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知道的李少春

李少春,一个几乎被神化了的名字。提起他,没有一个京剧人不竖起大拇指。小时候,我就经常听父母讲李少春先生的故事。李少春有个响当当的名号——“李神仙”。这个名号在京剧界恐怕也只有他一人独享。

为什么把李少春叫“神仙”呢?这是我当时一直想不明白的问题。莫非他真有什么神仙才能具备的本事?

李少春自幼随父在上海学艺,他父亲是当时威震华夏的一代名伶“小达子”李桂春。李桂春并没有把儿子送进大红大紫的“富连成”科班和中华戏曲专科学校学艺,而是根据自己的舞台实践经验,采取了另一套循序渐进的培训方法:从李少春上学前后起,每天让他练功一小时,以后分阶段逐渐增加练功、吊嗓、学戏的时间,让他自幼养成自学的好习惯,始终不渝。

李桂春对儿子的要求十分严格,但学戏又不拘泥一格,采取“想学什么就学什么,看什么好就学什么”的原则。他不惜花费重金在全国聘请名师为儿子授徒传艺。文戏由著名谭派教师陈秀华先生开蒙,教授《捉放曹》、《洪羊洞》、《探母回令》、《定军山》等剧目,武戏则聘请著名武生李兰亭先生和著名杨(小楼)派武生教师丁永利先生,分别教授他们的拿手剧目《乾元山》、《杀四门》、《赚历城》、《战马超》、《挑滑车》、《林冲夜奔》等。1938年,李少春正式拜在“四大须生”之一、京剧老生“余派”创始人余叔岩先生门下,成为“余门弟子”。

李少春自九岁起,先后受业于多位名师,他凭借一双善于辨别精粗美丑的慧眼,和广纳百川的胸怀,学流派而不拘泥于流派,继承传统而又能突破传统。他吸纳各种艺术营养,经过自己的再审视、再创造,移步换形,超越前古。而父亲李桂春对他的“别样培养模式”也成为了后辈广为传颂的佳话。

由于受本人的年龄所限,我并没有看过李少春先生的太多演出。仅从目前的影像资料中对他的艺术特征有所了解。我觉得李少春是京剧舞台上的一位“影帝”:俊朗的外表,儒雅的气质,潇洒的台风还有那略显忧郁的眼神。此外,他还是一位出色的京剧“改革家”。他对《野猪林》的改革可谓是大刀阔斧。例如“东岳庙”一场,李少春把最初的“骑马游玩”改成了和林娘子散步游玩,这是为了表现林冲和林娘子在去往东岳庙上香途中互相爱慕的幸福场景,同时也为后来的剧情发展制造了悬念,从而和故事的悲剧结局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再例如“大雪飘”一场,原剧并没有那段脍炙人口的“大雪飘”唱段,后来为了增加林冲“满天愤恨,报国无门”的悲凉气氛,李少春和多方专家共同设计了这段脍炙人口的“大雪飘”,并沿用了老戏的“反二黄”板式,可谓是一唱三叹,如泣如诉。那句“彤云低锁山河暗,树林冷落尽凋残”唱出了英雄的慷慨悲歌,不由得令观众潸然泪下。由此可见,丰富的内涵和深厚的艺术功底是创造高雅艺术的关键,在这方面,李少春是极其出色的。

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李少春主演的《三岔口》是短打武生的必修课。别看这出戏不大,但它对于武生和武小花脸的要求极高。不光是在武功方面需要具备优秀的短打基本功,更重要的是在表演上需做到神情并茂。从录像中不难看出,从走边开始,到开打,李少春非常注重武功和表演的统一。

先说走边,小锣上场,抬腿、跨腿、踢腿无一不显示出李少春出色的腿功和出色的控制能力。山膀、云手也都十分到位,抬手就到胸口,迈步也坚决不抬“假腿”,该迈的迈,该抬的抬,身段动作的表演神气无人能比。这些细节也正是现在的武生演员所需要学习的。走边的最后,李少春七个扫堂旋子更是技惊四座,既溜又漂,展现了他出色的短打武功素质。李少春的《三岔口》还有一处与众不同之处,在第四场,他饰演的“任堂惠”一上场是穿着道袍而不是像在走边中斜系着道袍,并且一直到“搜店”结束再把道袍脱掉。我个人感觉这种处理是比较好的,由于剧中的“任堂惠”是乔装改扮,暗中保护焦赞,如果在住店之前衣冠不整肯定会引起店家的注意。所以李少春在这种细节上的处理还是很到位的。

不得不说,李少春在短打上分别受李兰亭、盖叫天、丁永利这三位大师的影响,不拘一格,南北兼收。正是这种博采众长的开放思想才造就了这个不折不扣的“李神仙”!

