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挖掘的针灸治疗痤疮取穴规律的研究

基于数据挖掘的针灸治疗痤疮取穴规律的研究

广州中医药大学 | 刘芳芳

目的:使用频数分析、关联分析、聚类分析方法探讨及总结现代针灸治疗痤疮的经络腧穴应用规律、配伍规律。为针灸临床工作者治疗痤疮选穴,提供参考。方法:1.制定检索策略,按照检索策略及方法收集文献,按照纳入、排除标准阅读、筛选文献,将所有的纳入文献有效信息按照病名、病例数及分组、处方主穴、处方配穴、针灸疗法、操作方法、疗程、疗效、对照情况等提取到Excel中,形成针灸治疗痤疮数据库。对数据库中所有数据进行规范化处理,主要是针对穴位名称和针灸处方进行。2.数据处理在Excel、SPSS Clementine 12.0软件上进行,采用频数分析、关联规则、聚类规则输出腧穴频次、腧穴—经络、腧穴部位、特定穴、腧穴配伍的运用等结果。结果:在针灸治疗痤疮数据库中,共纳入了208条处方,在此采用频数对此数据库进行分析,常规针灸疗法治疗痤疮共涉及78个穴位,腧穴总使用频次1725次,其中包括十四经穴、阿是穴及经外奇穴(如子宫、太阳、印堂等)。合谷、曲池、足三里、大椎、肺俞使用频次位居前五。另外,足太阳膀胱经的腧穴使用频次最多,足阳明胃经、手阳明大肠经、足太阴脾经次之,督脉和任脉的腧穴相对较少,除此之外的十四经脉的腧穴均有使用。选取腧穴部位从多到少依次是下肢、上肢、背腰、头面、颈项及胸腹部。五输穴使用频次最多,达到443次,涉及到的腧穴个数也最多;背俞穴、原穴及下合穴使用的腧穴频次总数次之。下合穴中,除了手少阳三焦经下合穴委阳外均有使用。关联分析中,支持度均为8%,以置信度为标准,曲池与大椎、大椎与曲池、血海与大椎、阴陵泉与大椎、血海与膈俞的置信度均为100%。

聚类分析中,将腧穴分为4类,

聚类一:合谷、曲池、足三里、三阴交;

聚类二:血海、颧髎、天枢、膈俞、脾俞、关元、内庭、丰隆、肝俞、太冲、阴陵泉、阳白、太阳;

聚类三:大椎、肺俞;聚类四:阿是穴。

结论:在针灸治疗痤疮临床选穴中,合谷、曲池、足三里、大椎、肺俞使用最为频繁。

除足太阳膀胱经和足阳明胃经两经以外,手阳明大肠经、足太阴脾经,督脉和任脉的腧穴使用也较多。常规针灸疗法治疗痤疮的取穴部位以下肢、上肢、背腰、头面为主,提示针灸治疗痤疮取穴重视上下配穴、远近配穴、前后配穴等配伍方式。针灸治疗痤疮首选五输穴,而在五输穴中,合穴频次最高,其中大肠经合穴曲池使用最为广泛。其次是背俞穴和原穴。根据数据挖掘结果,最常配伍使用的穴对有:曲池与大椎、血海与大椎、阴陵泉与大椎、血海与膈俞。聚类一多有清肠胃湿热的功效;聚类二大多有活血祛瘀、疏肝健脾的作用;聚类三有清肺经风热的作用;聚类四以局部阿是穴治疗为主。本次研究结果所呈现出的痤疮的针灸治疗取穴的特征和规则,与中医针灸理论相一致,因此这一结果是可行的,可以在临床工作中选用的。本研究的结果仍待在以后的临床工作中使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对其加以验证。

机 构:

广州中医药大学

领 域:

中医学;

关键词: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