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错”和“对方”,究竟哪个更重要呢?

文:老友手札 普通心理咨询师

如果你和他人出现了意见上的分歧,并且上升到了对错的层面,那这时候你会如何处理当下的状况呢?

可能会有“明明就是他有错,为什么我不能指出来”、“我就是对的,他就是错的,所以他得听我的”、“如果不能达成统一,那我们就分开,这有什么嘛,难道还不能遇到新朋友了”、“冷战,各自都选择等待对方道歉、对方与自己联系”,亦或者“吵架过后,很快两个人就把这件事翻篇,并重归于好”……

当然,面对现实生活中谁都会遇到的状况,处理方式与处理结果必然并不局限于刚刚提到的这几种。

而可能也会有朋友内心中有这样一个疑问,“提出这个我们已经习以为常,并且难分对错的状况,你究竟想要说些什么呢”。

是的,因为每个人都会经历,并且也都已经经历了很多次,所以我们已经习惯了这种情况的存在,并且因为结果往往是“两个人再也不联系”、“两个人成为陌生人”,而不觉得“因为意见分歧而分道扬镳”这有什么奇怪的。

那当我们习惯了这种情况,并也接受了“分离”这个结果后,大概率就不会去操心改善这种状况了。

当然,有些时候分离确实是无法避免的,但我觉得,不能将“无法避免”当作为自己所犯错误找的借口、当作为“该做但没做”这种行为的开脱。

而之所以想要把这种状况再提一提,是因为我知道,虽然有些朋友确实已经有些接受了分离,并把分离当作常态,但其实内心中对于稳定、安稳、坚定仍旧十分渴望、仍旧希望自己身边的人能长久的陪在自己的身边、仍旧会在分离的时候泛起泪光,只是相比于从前多了些倔强,生生的又将眼泪给憋了回去。

所以我想,在他们的内心中其实也还是想要多做些什么吧。

除了平时的咨询工作,我在现实生活中也会遇到类似的状况,所以可以称的上“相对经验丰富”。

而无论是我自己的经历,还是在其他朋友提到的状况中,其实都涉及了一个很有趣的矛盾,那就是“我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其实是希望自己能得到对方的认同,现在对方并不认同我,反而指责我是错的,于是我就开始冷战。虽如此可其实内心中我还是希望我们能继续当朋友、对方能够道歉,并选择认同我”。

你看,选择冷战的是我,渴望对方能够转变态度的也是我。

“确实是有这样矛盾的状况,可能我们还是很重视对方,所以下不了狠心吧。”

毕竟在一起有些年了、毕竟曾经也是比较好的朋友,曾经的美好回忆与心理层面的紧密联系,自然不是说割舍就割舍的,所以这份重视也确实是存在的。

而与此同时呢,“我们希望对方能够认同自己”这一点也是存在的。

“因为我们是好朋友,所以作为我的好朋友,我希望你能够认同我,并且我也觉得你有责任这么做,谁让你是我的好朋友呢”,类似这样的观点无论是在我提及“你想要什么样的朋友”,还是在我问对方“你怎么看待他对自己的坚持时”,很多朋友都会提到。

我觉得可能在他们眼中,所谓的“好朋友”就是他们的一个分身,不仅跟他们有很类似的爱好、很多共同的话题,还能在诸多方面秉承共同的态度,而除此之外的一切他人,只能成为普通朋友或陌生人。

可能看到这样的描述,你首先想到的是“这个标准太过理想化了,基本上不能实现”。确实,这个标准有些过于高了,因为即便两个人有百分之七十的类似,也还有百分之三十的不同,或者说百分之三十的分歧。

所以,为什么会用这样“过分理想化”的标准来定义好朋友呢。

换个角度来想,如果世界上存在着这样的人,而他又恰好成为了自己的好朋友,那难过的时候就会有人分担、不安的时候就会有人安抚、开心的时候就有一个可以分享的人、疑惑的时候就有一个可以商量的人,并且因为两个人很类似,他也会把自己的开心分享给我们,让我们也收获开心、也会把疑惑分享给我们,让我们和对方一起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收获价值感,同时最重要的是,因为两个人本来就高度相似,所以可以不用顾忌,可以很坦然的说出自己的想法、即便有时候没有直白的表达自己,对方也能瞬间理解、两个人在一起永远只有舒服,而没有其他负性的东西。

你说这样的状态、这样的关系,是否很让人羡慕呢?