李少春在近30年的舞台艺术生涯中,演出了近200个剧目,饰演和创造了100多个舞台艺术形象。更难能可贵的是,李少春始终能够顺应京剧艺术发展改革的潮流,在继承京剧传统艺术的前提下,大胆创新、改进,一生都在不懈地追求努力。他跨文武老生、武生、猴戏、红生等多种行当,在传统戏、新编历史剧和现代戏的表演创新上,推动京剧艺术的发展上,都取得了重要成就。他塑造的艺术形象,如蔺相如、刘秀、花云、秦琼、岳飞、孙悟空、杨白劳、少剑波、李玉和等,各具风采,有血有肉。这些生动的艺术典型不仅深刻地留在观众的心里,亦可以从中看到李少春表演艺术成熟、发展、进步的轨迹。

(0)

相关推荐

  • 浅谈大武生之王金璐

    五十年代中,被评为"高李厉王"四大武生之王金璐先生,还是有真玩艺的. 王先生生于1920年,少入中华戏校,排在"金"字科(本应排为和字科,因王和璐没王金璐响亮, ...

  • 转贴:琐忆李少春的姐夫大武生刘五立

    琐忆刘五立 作者:邓小秋 据说,有一年中共中央在江西庐山开会,中央领导同志都云集庐山.在会议期间,照例有各地的京剧名伶上山,举办京剧晚会,演出精彩剧目,招待与会人员.这一年,江西省委特地自景德镇京剧团 ...

  • 建国后的京剧,为何只有“裘派”、“张派”?

    京剧传承至今已经二百多年历史了,经过不断的发展出现了许多的京剧名家,但是大多数都是建国前就已经形成流派了,如旦角梅派.尚派.程派-,生角的谭派.余派.麒派.马派-,武生的楊派.尚派.盖派-,花脸的金派 ...

  • 浅谈五十年代以来的京剧大武生

    京剧讲究唱念做打四功,"打"即是武生.武行的简称.京剧武生行随着京剧发展,是渐由老(小)生行分化出来而产生的独立行当,嗣后才又有武旦.武净.武丑.清末民初,自.出现俞菊笙.黄月山. ...

  • 最后的大武生俞大陆

    戏剧站 戏剧就是人与人的相遇. 公众号 建国之后培养的第一代京剧武生,倘以1950年中国戏校算来,首屈一指便是俞大陆,谈起家族传承,俞门较谭家亦是不遑多让.到俞大陆已是第五代,说但以京剧而言,算上俞大 ...

  • 【转载2】厉慧良的绝活和轶事(刘心化)

        厉慧良的轶事     一,1946年<厉家班>的连台本戏<西游记>演到"五行山"后,厉慧良暂时无戏,向父亲请假半月经武汉.南京到上海去开眼界,主要是 ...

  • 我所知道的计算机竞赛26——信息学比赛常用赛制

    信息学比赛多,赛制也很复杂,最常用的有三种,这里分别介绍. 01 - OI赛制 CCF组织的比赛大部分都是OI赛制,所以最先介绍. 我曾经参加的两次联赛(NOIP的前身),和现在的赛制差别很大,评测很 ...

  • 何氏骄傲|我所知道的何氏人物!

    这是建国70周年荣获一等功勋章 县国税局副局长何志光前辈 何志光前辈 他是40年前曾参加过对越自卫战有幸幸存下来的还击战老兵.在提到那次惨烈的还击战役时,他留下了悲痛激动的泪水.他说:"看到 ...

  • 一名合格的美术艺考家长们应该所知道的几件事!

    如今,为了能够让孩子学习更加丰富的知识和技能,也为了时代发展的需要,更为了能够让孩子多一条通往理想大学的路,越来越多的家长选择让孩子选择参加艺考,比如学习播音,编导,音乐,舞蹈等等. 那身为艺考生的家 ...

  • 我所知道的王世襄先生 | 学海遗珍

    - 学海遗珍 · 第六十五期 - 我所知道的王世襄先生 文 / 朱传荣 原载 <人物>杂志,2004年第2期 01 百年通家之好 王世襄先生和我家是世交,太老伯和我的祖父都是故宫博物院马衡 ...

  • 我所知道的饶阳劁猪吼

    "要想来钱来得及,劁猪打驴蹄""南善北善,劁猪的两万"······这是我小时候经常听大人们念叨的两句话! 我小时候,家家户户喂着猪,最少的一头,最多的好几头,那 ...

  • 我所知道的青岛莱阳路8号

    青岛市莱阳路8号原是"德国船坞工艺厂徒工学校",解放前它一直是德.日侵略者以及国民政府的军港和海军军事要地.青岛解放后,莱阳路8号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快艇学校所在地和鱼雷艇的发源 ...

  • 致敬海军节!我所知道的青岛莱阳路8号

    青岛市莱阳路8号原是"德国船坞工艺厂徒工学校",解放前它一直是德.日侵略者以及国民政府的军港和海军军事要地.青岛解放后,莱阳路8号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快艇学校所在地和鱼雷艇的发源 ...

  • 我所知道的魏钢焰(二)

    我所知道的魏钢焰(二) ◎康所平 三 1956年,魏钢焰转业到西安作家协会,任<延河>杂志副主编.到玉门油矿和敦煌生活,除写了散文<带铝盔的战士><敦煌留鸿>外,主 ...

  • 郑理笔记 | 我所知道的张百发(二)

    花香,茶香,书香,花庭禅语传播人文香 长按二维码,关注花庭禅语 朗诵/制作:雷声 1948年,一个瘦小的男孩,跟着父亲离开老家香河农村,一路步行,最后落脚在京城的贡院西街8号. 父亲重操旧业,织布谋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