古人的这一发明创造,在漫长的农耕时代,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可见,不管任何时代,只要是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创造发明,都必将为人类进步作出自己的贡献,造福人类。
水车,在我的家乡黔北农村,直到改革开放后才逐渐消失。因为改革开放以后,国家的惠农政策连续出台,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农村的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农民们手里有了一些余钱,普遍使用了抽水机,从而取代了古老的水车。
几年前去贵阳,四弟一家带我们去贵阳附近几十里路的农村香子沟玩,那是当地农村的一个景区,在那里我看到了古老的水车,但走近一看,才知道这水车是近期复制的。水车在一条流动的小溪里不停地转动,将河里的水运到高处去。这架水车不是为了灌溉农田,而是供游客们参观欣赏。当看到这架水车时,一下就把我的记忆拉回到三四十年前的黔北农村。看着这架水车,我觉得十分亲切,也觉得十分遥远。我久久地停留在水车旁边……古老的水车从远古走来,已经完成了它在农耕时代的历史使命,光荣地退出了历史舞台。但从农耕时代走来的人们,应该记住古老的水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