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州茶 | 解渴的就是好茶
前言
“解渴的就是好茶。”
一句话道出了茶的真谛,这曾经是净慧老和尚给居士们的回答。崇誓师父说,这是他听过的最有智慧的答案。师父一边说,一边露出随和的目光。
老祖寺风光 l 略有小成
师父说,对于茶,我们要中道地去理解它,作为茶本身,无论是红茶还是绿茶,都是没有好坏之分的,之所以产生好坏之分,是因为我们人为地有了分别,有了二元对立。这种好坏的分别完全是从自我出发,佛教叫我执,以自我为中心,用自我感知来评价茶的好坏。
同一款茶,有人觉得好,有人觉得不好。例如熟普洱,时间短的时候,它会有一种渥堆味,有人觉得是不好的,但有的人偏偏喜欢这种渥堆的味道。这就是两个人对同一款茶有不同的见解。这就出现了好与坏,但是本身这款普洱是没有好坏的。
最后师父说,大家在生活中也是一样的,遇到一件事情,不应该完全主观臆断,而应该站在中道的观点上去全面地看待,它不是偶然出现的。我们遇到烦恼时也一样,或许根源是上一件事情,而恰恰这件事成为了导火索,触发了我们内心的烦恼,出现了种种不愉快的情绪。
和师父聊到此处,让我想起了第一次去老祖寺。
老祖寺茶园 l 王玉杰
那天到山上,天刚刚擦黑,山门已经关了,于是圣戒师父带我们从后门进去,得知我们还没吃晚饭,便带着我们直奔斋堂,时间恰好,还余几位同是河北老乡的石雕工人在吃饭。
记得当时吃了满满两大碗,碗里除了笋和面,还放了两三种其他叫不上名的碎菜丁。喝完那个汤,感觉浑身上下都暖和了。
因为老祖寺昼夜温差比较大,上山的时候已经很冷了,来之前就听说这里一年四季晚上都要盖被子,我们虽然是有备而来,却还是觉得衣着单薄了。
感受到这样的山场环境,解开了我内心的第一个疑惑。两年前,初次喝到一位师兄从老祖寺带回来的红茶,那个时候市面上大多数红茶还是像红薯一样的香甜味。可老祖寺的红茶,是那种花香之中带着一丝清冷的韵味,让我又惊又喜。
直至身临此境,才恍然大悟。原来那种清冷之韵,便是置身在这山中的味道。
老祖寺风光 l 王玉杰
茶是最具有吸收性的,生长在什么地方,做出来就是那个地方的味道,这也是我们常说的山场气。
老祖寺红茶的清冷是一种近似清苦的味道,就像崇誓师父所说的带有渥堆味的熟普洱一样,这种红茶的清苦气息,喜欢的人,喝到欢喜得不得了;不喜欢的人,则会因这种苦味而讨厌它。
而在这种喜好之中,我有亲身的感受,虽然赞叹它的茶韵却屡次不敢多饮,以至于二两的小茶包断断续续喝了两三年。
而在最后一泡茶的时候,我却被它深深感动了。因为在这几年间,每次喝它都会有不一样的变化。随着时间的陈放,它由最初的清冷桀骜慢慢变得温和醇厚,没有了最初喝它时胃中隐隐的寒意,反而生出了一种更强烈更包容的温暖感。
同时这种变化打破了我对红茶单一储存的认知,原来红茶也是可以如普洱、白茶般,越陈越香的。
通过这次体验茶的变化,我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无穷的自然之道,在认识茶、体会茶的过程中,常常以茶为师,我们便可以离自然更近,离生命更近。
茶园一角 l 王玉杰
后来观察在老祖寺,不论是做茶的圣戒师父,还是寺里的其它师父和居士们,似乎都更喜欢饮绿茶。问问师父,师父也只是微微一笑,说绿茶比较爽口。
走在寺外的河边,我一直在想,如此高寒气侯的山上,喝红茶不是会更暖一些吗?这时,便听见在旁边地里干活的师父喊我们过去,师父说,这里不是让你们来度假的,赶快回去出坡,要积福报。
于是我们灰溜溜地跑回寺里,到常住居士那里报到,领了一个大殿的擦拭和清扫工作。整整一个上午,我们把大殿里里外外都收拾完了,赶去茶场的时候,虽不足千步,却感觉到心急如焚。
到了茶厂,直奔茶坊旁边的小茶室,正巧师兄在泡刚做好的绿茶,那一口茶汤下去,就像是久经干旱的大地,终降甘露,瞬间理解了师父说的那个“爽口”,同时也深感惭愧。
如崇誓师父所说,平时我也很难以中道的态度去看待绿茶,因为绿茶性寒,常常便是闻寒色变而浑然不知。
茶园小憩 l 王玉杰
茶中各有因缘法。在老祖寺,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师父和居士们,每天都有大量出坡劳作,而“动”本身就是属于升阳耗阴的过程,所以饮用绿茶正好可以平衡身体,有滋阴润燥的效果。
而我们平时在城市里,多是久坐不动的状态,身体的能量是阴多阳少,自然会喜欢以温热的红茶和熟普洱来暖身。这便是茶与人的因缘法。
茶性的包容和变化的丰富,总是不经意间让我看到自我思维的局限性,所以既要用“以当下论当下”的态度来体悟茶,又须持“不以当下论当下”的思维去洞见茶。
诚如净慧老和尚所言,“解渴的就是好茶”。一个解渴,无尽禅意,道出了万事万物平衡之道,诠释了天地人因缘之法。
老祖寺风光 l 略有小成