如果拥有这样的状态、这样的关系,自己是不是就能拥有很强的安全感与很多的快乐呢?

那拥有这些的自己,是否就能够更好的面对人生中的跌宕与不如意呢?

“你这样讲,不是将好朋友给工具化了吗?”

如果我真的把对方当做自己的好朋友,就需要做到尊重对方、尊重对方的想法,而不是要求对方不能拥有自己的想法、必须以我们的“对”为对、必须成为我们精神上的附庸。

当然了,用附庸这个词,也并不合适。因为在难以凭借个人能力面对生活中那些不顺心的时候,我们确实希望有那么一个人、那么一段关系、那么一个地方能够支撑我们,带给我们快乐。

而你也看到了,出发点确实并没有什么问题,只是形式上并没有兼顾双方的特点和诉求。

我觉得这也是上面所提矛盾诞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即在过去那段时间里,对方确实起到了这样的作用,所以让现在的我有些难以割舍。

不过,在需要这样的“工具人”存在的同时,我们也需要“自己的对”。这不仅是因为碍于生存本能我们需要做“对”的事,以及我们已经习惯性的去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更是因为一旦“我是错的”,那就等于变相的否定了自己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而至于这会带来多大的影响,我们看看身边那些忙着推卸责任、不肯承认错误的朋友就能明白了。

其实无论是“工具人”也好,还是我们需要“自己是对的”也罢,它们都是作为一种精神、心理层面的自我保护/防御机制所存在的。

所以上面的矛盾就变成了:承认自己是有错的,我就在伤害自己、失去对方,其实也是在伤害自己。

那面对两个都附带“伤害”的选项,虽然“择其轻”是多数朋友会给出的答案,可并不是所有朋友都能直面痛苦、伤害与损失,所以“既不承认自己有错,又希望对方能够主动认同自己”就变成了大概率出现的状况。

而我觉得在这里其实还有另外一对矛盾,那就是“对错”和“对方”。

如果我们坚持自己的对错,就好比是在说“要么你认同我,要么我们就此分道扬镳”。这时候对方已经不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我的“对错”。

我知道你能列举出很多“对错确实比对方重要”的状况,比如诸多原则性问题。可如果产生分歧的点其实并不重要,那因为自己的坚持而失去一个比较好的朋友,这是否是值得的呢?

“坚持”这个词,可能给自己的固执增添了一些合理、正义的色彩。但其实就像我们前面提到的,我们之所以需要“自己是对的”、之所以需要“工具人”的存在,是因为我们在借助这两者进行精神与心理层面的自我保护。

那么如果是自我保护,就代表存在着一定的威胁。而这里的威胁其实就是:不如意、不开心、失败、打击、错误等东西。或者说的再直白点,因为我们尚不具备独立面对这些的能力,所以才对“对错”那么敏感、才对“我是对的”那么坚持。

而如果我们:

可以接纳不同,并允许不同的存在、可以将不同当作参考,从中收获对自己有利的东西、可以直面并承认“自己的不完美”、可以允许自己“有错”、可以不将对方当做自己的附庸,而是当做与自己一样有个人意识的独立人格、可以更多的尊重对方、可以独立面对生活中的一些负面,拥有在负面打击下幸存并独自走出来的经历和能力、可以换位思考,有一定的同理心,那很多好不容易收获的缘分,就能得以存续了。

当然,也就像前面一直说的,有些分离确实无可避免。但虽然这是一个事实,可我们也还是得有“能让缘分存续”的能力,毕竟很多时候“对方”要比“对错”重要的多,你说呢?

感谢朋友你的阅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