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读书笔记:货币的基础知识

货币的经济学定义:货币是指在商品交易服务中,或债务清偿中,被普遍接受的东西。它有三大功能。第一,交易媒介,是货币最重要的功能。交易功能使货币区别于债券、股票、住宅等资产。第二,记账单位,是货币的第二项重要功能。正如用“公里”衡量距离,用“千克”衡量“重量,我们用货币衡量商品或服务的价值。使我们能方便地对各种商品和服务进行标价,方便交易,能把各种不同形式的资产如股票、债券、住宅、汽车等资产的价值进行汇总。第三,价值储藏。一般来说,作为价值储藏的手段来使用时,像土地、债券、股票、房屋等资产的回报高于货币。但人们还是愿意适度地持有货币。原因是货币的流动性。

流动性:指一项资产转换为货币的难易程度和速度。货币无需转换,具有最高的流动性。而其他资产在转换为货币的过程中,都会产生交易成本。货币发挥价值储藏功能的效果,取决于物价水平的变化。当物价水平上涨的时候,货币的价值就下降。当物价水平快速上涨的时候,人们就不会选择货币来储藏价值。

通货:指纸币和硬币,是人们日常的小额支付中,最经常使用的货币。

财富:指能够储藏价值的各种财产总和。包括货币,股票、债券、汽车、房屋、土地、名家字画等各种有价值的东西。财富是存量,对应某个确定的时间点

收入:是指在保持期初财富水平不变的前提下,一段时期内你可以去支出的货币数额。收入是流量,对应某一时段。

货币时间价值:金融学分析的三个支柱之一,投资决策和融资决策的分析基础。

价值:广义的价值是指人们对各种事物是否于自己有用,及其有用程度所做的判断。价值是在人与事物的各种关系中产生,有主体和客体。价值是指作为客体的外界事物,与作为主体的人之间的关系,任何东西有无价值及其大小,主要与它是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或欲望为转移。

价值关系:它是由价值主体和价值客体所组成的需要和满足的关系,或索取和被索取的关系。在价值关系中,价值主体是具有一定需要和创造能力的人,他既可以是个体,也可以是群体。价值主体的需要和能力是生成价值的内在动因。在价值关系中,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价值客体是价值主体需要的对象,是事物本身的属性,结构和功能,它是生成价值的必要条件。

货币时间价值:就是今天的一元钱,比一年以后的一元钱值钱。是指当前持有的一定量货币,比未来获得的等量货币,具有更多的价值。为什么货币具有时间价值,有三个原因:时间偏好,不确定性,通货膨胀。利息是货币时间价值的具体形式。从表面上看,利息来自借款人,实际上,是对实体经济中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相结合,所创造出来的财富的一种索取权。因此,从根本上说,货币时间价值来源于实体经济中财富创造。

时间偏好:相比未来的消费,人们更加喜爱当前的消费。

不确定性:指一种行为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结果,人们无法事先确切知道。正如现在有一百元,和将来有一百元,你可以确定现在手上的一百元,却无法确定将来你是否一定能拿到这一百元,或者你挂掉了,或者泡汤了,总之,存在你拿不到这一百元钱的可能性。用经济学的话来说,未来的一百元钱是有风险的。

通货膨胀:在货币的经济学解读里,对于物价水平明显持续上涨的现象,经济学家称为通货膨胀。当物价水平明显上涨的时候,货币的购买力就明显下降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